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名家縱論/徐重仁:傳統藝術的美 始於生活
2015-08-23 02:42:22 聯合報 徐重仁
今年六月,參加一場特別的盛宴,那是在鹿港舉辦的魯班公宴。我不是主角,只是穿著古袍受邀擔任陪祭官,整個盛宴最重要的主角,乃是工藝祖師魯班公,以及許多仍堅持傳統工藝技術的藝師群。
魯班公宴,大家或許沒聽過,但在鹿港已經舉辦了廿年之久。鹿港每年都會在魯班公生日這一天,邀請來自台灣各地的傳統工藝師,將其精雕細琢的工藝作品,陳列在宴桌上當「貢品」,上百件作品擺滿整個會場,有錫雕、也有類似摺紙的春仔花。
由於這些貢品陳列採W型排列,不僅是向魯班公祭拜,同時亦可穿梭其間瀏覽欣賞,我看了大受感動。在科技、經濟快速發展之際,當全世界都在講求效率、產量時,台灣還有一群堅持傳統技法的工藝師,用職人態度,在乎每一個小細微,以慢工出細活的方式,將過去生活型態演變出文藝作品,展現台灣藝術之美。
從工藝師把作品擺置在宴桌開始,我發現完美呈現工藝作品是種神聖過程,至於傳統藝術的真正價值在「人」:有堅持傳統技法的工藝師、堅持傳統表演藝術的演出者、及支持參與的民眾,這股藝術才能延續發展。
要讓此三者連結的關鍵,為什麼是傳統藝術的核心?這就是文創。
是發自台灣在地,因生活型態、民情風俗、農畜職業演變,有根源而茁壯的藝術表現。傳統藝術的根源,在於生活所需,因為娛樂、祭神而衍生出的表演藝術,都是從人的生活開展。
像是我參加媽祖遶境,跟過去看電視轉播相比,在現場的感受真的很震撼。有人會鑽轎底、也有人會搶轎,為了神明保佑,很多人從頭參與到尾,原因可能是家裡有人生病,或是期許孩子考上大學,有份信念希望獲得保佑。
台灣庶民生活就是如此,充滿生命力,這是民俗,而民俗本身有其創意存在,包括像三太子、彌勒佛,都是民間信仰,當中亦存有藝術性,我們應該重視。過去酬謝神明演戲的歌仔戲亦是,我前一陣子遇到唐美雲,國內歌仔戲的要角之一,她同時有個歌仔劇團,一年中演出兩齣戲,努力地延續這股文化元素。
我們常講文創,什麼是文創?文創全名為「文化創意產業」,而台灣的文創若用SWOT分析,好處是有多樣的族群匯聚,弱項則是組織、和政府各部會間缺乏結合力量,威脅則有國人對國外的文化可能更熟悉等,如何從中找到機會點,舉出幾項例子分享給大家。
有一個由不同領域的業餘布袋戲迷,組成的布袋戲創作團體「三昧堂」,儘管是業餘團隊,卻常常巡迴各縣市文化中心演出,甚至進入到新光三越百貨展演,近期亦受邀至日本川本喜八郎人形美術館參展。
他們透過台灣的民俗布袋戲,運用現代材料做出華麗尊貴的衣服,尤其男偶都是十二頭身的花美男,五官如漫畫般唯美,並賦予性格,演出跳脫傳統的布袋戲感覺。最特別的是,他們會透過網路公開廣納網友意見,去調整編劇,反而讓市場接受度更高,這些都是傳統民俗結合了新的設計和思考,讓傳統的藝術能夠持續流傳,並引起市場的共鳴和喜愛
之前去屏東三地門,看到原住民做的工藝品、首飾、衣服都很漂亮,若經過一些現代服飾設計元素來修飾,以原住民傳統圖騰放進現代服裝來設計,就會產生出新的時尚感,商發院過去執行台北特色產業輔導及推廣計畫,舉辦台北好時尚比賽,參賽者就將原住民神化圖騰融合在現代服飾中,可在一般生活中穿著不顯突兀。商發院也於屏東進行眷村文創健診,希望能對當地業者進行經營輔導,建議保留舊有的眷村加入新世代的思維,促進文創產業的發展。
文創最好是以傳統藝文藝術為根源,進一步融入現代生活型態而調整,提高民眾接受度。只要好好規畫,把台灣既有的、快被遺忘的文藝、民俗重新再生,並研究出適合發展的模式,台灣的文創才會有源源不絕的生命力。
