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安倍能終結日本的「謝罪外交」嗎?
2015-08-15 03:21:2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謝罪外交」是戰後日本的特有產物,每逢八月十五日終戰紀念日這一天,它就會如同月亮陰晴圓缺般地定時出現。由於日本政府從未對二次大戰的侵略歷史正式道歉,這讓「謝罪外交」就像是背負在日本人身上的一支沉重十字架,七十年來遲遲無法卸下。也因為日本執政者時常以曖昧不清的語言,對過去的侵略史實支吾其詞,甚至狡辯,這使得「謝罪外交」更如同鬼魅般如影隨形,七十年來一再輪迴。

今年是二戰結束七十周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選擇在終戰紀念日前夕,發表他的終戰七十周年談話。為了這次談話,安倍特別召集十六位專家學者組成「二十一世紀構想懇談會」,日前報告書出爐,建議安倍應該要對二戰期間日本的侵略歷史表明深切地反省與道歉。安倍雖對懇談會的建議照單全收,但這能否終結日本的「謝罪外交」,結果只怕沒那麼簡單。

照往例,當日本政府企圖在政策上轉變時,總會找御用的專家學者,以召開「懇談會」的方式請他們背書,以表示日本政府高度尊重專業與民意。因此,安倍這次終戰談話,以一九九六年的村山談話為基礎,以懇談會的文字為架構,再套用日本人特有的曖昧修辭,為二次大戰的侵略歷史「痛徹」反省。但中韓等鄰國似乎並不買帳,認為安倍的曖昧的道歉欠缺誠意。尤其,安倍特別強調「日本下一代不必再道歉」,此話恐言之過早。原因是,日本右翼的反動言行三不五時就會發作,總是不斷撩起被侵略國家的傷口;想要用一次道歉打發一切,未免太天真。

亦即,對照過去安倍對歷史問題的寸步不讓,安倍這次的終戰談話所表現的「歉意」,並非他出於衷心的「悔意」,而是在國內民意與美國壓力所妥協下的「表意」。事實上,安倍終戰談話風向的轉變早已有跡可循。

首先,日本天皇在今年的元旦祝詞當中,罕見地提到今年是終戰七十周年,日本應該要藉著這個時機,了解九一八事變為開端的戰爭歷史,並思考日本今後應有的方向。另外,日本德仁皇太子也在今年二月他的五十五歲生日當天,破天荒地呼籲日本應謙虛回顧過去,向不知戰爭的後代正確傳達日本走過的悲慘歷史道路。日本皇室雖然沒有實質的政治權力,但是卻有左右日本輿論的影響力,同時在日本「承詔必謹」的傳統下,安倍的終戰談話,自然無法悖離天皇的旨意。

其次,自從安倍二次上台以來,高民意支持度一直是安倍的執政基礎,也是安倍對外強硬政策的最大後盾;但是日前安倍不顧日本民意的強烈反對,在眾議院強行通過安保法,這項舉措重創了安倍的民意支持度。目前,安倍的支持度只有三十二%,不但是安倍上任以來的最低點,同時也出現「不支持度首次超越支持度」的特殊現象。接下來,安倍又要面對重啟核電的政治難題;在這種情況下,安倍自然不願在歷史問題上破壞中日關係,讓他陷入內政與外交的兩難局面。因此,在歷史問題上做妥協,是安倍穩定民意的一項利器。

第三,美國希望在東亞地區有個強大的日本,以抗衡中國大陸的勢力;但另一方面,美國卻不希望日本因為歷史問題破壞與鄰國的關係,特別是與韓國的關係。日本與韓國是美國在東亞地區的軍事同盟國,而美國的亞洲再平衡政策是希望從點建構成面,而日韓關係的惡化,讓美日韓三角關係頓時缺了一角。因此,我們看到在今年安倍訪問美國時,美國國會要求安倍能夠正視歷史,美國歷史學會學界更譴責日本刪除慰安婦的史實。由此可見,美國雖然支持日本通過安保法,但卻也不希望日本因為過往的歷史問題,激化與鄰國的衝突,而一向採取「親美抗中」的安倍,勢必要在歷史問題要給美國一個交代。

日本文學家大江健三郎,在一九九四年在斯德哥爾摩領取諾貝爾文學獎時,曾經發表「曖昧的日本與我」,以批判的立場談論日本人的曖昧。他並強調,這種「曖昧性」,曾經踐踏了日本國內及周邊國家人民的理智。

七十年前,日本天皇一篇極其曖昧的「終戰詔書」,讓日本究竟是投降,還是終止戰爭,至今爭論未休。而七十年後,安倍的這份曖昧「終戰談話」,能否終結日本的「謝罪外交」,仍有待世人檢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