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試擬「經濟體質強化措施2.0」

2015-08-01 01:44:3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上半年才過了幾個月讓學者專家充滿樂觀心情的好景,到6月份情勢急轉直下,所有的衰事都連番出籠:出口及進口連數月衰退、出口訂單衰退、對最大出口市場中國大陸的出口成長率自2010年的逾40%直降至負值、景氣對策信號降到32個月來最低點等等。

面對如此轉折,行政院毛治國院長絲毫不敢大意,提出三個關鍵性的問題:產業是否過度集中於資通訊?對大陸市場是否過度依賴?投資衰退怎麼辦?要求相關部會提出短中長期改善方案,顯然他並不敢小覷此事。

兩周後國發會果然彙整各方提案包裹成為「刺激經濟方案」;依照歷任內閣的往例,閣揆必定欣然接受,指示大事宣揚即圓滿結案。不料毛院長立將全案退回重擬,要求提出更具體可行的方案。最後終於拍板定案,名為「經濟體質強化措施」。

毛院長對此事的慎重與認真,的確為歷任內閣所少見,對問題的重視,更已超過國發會所邀集的部會首長及重量級學者;但細讀此一措施,仍見為德不卒。

首先,十餘年來以各種令人眼花撩亂的名目所提出的振興經濟方案,不論如何別出心裁,總跳脫不了幾個鏗鏘有力,讓人琅琅上口的重點:改善投資環境、產業升級轉型、鼓勵創新創業、積極提振出口。其實,不要細究其義,單是這幾個響亮的口號即足以回答毛院長的三個大哉問。果不其然,「經濟體質強化措施」的核心主張,也全在其中。

要用這樣一套新瓶舊酒的新八股解決短期波動的經濟問題,只會有兩個後果:其一,既是短期波動,焉用牛刀割雞?其二,不是短期波動,乃是長期危機,則這些老刨刀根本無力解牛。因此我們不揣譾陋,試抓一帖「經濟體質強化措施2.0」以拋磚引玉。

要解決問題,首先要認清問題。毛院長的三個大哉問其實都出自同一因:20年來因為台灣加工出口業西移投入大陸的世界工廠,台灣經濟乃完全倚恃在台的資通訊業、機械業、石化業中上游廠商對大陸的出口以維繫成長率。但自2007年以來,中國大陸「騰籠換鳥」、「以世界市場取代世界工廠」;易言之,就是關閉世界工廠,到近幾年,此巨大工程終將完成。於是前兩個問題正快速成為明日黃花,而第三個問題即日趨嚴重:台灣主力產業失去市場、不見出路,該如何投資?

問題關鍵既在於此,解決問題就要對症下藥。世界工廠關閉,主力產品走投無路,在新的世界工廠出現之前,此病無藥可治,這是不容諱言的事實。而對此殘酷現實,只能就目前在其他市場仍有可為的廠商,全力協助其消除障礙、增強戰力。短期最具速效的藥方就是比照競爭對手讓新台幣大幅貶值。

由於台灣價格水準嚴重偏低,尤其重大物資如水、電等更被強力壓低,又陷於通縮的威脅,此時貶值有百利而無一害。

出口既不足恃,提振有效需求即唯賴投資,目前種種激勵投資措施卻不著邊際,搔不到癢處。隨手可指出幾個著力點:第一,台灣的傳統產業經數十年磨礪,許多已可追隨德國等先進國家腳步,在全球市場一爭長短,此即所謂中堅企業或隱形冠軍。強化措施中雖亦有每年將50家中小企業提升為中堅企業的目標,但顯然文不對題,重點不在其規模,而在於國際市場競爭實力。方向一改,投資即可大增,出口也同時受惠。

第二個現成的辦法,就是趁世界工廠關閉,選擇卓越且適當的廠商回台組成各業完整的產業鏈,擺脫對大陸世界工廠的倚賴,甚至可創造一個高價值的微型世界工廠。這樣的廠商有千百家佇足翹盼,但政府政策始終只是畫餅。一旦促其實現,投資、就業、產出立可大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