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口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8-15 02:16聯合報 林思妙/退休教師(高雄市)
看了聯合報關於生命線志工人力短缺的報導,內心五味雜陳。廿多年前,我崩潰的那一下午,對著電話狂哭,哭了十多分鐘,那端志工很耐心、真誠的陪伴我,沒有催促、煩躁。直到現在,我還是很謝謝那位志工!

後來我留職停薪再回校讀書,預約學校的諮商師(免費),數次的晤談,讓我看清了很多迷思,知道自己的力量,找回迷失的信心。彷彿再生,復職後除了授課外,學生的情緒是我最關注的,就是傾聽、了解、在紊亂時陪他一段。

前些年,我遇到難關,想找諮商師,但昂貴的費用讓我想到替代方案。先掛號大醫院精神科,然後申請諮商。缺點就是要預約,等個幾天、一星期,等到時煩惱或許已經解決了,或更嚴重了!

曾經看過一篇訪問,一個精神科醫師離開大醫院自己開診所,他的理念就是想在病友尚未很嚴重時,及早治療。但我真的很期盼有諮商門診,而且健保能多少給付一些。其實一開始,就能找人談談,或許糾結就解開了,也不會發展到需要找精神科醫師。畢竟精神科醫師不會花一小時與你晤談,且基本上以開藥為主,而且很多人還是忌諱到精神科就診的(坊間診所美化為身心科)。

現在生活壓力只會愈來愈多,不分年齡層的人也都有許多情緒困擾。若能有諮商門診,讓此時此刻陷在泥沼中的人,有個拉住的力量,或許就可免受吃不下、睡不著的痛苦,吃藥的人口不會那麼多,而傷害自己或傷害別人的悲劇可減少發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