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後QE時代 革命性貨幣將成主流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9 02:58 經濟日報 社論


這次英國公投脫歐事件,引發了許多複雜的衝擊與反應,其中之一即是各主要貨幣匯率的巨大震盪。公投前,隨著脫歐與留歐民調的反覆拉鋸,主要貨幣匯率及黃金價格隨之起落。公投結果,出人意料地脫歐勝出,英鎊即刻大跌10%,人民幣與歐元也重挫,美元、日圓和黃金則大漲。其實,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以來,外匯市場的巨幅震盪已成了一種「新常態」,見怪不怪,只是這次有一點特殊,就是黃金。

依照經驗,黃金與美元價格通常背道而馳,美元跌則金價升,美元升則金價跌,但這次金價與美元竟同步上升,如何解讀?一種可以理解的解釋是,不少投資者已不再把美元視為唯一或唯二的避險天堂了,因為包括美元在內,幾乎主要貨幣近年來都因持續搞QE(量化寬鬆),大印鈔票。為了保險,他們開始買黃金,以免貨幣體系一旦崩潰,變成一無所有。這樣的現象,折射了人們開始對所有貨幣動搖了信心。這當然是後金融海嘯時代或QE時代最值得關注的效應或現象之一。這樣的效應如果持續存在或發展下去,人們會不會因為對現有國際貨幣體系失去信心,催生了對貨幣的思考或探索,或進一步摸索出一條新路?非常有趣而又巧合的是,事實的發展似乎正在證實這種可能與趨勢。

2008年9月金融海嘯爆發後半年,2009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連續發表三文,倡議全球應發展出一種「超主權」的國際貨幣,並且做為一種過渡,目前國際貨幣基金(IMF)的SDR(特別提款權)應可做為一種階段性的國際貨幣。幾乎與此同時,一種更值得注意的革命性貨幣出現了,2008年11月,一篇署名中本聰的比特幣研究報告發表,二個月之後,2009年1月3日,中本聰啟動其提出的比特幣理論系統,經由所謂的「挖掘」過程,第一個比特幣區塊出世,其中包含50枚比特幣。

做為一種「革命性」的貨幣,比特幣的革命性體現於:一、全球所有主權貨幣或法幣均由各國中央銀行發行,發行數量毫無客觀依據,通常愈發愈多,因而必然導致通貨膨脹,政府於是更有強烈動機通過課徵此等「通膨稅」來增加收入。但比特幣不是,它獨立於所有政府、央行之外。二、比特幣存在一個終極數量,極限是2140年的2,100萬枚;其產生過程,是在P2P(點對點網絡)中完成解碼運算後獎勵給運算者(即礦工)的禮物。所以比特幣的創造過程是競爭性的,挖礦的人愈多,挖礦成本就愈高。三、比特幣誕生八年來,應用範圍已迅速擴大,愈來愈多的國家承認比特幣的合法地位。由於必須通過互聯網來形成及交易,加上中國經濟規模巨大,目前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比特幣市場了。

比特幣的出現,對上世紀著名經濟學海耶克而言,無疑是給了他的大作《貨幣非國家化》最佳註解。海耶克主張私人可以發行貨幣,還認為不同貨幣之間應可競爭。因為只有這樣,貨幣發行者才會控制貨幣發行量,以避免貨幣發行過多、不斷貶值而被淘汰的命運。對於主權貨幣的不信任,上世紀另一位著名經濟學家凱因斯也抱持同樣的看法,因而在1944年布列敦森林市會議中獨排眾議,提出非主權國際貨幣(bancor)的構想,可惜被美國否決。現在事實證明,從近幾十年來美元霸權之福禍全球看來,海耶克與凱因斯都有先見之明,可惜他們都來不及看到互聯網時代來臨後出現的真實「非主權貨幣」。

傳統貨幣理論有所謂「劣幣驅逐良幣」論,但此論適用的是鑄幣時代。在信用貨幣時代,正好相反,能維持信用的貨幣才是良幣,鑒於各主權貨幣天生具有濫發貨幣的「劣根性」,遲早將被能維持信用的非主權貨幣給取代,此所謂「良幣驅逐劣幣」也。人類貨幣史看來正在進入新的時代。

匯率﹒互聯網﹒年金﹒日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