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增編文化預算 小國也能變大國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8-01 02:32 聯合報 郭力昕/政大廣電系副教授(台北市)


林全院長拍板了明年度的中央政府總預算一兆九九八○億元,而文化部一如過往,仍在爭取能增編至一%(不到二百億)的文化預算!這個事實真是令人無奈。

文化部長鄭麗君就任時提出相當實在且相對進步的文化政策,卻難為無米之炊,英全政府似乎依然持著過去政府對文化政策的固定想像,讓文化成為國家建設中聊備一格、可有可無的事務。

國家財政固然困難。但是,當二八五三億的教育預算裡,有很大比例在奉養著早已充滿爭議、不合社會正義的公教人員優退金時;或者,當三二○○億的國防預算裡,我們總不清楚究竟有多大比例,花在備受批評、但極少攤在陽光下被嚴格檢討的「凱子軍購」等任由美國索求之「保護費」上時,在這些預算當中許多無謂的浪費裡,只要移轉一個尾數,就能夠讓文化預算翻倍提高,很多文化生產基礎建設的政策,就能夠落實。

許多媒體專題報導或是學者研究都證明,從歐洲到東亞的一些在土地面積或者人口數與台灣相近或更少的小國,如芬蘭、瑞士、荷蘭,或者韓國,都因為他們政府在文化預算上的充裕編列,並且有長遠可行的文化政策,讓這些政治或軍事上的小國,在文化上成為大國,備受國際的尊敬,不可輕侮。

但是,我們的執政者似乎總不能理解國家的文化總生產力,在經濟、外交和民主建設上,可以帶來的有形與無形的國力。

行政院支持文化部提出的例行「文化會報」,並且提撥五億多的科技預算給文化部執行,這些值得肯定;但如馮建三教授日前在本版投書所提醒,它遠遠不夠執行任何具有規模和開創性的文化政策。

有如台灣社會當中,各階層陷入全面過勞工作的惡性循環、卻未見國家整體生產力或者創造力的提升一樣,新政府也許需要從疲於應付被放大檢驗每日之瑣碎「政績」的國內政媒生態泥沼中爬出來,以冷靜的頭腦及視野,思考建立全新的施政重點。

具有認識高度,並超越強化國族認同的文化政策,是我們所剩不多的選項裡,真正可以讓台灣重新站起來的努力方向。

文化部﹒林全﹒荷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