2015-08-23 02:42:22 聯合報 徐重仁
今年六月,參加一場特別的盛宴,那是在鹿港舉辦的魯班公宴。我不是主角,只是穿著古袍受邀擔任陪祭官,整個盛宴最重要的主角,乃是工藝祖師魯班公,以及許多仍堅持傳統工藝技術的藝師群。
魯班公宴,大家或許沒聽過,但在鹿港已經舉辦了廿年之久。鹿港每年都會在魯班公生日這一天,邀請來自台灣各地的傳統工藝師,將其精雕細琢的工藝作品,陳列在宴桌上當「貢品」,上百件作品擺滿整個會場,有錫雕、也有類似摺紙的春仔花。
由於這些貢品陳列採W型排列,不僅是向魯班公祭拜,同時亦可穿梭其間瀏覽欣賞,我看了大受感動。在科技、經濟快速發展之際,當全世界都在講求效率、產量時,台灣還有一群堅持傳統技法的工藝師,用職人態度,在乎每一個小細微,以慢工出細活的方式,將過去生活型態演變出文藝作品,展現台灣藝術之美。
從工藝師把作品擺置在宴桌開始,我發現完美呈現工藝作品是種神聖過程,至於傳統藝術的真正價值在「人」:有堅持傳統技法的工藝師、堅持傳統表演藝術的演出者、及支持參與的民眾,這股藝術才能延續發展。
要讓此三者連結的關鍵,為什麼是傳統藝術的核心?這就是文創。
是發自台灣在地,因生活型態、民情風俗、農畜職業演變,有根源而茁壯的藝術表現。傳統藝術的根源,在於生活所需,因為娛樂、祭神而衍生出的表演藝術,都是從人的生活開展。
像是我參加媽祖遶境,跟過去看電視轉播相比,在現場的感受真的很震撼。有人會鑽轎底、也有人會搶轎,為了神明保佑,很多人從頭參與到尾,原因可能是家裡有人生病,或是期許孩子考上大學,有份信念希望獲得保佑。
台灣庶民生活就是如此,充滿生命力,這是民俗,而民俗本身有其創意存在,包括像三太子、彌勒佛,都是民間信仰,當中亦存有藝術性,我們應該重視。過去酬謝神明演戲的歌仔戲亦是,我前一陣子遇到唐美雲,國內歌仔戲的要角之一,她同時有個歌仔劇團,一年中演出兩齣戲,努力地延續這股文化元素。
我們常講文創,什麼是文創?文創全名為「文化創意產業」,而台灣的文創若用SWOT分析,好處是有多樣的族群匯聚,弱項則是組織、和政府各部會間缺乏結合力量,威脅則有國人對國外的文化可能更熟悉等,如何從中找到機會點,舉出幾項例子分享給大家。
有一個由不同領域的業餘布袋戲迷,組成的布袋戲創作團體「三昧堂」,儘管是業餘團隊,卻常常巡迴各縣市文化中心演出,甚至進入到新光三越百貨展演,近期亦受邀至日本川本喜八郎人形美術館參展。
他們透過台灣的民俗布袋戲,運用現代材料做出華麗尊貴的衣服,尤其男偶都是十二頭身的花美男,五官如漫畫般唯美,並賦予性格,演出跳脫傳統的布袋戲感覺。最特別的是,他們會透過網路公開廣納網友意見,去調整編劇,反而讓市場接受度更高,這些都是傳統民俗結合了新的設計和思考,讓傳統的藝術能夠持續流傳,並引起市場的共鳴和喜愛
之前去屏東三地門,看到原住民做的工藝品、首飾、衣服都很漂亮,若經過一些現代服飾設計元素來修飾,以原住民傳統圖騰放進現代服裝來設計,就會產生出新的時尚感,商發院過去執行台北特色產業輔導及推廣計畫,舉辦台北好時尚比賽,參賽者就將原住民神化圖騰融合在現代服飾中,可在一般生活中穿著不顯突兀。商發院也於屏東進行眷村文創健診,希望能對當地業者進行經營輔導,建議保留舊有的眷村加入新世代的思維,促進文創產業的發展。
文創最好是以傳統藝文藝術為根源,進一步融入現代生活型態而調整,提高民眾接受度。只要好好規畫,把台灣既有的、快被遺忘的文藝、民俗重新再生,並研究出適合發展的模式,台灣的文創才會有源源不絕的生命力。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