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對抗茲卡病毒 你必須知道3件事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2-05 02:45 聯合報 黃基森/台北市大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系副教授(新北市)


世衛組織日前宣布將「茲卡病毒」列為全球緊急公衛事件,也迫使我國將茲卡病毒改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

茲卡病毒係由斑蚊傳播引起的傳染病,受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影響日漸擴大。茲卡病毒會和登革熱一樣在全球大型城市發生疫情,因此,防治登革熱就可防杜茲卡病毒入侵與擴散。茲卡病毒有可能傳播至我國的理由,可從三個面向評估:

一、病媒蚊面向:茲卡病毒與登革熱主要都是由埃及斑蚊傳播。去年國內爆發流行登革熱病例與死亡數量,在國際上已擠進前十名,且大部分地區登革熱沒完全撲滅,病媒蚊密度仍偏高。

斑蚊的卵在乾燥時可存活長達一年,一旦有水足以使蚊卵發育為成蚊。筆者日昨在南部調查發現,受聖嬰年的影響今年一月份十二天的降雨,使戶外的容器積了十八公分雨水,預期在二至四月期間斑蚊密度會增多,使南部都會環境成為高風險傳播區。

二、流行病學面向:世衛組織指出,茲卡病毒已在非洲、美洲、亞洲和太平洋流行。中南美洲的巴西每年仍有一五○萬登革熱病例,哥倫比亞也有六萬名登革熱病例,目前這些國家或地區最大問題,在於無法有效控制傳播病毒的病媒蚊。

茲卡病毒目前尚沒有特異性治療辦法或者疫苗預防,有八成患者呈不顯性症狀;此外,危害症狀與其他病毒病相混淆而不易診斷,再加上國內民眾對這新興傳染病沒有免疫力,而增加傳播的風險。

三、地理環境面向:國內入侵物種中的福壽螺、紅火蟻、琵琶鼠、小花蔓澤蘭、布袋蓮等,都來自茲卡病毒嚴重的南美洲,這些物種已能立足並大幅擴散,政府投入龐大防治經費都無法防止其蔓延,這意味著茲卡病毒也能在台灣生根或快速蔓延。

世衛組織不建議對茲卡病毒傳播國家、地區或領地,採取旅行或貿易限制,因此,國內建立社區防護網與保護敏感群族,是兩項重要策略。

斑蚊一生的飛行距離不超過四百公尺,國內近卅年來爆發流行登革熱的地區,均有百分百的再現性,因此,建立社區防護網,能同時避免茲卡與登革熱病毒入侵與擴散;其工作要項應是,立即進行社區病媒防治培訓,加強風險溝通與強化社區參與,確保社區病媒得到控制。

在保護敏感群族部分,如孕婦、育齡婦女、幼兒、老年人或境外移入病例,政府應對這些群眾關切其個人防護措施,並確保住家裝設紗門紗窗等物理屏障,減少接觸風險。此外,應向旅行社與旅行者提供最新建議,告知到茲卡病毒流行區的潛在風險,以及盡可能減少蚊蟲叮咬的適當措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