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情 劉曉波的民主史詩不歸路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7-19 03:03聯合報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新北市)


劉曉波的遺孀劉霞(中)在告別式上捧著劉曉波的遺照。劉霞的弟弟劉暉(左)和劉曉波的...
劉曉波的遺孀劉霞(中)在告別式上捧著劉曉波的遺照。劉霞的弟弟劉暉(左)和劉曉波的弟弟劉曉暄(右)陪在一旁。 美聯社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辭世,多國政要及國際組織表達哀悼,甚至批評大陸當局應為劉之早逝負責。大陸回應,有關部門和醫療機構根據法律規定,「並從人道主義出發」提供「全力醫治」,同時指外國應尊重中國的司法主權,不得干涉中國內政。
劉曉波以其無限的精神理念,對抗國家機器之宰制。劉曉波二○一○年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原因,就是「長期以非暴力方式,在中國奮力爭取基本人權」,但因服刑無法出席領獎。然大陸當局卻表示,將和平獎頒給劉曉波,「違背了和平獎的宗旨」,也是「一種褻瀆」。劉曉波獲獎引發爭論,恰恰反映出中西方對民主政治的理解與界定不同,這是「特殊國情」與「普世價值」的較勁與衝突。

尤其是劉曉波在《零八憲章》宣揚西方自由、平等及民主等普世價值,批判新中國已實質成為黨天下,不僅壟斷所有政治、經濟和社會資源,且一系列政治運動違反諸多人權價值,造成國際與社會雙重損失、災難與衝突。而大陸司法判決書直指,《零八憲章》提出「取消一黨壟斷執政特權」、「在民主憲政的架構下建立中華聯邦共和國」等主張,為「試圖煽動顛覆現政權」的罪證。

取消一黨專政建立政黨政治,主張廢除單一體制走向聯邦共和體制,這些訴求放在西方民主政治及價值的脈絡,其實並無創新或激進之處。但在特殊國情論下的社會主義民主體制設計,採行議行合一制、民主集中制、多黨合作及政治協商制,就是確保「後極權主義式威權主義政體」,永遠是執政黨。中共批評西方民主是資本主義民主,政黨政治、議會政治、三權分立及權力制衡,並不適合在中國實施。

劉曉波的政治改革主張,仍停留在公民的言論表達自由層次,為中國未來民主化及憲政發展,提出一種選擇路徑。然而,正是去除中共一黨專政永久執政黨特權、要求共和民主聯邦國家體制、重新定位六四敏感政治議題,導致其政治主張踩了改革的政治紅線。這猶如飛蛾撲火般,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揭櫫憲章運動中普世價值,正如同美國國務卿所言符合公平與正義行為。

這位持政治自由主義、憲政主義理念的民主人權鬥士,其悲慘命運在一黨專政的國度中,早已注定走上一條史詩不歸路。猶如劉曉波獄中寫給妻子劉霞的「情書」,「即使我被碾成粉末,我也會用灰燼擁抱你」;而劉霞堅持嫁給「國家機器的敵人」,書寫著「我們的愛飽含著外在環境所強加的苦澀,但回味起來依然無窮」。

這對患難夫妻是愛國的,只是當前中國政治改革滯後於經濟發展。從長遠政治發展來說,任何政權皆需面臨政治變革壓力,與其在公民壓力下被迫進行政治改革,倒不如與時俱進提出政治改革步驟,以調適國家與社會之融合關係。

劉曉波﹒諾貝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