聯合/大學搶學生,學生變成俎上肉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1-15 03:49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配合107高中課綱,規畫今年3月公布的大學考招新方案,再添變數。 聯合報系資料...
配合107高中課綱,規畫今年3月公布的大學考招新方案,再添變數。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少子化挑戰日益嚴峻,大學缺額升高,註冊率破底,高教危機迫在眉睫;大學爭搶學生,已近赤膊上陣了。最近,台大與清華爆發對大學招生的歧見,可見序曲已經響起。
上月初,大學招聯會才公布據稱已形成「共識方向」的考招改良整合方案,各高中和考生、家長紛紛開始研究如何因應這一「新型學測」和「學習歷程」。沒想到,一個月後,台大校務會議通過三十位跨學院教授提案,除否認招聯常委會對考招新方案有過「共識」,更要求台大「硬起來」,採取積極作為「匡正招聯會疏失」。
這場大學搶學生的戰爭,終於赤裸裸地開打了。過去十八年,大學招聯會是由台大主導,招生以考試分發為主;但近年清大首推繁星計畫後,申請入學漸成主流,招聯會召集人也自前年改由清大校長接手。這次台大砲打招聯會,被外界形容為「台大槓上清大」,實則反映兩校兩種選才價值觀的交鋒,骨子裡仍不脫大學「搶學生」的生存競賽。
清大主導的招聯會,相對重視多元選才,不以考試成績為唯一錄取標準,因此提高申請入學比重,延後申請期程,減少採計考科,而強調高中完整的「學習歷程」。台大則相對重視學生成績表現,對於減少考科、二次分發、缺乏完整學習的「學習歷程」、大幅提高申請名額等作法,都認為將導致學生程度低落,「造成災難」。
兩種選才價值觀若各自發展,當然也各能各自建立不同特色;但如果各據本位,競逐學生,則不免碰撞生隙。在經過多年交鋒後,多元選才漸成主流,台大招生的優勢逐漸流失。因此,儘管招聯會是由各大學組成,但這次台大重批招聯會新制「偏離正道」,招聯會則反駁「難道要變黑箱」。在外界看來,整個爭議儼然是誰主導招聯會,誰就主導了招生路徑;誰劃定了招生路徑,誰就劃定了學生流向;誰掌握了學生流向;誰就掌握了學校生存命脈。
在多元選才思維下,考試成績不是唯一標準,為學生減壓當道。從搶學生的現實利益看,各大學也要早早就從申請管道下手。問題是,位列前端的頂大,還有競逐優秀學生的本錢;一些後段私校就連招生都有問題,哪顧得了學生程度?
近年來,各大學在高教海嘯衝擊下掙扎求生,搶學生亂象迭生。下焉者,私校教師須負擔招生配額,甚至到高中免費授課衝業績,想方設法拉學生。上焉者,頂大直接透過招生設計,引導升學進路,提早入場圈學生。但私校和頂大爭搶學生的本質並無二致,差別只在後段私校收得到學生免於滅頂就好,頂大還想搶優秀學生以延續學術生產線。
大學忙著搶學生,但學生的權益呢?例如,這次新制強調「學習歷程」的重要性,但外界則擔心,「學習歷程」會不會變質為學生三年分分計較的歷程。歷程真偽和各校比較基礎也是問題;多元表現會不會變成「多錢表現」,更令人擔心。同樣的,過於強調考試成績,也被批評是狹隘的菁英主義,製造了學生的苦難,卻難以肆應多元社會的需求。
諷刺的是,大學在考招設計上勾心角力,卻被批評為是「英才施教」,而非「因材施教」。學生既不適性,又難揚才,更談不上素養。而且,不論考招制度如何變革,改來改去,似乎都遏不住補習班擴張的勢頭,也減不了學生的壓力。至於弱勢學生依舊弱勢,偏鄉學生仍撼動不了「邊陲化」的命運;唯有大學生的程度江河日下,才是各界難得的「共識」。
近年來,台灣有越來越多優秀學生選擇放眼國際,出國學習。相對的,我們的大學國際化步履蹣跚,吸引不了國外優秀學生,加上兩岸關係僵滯,陸生凍結,各大學只能在國內有限的學生中競逐廝殺。這樣的高教,出路何在?
台大﹒清大﹒高教
公告版位
- Jan 15 Sun 2017 20:46
聯合/大學搶學生,學生變成俎上肉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