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酷經濟/振興消費是當務之急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04 02:34 聯合報 林建甫


二月中,主計總處公布去年經濟數據和今年的經濟展望。在出口連十二黑的衝擊下,去年經濟只有成長○.八五%,創下了金融海嘯以來的新低。今年一月分出口再度衰退十三%,經濟低迷的氛圍蔓延至今年,最新修正經濟成長率只剩一.四七%。

台灣經濟不振表現在消費,尤其明顯。民間消費占GDP的比重,去年僅剩下五二.二二%,今年預測還會多降半個多百分點,回到九○年代初期。一九九一年該數據為五二點一九%,二○○一年達到高峰五六.六七%,○九年仍有五五.三六%。先進國家大概都能上六成,表示消費是經濟的大宗,人民有錢消費。但過去五年下滑了超過三個百分點。這有兩個可能性,一是其他出口、投資等項目成長強勁,另一個是內需比其他項目更疲弱,就過去五年的「悶經濟」環境來看,很明顯的是後者。

的確,從台灣依靠出口的經濟結構來看,全球經濟不好,出口產業衰退,也拖累台灣經濟。甚至有科技公司放無薪假,或薪水打折,無力消費。

同時,這幾年台灣超額儲蓄也直線上升,今年預計將達二.八兆元創廿八年來新高。這是因為景氣走緩,國內缺乏投資機會,民間投資就同步下滑,造成超額儲蓄升高。近年來民間過多的資金都拿來炒房或炒股,高房價讓年輕人壓縮消費,買房的人卻無餘力消費;還沒買的人,為了將來買個窩,不敢消費。

有錢的人總該消費,但出國消費,把錢花在國外,就無法增加國內消費。在沒有內需的支持之下,一旦國際經濟情勢緊張,人民就會更加有感,更不願意消費,進入負向循環。此外,公共投資動能亦未能成為經濟火車頭,幾次重大的公共政策最後都無疾而終,負面因素交錯,民間消費自然也就好不起來。

未來政府要優先解決內需不振的問題。鼓勵富人多消費,多在台灣消費。引導超額儲蓄到具有實效的公共建設上,或獎勵民間參與公共建設,藉此有效運用超額儲蓄。錢活起來,消費才會增加。產業政策上,過去台灣資源集中於出口的科技產業,未來應思考如何提振內需產業,減少國際經濟因素的巨大衝擊,人民才敢消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