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岸找到挑釁藉口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8-15 00:01聯合報 曾建元/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新台灣國策智庫兩岸關係組召集人(台北市)


外界均關注習近平政權能否穩定地跨越中共十九大,「寧左勿右」的政治表態,成為中國大陸權力鞏固盤整階段各黨政部門的必然現象。反映到兩岸關係或外交層面,就會出現較為強硬的作為和姿態,對我產生外交上與國防上的壓迫。對這些行徑,我國當然要有所作為,否則何以安定民心,但也不要給對方找到藉口進一步挑釁或發動戰爭。

在十九大政治報告定稿之前,我國因應之道,應當是在維持法理現狀的立場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侵害人權法治、破壞區域和平的行為,提出事證予以具體的揭發與批判。特別是在攸關國家主權的問題上,一旦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小動作意圖創造新的既成事實,我國必須堅定地回應並有強硬的作法,否則也將會影響到人民對於國家的信心。

我們如一時不能突破一個中國的框限,則宜揚棄不正常國家觀,建構特殊國家論,發展平行於傳統外交的非典型外交,也就是如美國台灣關係法的模式,朝實質強化我國在各國和國際組織中的特殊國家法人地位安排來作外交的努力。而此則需整合我國國家對外資源以及一切國際友台力量,一起影響各國的中國和台灣政策。

我們需要重新思考與發展與海外反共華人社會的關係,特別是已進入各國主流社會的華裔群體,更是我們需要照顧與加強聯結的重要部分。非典型外交的戰略布局中,應當要善用外交、僑務乃至於教育學術、經濟貿易等政府資源與政策工具,全力創造出友台的國際氛圍和環境。

此外,在中國大陸權力過渡階段,或可以我們的民主價值與法治思維,對中國大陸民間社會發生影響力,刺激其黨國內外將民主轉型列為新一代領袖競爭與甄拔過程思考方向。

對於中國大陸以專業參訪名義來台的黨政部門人士,政府並不宜以拖延或擱置其入境申請的方式,來做為報復中華人民共和國以統獨區別對待我國人士的手段,因為最終影響的或是受傷害的,都是我國社會團體及其所舉辦的活動。

二○一○年十二月立院曾通過〈禁止中共人權惡棍入境〉決議案,我建議政府認真考慮,透過公開透明機制,邀請專家學者或利害關係人進行聽證與審查,調查公告「人權惡棍」清單,限制入境。同時可與國際的人權問責機制合作,作為對中國大陸的反制作為。把反制目標,由決策層面縮小到執行層面,加諸壓力於執法者個人,可避免全面與對岸黨國體制決裂,也可對具體的個案當事人,如劉霞和我國的李明哲產生人身保護的作用。

中共﹒習近平﹒李明哲﹒台灣關係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