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從日月光併購案 看產業整併求生
2015-08-26 01:40:2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日月光公司日前宣布公開收購矽品普通股,以每股45元、溢價34.3%,預計收購矽品25%股權,總金額高達新台幣350億元。日月光表示,因為全球競爭加劇,半導體產業加速整併趨勢明顯,此舉在建立與矽品全面合作的機會,未來會與矽品經營團隊討論雙方全面合作的細節。

看到這個消息,許多人感到震驚,尤其是推測日月光未事先知會矽品公司,因此產生「敵意併購」的說法。不過,在全球產業淘汰賽正加速進行的此刻,從促成產業合併或推動聯盟的角度來看,台灣確實應該更正面看待這件事。

首先是面對國際半導體大廠迅速的整併動作,台灣確實已到了需要急起直追的時刻。今年歐美市場出現三個大型合併案,包括恩智浦收購飛思卡爾、安華高收購博通、英特爾收購亞爾特拉等,至於大陸半導體整併速度更快,從紫光收購展訊及銳迪科,中國封測廠江蘇長電合併新加坡星科金朋,再到中國清芯華創收購美商豪威等,併購讓這些企業重新站在有利的位置,為下一波競爭取得優勢條件。

當國際企業不斷朝向愈併愈強大時,台灣卻很少出現合併案,不僅難以向外併購,甚至屢屢成為外商合併的對象,去年台灣IC設計業有四個合併案,其中三個都賣給外商,包括凌耀併給威世、創傑併入微晶、安恩併入艾科嘉,只有一個案子是國內兩家公司旭曜與敦泰合併。至於前年聯發科併晨星,算是台灣難得一見的大型合併案。

企業透過併購最常見有兩大目的,一是做強,二是做大,前者通常併購異質性企業,以截長補短、提升競爭力,後者則是藉企業合併擴大經濟規模,奠定產業領導地位。過去台灣企業願意合併的案例原就不多,要走出國際更是困難,也難怪台灣企業通常規模不大,僅能在利基市場維持偏安局面。

如今,日月光收購矽品,目的當然是擴大經濟規模,因為產業競爭更加激烈,供應面勢必要縮減,台灣眾多同類型的供應商必然互相競爭、壓縮利潤。

而且,半導體也只是整體產業中的次產業,未來不論是筆電、面板、LED、太陽能甚至品牌等,也都會面臨同樣的困難與抉擇,整併求生已是台灣企業主無法迴避的課題,也只有快速整併,才能與國際級企業或中國國家隊同台競爭。

此次日月光選在全球股市同步大跌之際出手,也是因為股價已跌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根據統計,目前台灣上市櫃800多家電子公司,已有超過一半400多家股價跌破淨值,更有超過200多家跌至僅剩淨值的一半,其中還不乏具有產業指標地位的企業如晶電、友達、群創等,這幅令人觸目驚心的資本市場圖像,意味著投資人完全不看好台灣電子業的競爭力,許多企業家努力一輩子,換來的結果卻是如此不堪,電子業過去是支撐台灣經濟的命脈,如今卻以如此崩壞的方式下墜,的確令人憂心與不安。

股價表現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從景氣基本面、證所稅到紅色供應鏈,可能都是影響因素,但當投資人以逃命方式全面撤出股市,顯示的是投資人信心盡失,而此刻正需要企業家出來救市,許多企業仍有龐大現金部位,若能在此非常時期跳出來,選擇與優質企業結盟合作,對企業的長遠發展必有正面效益,正如同股神巴菲特也常在股市暴跌之際,出手收購有基本面的好公司。此次日月光率先點燃這把併購之火,未來必定會刺激二、三線企業也要進行整併,否則難以因應未來的挑戰。

此外,從現實層面來看,當股價不斷下滑,企業被敵意併購的風險勢必增加,因此企業家一定要想辦法把公司價值提高,因為如今已進入生死存亡關頭,現在許多公司董監持股都低於10%,規模大的甚至只有5%,只要有人拿出幾十億或百億,就可以把市值千億以上的公司買走,政府與業界都不能忽略股市暴跌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