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中國正以全新之姿重返國際舞台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8-26 01:1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陸慷日前宣布,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20國集團領導人第11次峰會並主持會議。 美聯社
由中國大陸擔任主席的G20峰會即將在9月初在杭州舉行,峰會主題為「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主持會議及發表主題演講。
媒體報導,杭州市府當局這一年來大興土木,已將市容搞得煥然一新,為了配合峰會的安全及交通順暢,小吃飯館被勸說不用瓦斯,峰會舉行期間,部分機關學校停止上班上課,並以津貼方式鼓勵市民出外旅遊。這些都是所謂中國政治的特色,中國人太好面子,可以理解,但過了頭也未必足取。倒是在迎接這個中國首次舉辦的國際大會之際,大陸當局預料會在峰會中向全球提出「中國方案」,展現中國的意志。要解讀此一作為,得從整個國際社會自進入新世紀以來大形勢的變化談起。

這個所謂的大形勢,就是全球權力結構的巨大變化:一、作為超級強權的美國,歷經兩次反恐戰爭及金融海嘯之後,元氣大傷,難以再「號令天下」;二、自1970年代以來就主導全球事務討論與發展的G7組織,也因參與國家國力的減弱而顯得益發力不從心;三、一些發展中大國尤其是中國異軍突起,經濟增長表現亮麗,綜合國力急速壯大。在這樣的背景下,2008年突然爆發金融海嘯,全球金融及經濟形勢險峻,發達國家全都束手無策,倉皇間,才意識到G7完全無力應付這樣的危機,因為G7沒有納入當時GDP已是全球第三的中國,於是立即決定將已納入中國在內的「20國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升格」為領袖峰會,在金融海嘯爆發後的兩個月舉行了第一次「G20峰會」。這是中國以關鍵新興大國的身分「受邀」登上國際治理舞台的開始。

八年過去了,在「後金融海嘯時代」中,儘管發達國家一而再、再而三採取量化寬鬆(QE)貨幣政策,全球經濟卻仍一直陷於長期停滯的「L型」困境之中,並且還將面對一再QE後超量流動性反撲的巨大風險;中國成長雖也放緩,但大致仍能維持在6%到7%之間,以這樣穩健的速度,遲早必將取美國而代之,成為全球GDP之首。於是,在這樣的全球經濟困局下,正好擔任輪值主席的中國,在G20杭州峰會中,會有什麼樣的思考,什麼樣的理論與對策,及什麼樣的作為,自然備受各方高度關注。

根據這樣的了解與觀察,不妨對這個所謂的 「中國方案」作一猜想與推測,其核心內容或包含兩部分:

一、對全球化進行全面深刻地反思。自上世紀二戰結束迄今70年來,全球化範圍不斷擴大,的確為全球帶來了很多利益。但不容否認,當前全球貧富問題日趨嚴重,這不但導致了益形尖銳的社會矛盾與政治危機,甚至也成了全球需求遲滯不振的主要根源。

與此同時,在美元霸權主導下的全球金融秩序不但經常失衡,導致風險,而且美國QE也正是全球貧富持續加速惡化的主要源頭。另一方面,全球化也似乎正在加劇不同信仰、不同文明之間的對立、矛盾與衝突,IS的壯大及全球恐怖主義的蔓延,對全球安全正在構成愈來愈大的威脅,凡此,在在顯示已到了必須對全球化進行全面反思的時刻了。

二、全球化有利有弊,而如今結果卻顯示弊愈來愈大,其原因自然跟一個日漸失序與失能的國際權力架構或全球治理體制有關。明顯地,這也已到了一個不容逃避、必須嚴肅面對的時刻了。此時便需要一套理論作為基礎來進行引導分析,對全球治理體制進行全面深刻檢討。

這或許就是「中國方案」的基本內容或方向。

最後,為什麼是「中國方案」而不是美國方案或新加坡方案,因為美國及發達國家都是全球化的既得利益者,對改革不會積極;而一眾小國、窮國、弱國,即使想改也有心無力;最後,就只能是屬於發展中且快速崛起、影響力日益增加的中國了。

「中國方案」,看來是事有必至,理所當然。

GDP﹒貨幣政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