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內閣改組暴露蔡英文格局之限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2-05 02:27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內閣局部改組名單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傳說多時的內閣改組,終於掀開底牌,結局既不熱鬧,也無火花,更談不上驚喜。勞動部、衛福部、科技部、農委會四個部會首長的異動,主要均由蔡英文身旁親信換手接替,堪稱「無感改組」,顯不出新意。以小觀大,蔡政府的格局似乎已盡於此,未來恐怕難再有宏圖大展之可能。
上任八個多月,蔡政府遇上的風風雨雨不少,民意支持度幾已腰斬。這次內閣改組,原本是蔡總統重振聲望、重整形象的大好機會,至少要讓民眾產生一些新的期待。然而,名單一攤開,卻只見小圈圈的人事移動,整個內閣的氣味、風格和戰力仍是原般模樣,既未換湯、也沒換藥。蔡英文如此不在乎民意反應,令人三嘆。

先前傳聞沸沸揚揚,高雄市長陳菊、台南市長賴清德等民進黨南部大將可能在任期過半後北上入閣;但到最後,花媽和賴神都因諸多考量皆未北上,地方首長僅宜蘭縣長林聰賢出線接下農委會。對照之下,八個多月來一再遭民進黨數落的「老藍男」閣員,乃至經常凸槌失言的政委,反而都安然在座。人們在整個內閣改組過程中看到的,是府院和黨內勢力交手的痕跡多,為一新政府氣象而銳意布局者少。

以林聰賢為例,在新系大老陳菊和賴清德均無意入閣後,同屬新系的他突然變得炙手可熱。政壇上忽而傳聞林聰賢要接這個部會,忽而傳聞要接那個部會,前後五個部會有過其天馬行空走過,彷彿這是個不世出的文武全才。說穿了,原因其實很簡單,是新潮流使盡力氣要護送他上壘。然而,林聰賢心目中的首選為交通部,卻過不了林全這關;他也想要勞動部長職,卻被蔡英文先一步塞進其表姊林美珠卡位。最後,林聰賢只能接下同屬新系的曹啟鴻在農委會的遺缺。一進一退之間,新系爭取許久,只得到一加一減的平盤。

這次內閣改組,被政界形容為「英系」成功阻擋「新系」對權力的瓜分,原因在此。至於勞動部、衛福部、科技部等三個部會的更替,基本上只是蔡英文的親信或競選班底間的小圈圈推移,對執政團隊其實談不上什麼「造血」作用,更談不上為政府帶入新思維或新激盪。

無論如何,經過這次的改組交鋒,蔡英文和林全的相互倚賴關係似乎變得更為緊密,「英全體制」愈發鞏固。從執政者的角度看,這或許是正向發展;但從國家治理的角度看,則效果可能正好相反。其原因,可以從三點觀察:

第一,從過去八個月的執政績效看,「英全體制」表現平庸,許多閣員不僅缺乏政治應對能力,甚至缺乏行政專業能力。這次內閣改組,蔡總統和林揆本應力求從結構上去調整這些缺失,孰料,兩人反而愈發安於現狀。如此一來,民眾要期待蔡政府有新的突破表現,恐怕更難上加難。

第二,政府團隊一直存在「圈圈太小」、「同質性太高」的問題,這也是許多決策屢受批評的癥結所在:除了思慮不夠周詳,常常是單線作業拍板決策,最後卻引發民眾強烈反彈。蔡政府的調整之道,本應引進更多元、異互補的人才相激相盪,使決策更臻完備;不料這次卻反其道而行,愈發內縮,這絕無助於台灣的政經發展。

第三,這次改組,主要著眼於黨政「內部」的權力分配推擠,並未考慮「外部」的社會期待及國家競爭因素。因此,改組只是草率應付民意,卻看不到服務人民的心思。包括人才的調度,只是在既有的棋子中東挪西移,卻未思及向社會、企業、乃至在野陣營求才借將,這是眼界的侷限,也是氣度的侷限。

紛紛擾擾八個多月,蔡英文任內首度內閣改組,竟是如此不痛不癢,不僅辜負了民眾期待,也限制了執政者自我超越的可能性。改革藍圖畫得那麼宏大,派出的隊伍卻如此單薄,簡直太不相稱!

蔡英文﹒林聰賢﹒勞動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