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救交通 用對才有效

2015-07-27 01:22:42 聯合報 李克聰/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系副教授(台中市)

大數據應用正夯,交通部長陳建宇與六都交通局長達成六大核心共識,將透過共享將交通數據應用在公共運輸服務創新、重大交通路況疏導及提升交通安全等三方向。究竟這三大方向是否適合運用大數據、如何運用及效果是否如預期?需產官學研各界集思廣益共商良策。

每當引進新的方法或技術如BOT、ITS(智慧型運輸系統)及雲端等,各級政府就會一窩蜂運用,而未審慎評估其適用性。近日行政院長毛治國才裁示以後公共建設「不要為BOT而BOT」;當初發展ITS也是如此,在未全力將交通規畫管理方法發揮極致前,就貿然由上而下應用科技,如在大眾運輸供需嚴重失調區域,未調整營運方式,反而建置公車動態資訊系統;未依時段需求設計路口號誌,反建置昂貴的電腦智慧號誌等,造成許多資源與時間的浪費。

大數據要應用得當,其蒐集、分析及應用的資料須有4V(巨量、即時快速、複雜變異大、真實準確或價值)之特色。交通行為相關資料複雜多元,目前蒐集管道已有車輛偵測器、閉路電視、車輛GPS、手機及ETC之eTag等交通及相關觀光和氣象資料等,所有資料應傳至雲端共享應用。

大數據在交通管理之應用與一般公司或個人決策不同,應採行反推法,先完整分析想改善的交通問題特性及其所需資料,倘目前既有資料已足夠,缺的只是營運管理機制調整,如客運公車監理應開放離峰時段彈性路線及彈性班次,或問題明確如重現性路段塞車等,就應展現行政改革魄力,立刻調整改善。

其實必須依賴大數據之分析應用才能改善的交通問題有限,如北宜塞車,現有蒐集資料即可提供每天「交通預報」,並回饋檢視預報資訊準確性及用路人遵從率;加上全面宣導民眾計畫旅遊觀念及整合各旅館民宿、台灣好行及公車預約接駁轉乘功能,加強公共運輸服務,以有效分散私人運具車潮。

大數據應用在公共運輸、觀光旅遊、住宿及餐飲等多元資訊之整合,可規畫二、三年之資訊蒐集彙整分析後,建置聯網雲端式公共運輸旅行者資訊預約平台。才能滿足民眾計畫旅遊需求,達到公共運輸服務創新及交通路況疏導的目標。

大數據要有文化詮釋才有意義,因此如何蒐集普及化及人性化之真實有價值資訊是關鍵。建議除了現有蒐集管道外,應由下而上透過各社區主動蒐集居民每天運具使用時空資訊,並調查各時段停車供需,透過隱私保護將其資訊上傳至政府規畫管理的雲端平台應用。

如要運用eTag蒐集分析,須注意資安及企業公平競爭問題,因是BOT建置,建議應將資訊回歸政府所有綜合運用。如能將eTag與車上顯示器或手機結合,運用適當技術,提供安全路徑導引及危險路況與天候預警,或能說服大眾,將eTag成為超速、打手機及未繫安全帶等違規之執法單元,提升交通安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