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全球股災不斷 台灣須慎防內外皆冷
2015-08-26 01:40:21 聯合報 社論
「黑色星期一」是全球股市瘟疫日,台股一度急殺五百八十三點,創下史上最大跌幅,投資人信心幾乎崩潰。所幸,在政府宣布五千億國安基金護盤後,昨天台股反彈回穩。眼前的冷酷事實是,股災的陰霾並未遠去,全球經濟氣溫仍在急劇轉冷,台灣除了趕緊「救股市」,也不能疏忽「救經濟」的培元固本工作。

這次全球股災,主要是各國投資人對於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動力轉趨悲觀所致。在中國七月大手筆投資救股之後,八月人民幣連續刻意重貶,更牽動周邊國家匯率下挫;為此,英國《金融時報》甚至發出「中國模式已走至盡頭」的質疑。過去十多年扮演「世界工廠」的中國經濟,未必會走到「硬著陸」的地步,但在全球投資人的過度反應下,引發強烈的心理恐慌,也就埋下這波股災的導火線。昨天,各國股市都有轉穩現象,唯獨深滬股市仍深陷泥淖,可見一斑。

在前兩次全球金融風暴──亞洲金融風暴與雷曼金融風暴中,中國大陸兩次都扮演「撐盤」的角色。在亞洲金融風暴中,中國大陸挺住了人民幣匯率;在雷曼金融風暴後,更擔綱全球經濟發動機。但今天的情勢,大陸經濟似乎已自身難保,中共激烈採取人民幣重貶的手法以刺激出口,凸顯其經濟情勢嚴峻。

這波全球股災的燃點,正是大陸放手讓人民幣貶值,外界擔心中國經濟失速,拖累已經疲弱的全球經濟。儘管美國經濟表現一枝獨秀,但從近日美股連續重挫看,華爾街股市甚至在周一開盤急殺一千點,美國獨木難支的危機感已經浮現。近一個多月來,北京動用了四千億美元來支撐匯率和股市,但形勢似乎益形惡化;因此引發全球股災,更是始料未及。

兩岸經貿關係密切的台灣,當然是首當其衝。主計總處日前大幅下調我國今年經濟成長率至一.五六%,主要就是大陸、歐盟的經濟成長不如預期,影響台灣出口表現所致。包括業界所謂「中國供應鏈」的大屠殺,台灣逾半電子股遭到重擊,許多根基深厚的科技業者都難倖免。這些傷筋動骨之痛,對台灣而言,絕對不止是區區「救股市」的問題,也不只是開出一帖「救股市」的藥膏即可奏效,而必須有更根本的策略調整與體質轉型。

目前台灣經濟面臨的情勢,從外在環境看,是全球將進入需求趨緩、交易趨冷的狀態;這點,國際客觀環境使然,我們所能著力者不多。而台灣所能做的,則是設法維持國內需求的溫度,使內需之火不致熄滅;這樣才能避免台灣經濟在「內外皆冷」的惡劣環境中失溫,乃至凍僵而難以復元。

創造內需,要靠公共建設及民間消費兩大項目。先談公共建設,早年政府推動十大建設,成功帶領台灣度過兩次能源危機,就是一方面利用大型建設創造國家願景,一方面帶動民間周邊產業的繁榮。但近年政府推動中的大型公共建設明顯不足,看不到有前瞻性的重點規畫,許多建設都淪為零碎化的小型工程,讓地方勢力分食;如此一來,就無法發揮公共工程推促內需的作用。公共建設不足的問題,是台灣內需失溫的主因,馬政府對此應該再加把勁。

再看民間消費,這有三大觀察指標:所得、財富和價格。其中,股市榮枯對於財富的影響重大,也左右民間消費的力道。過去十多年,台股面臨重大打擊時,例如二○○二年的SARS疫情與二○○八年的雷曼金融風暴,都嚴重影響民間消費;前者使民間消費衰退百分之一點一三,後者更造成民間消費長達連五季的衰退。因此,政府固不應動輒干預股市,但在台股已經明顯超跌的情況下,設法排除干擾交易活絡的因素,則是必要之舉,而且事不宜遲。

台股今年上半年一度攻上萬點,但六月開始走跌,從近九千七百點滑落至目前已不到七千多點;加上今年景氣不佳,勢必影響企業發放年終獎金的水準。今年股市崩跌的滯後效應,加上可支配所得可能下滑,在明年上半年對我內需的影響將更甚於今年。這些狀況,政府都必須預為籌謀布局,不要讓經濟陷入「外冷」和「內冷」夾殺的險境。

台灣經濟目前是「救」聲四起,要求「救產業」、「救經濟」、「救股市」的呼聲不絕於耳。關鍵在,政府必須敏於因應、出手準確,又要避免躁動;就算政治干擾不斷,也要嚴防台灣陷入內外皆冷的困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