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劈竹、綁船架 新屋重現划旱船
2015-10-21 07:28:18 聯合報 記者葉臻/新屋報導
民俗藝陣「划旱船」、「公背婆」,在桃園市新屋區重新上演!文史工作者姜義溎帶領新屋區的長輩們,重新體驗古早味藝陣技藝,從劈竹子、綁船架開始摸索,所製做出一艘艘「旱船」,將在桃園展演中心展出並上街表演。

image
竹條編船 社區媽媽們同心協力,用竹條編成旱船。 記者葉臻/攝影
分享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
「所有的技術都是從頭學起」,姜義溎說,這群平均60歲的新屋媽媽,每天都到活動中心「作旱船」,從劈竹子、綁船架開始,將一艘艘「旱船」搭建出來,並用花布、紙花裝飾,結果第一艘完成的「旱船」因為過程出錯,沒幾天就垮了,大家又花了3個禮拜重新打造。

姜義溎說,新屋「旱船」文化在民國60年代最興盛,每到農曆春節,村長就會帶著村民一起用竹條做「旱船」,在迎神廟會時遊行。過程中由象徵「船娘子」女子站在船中央,與一旁「船伕」相配合,模擬船在波浪中起伏,象徵未來一年的風調雨順。

image
媽媽划船 文史工作者姜義溎(右)教導社區媽媽如何「划旱船」。 記者葉臻/攝影
分享
64歲彭孟姬說,平時大家只能在家裡種種菜,現在藉由學習「作旱船」,凝聚了社區媽媽們的感情,「大家都很自動自發、也很熱心互助」。

石牌里里長劉得亮說,原先只是讓地方上的媽媽們聚集、交流,後來靈機一動,挑戰藝陣技藝,「不但重現傳統藝陣技藝,也活化社區居民的生活」。

今年參與的社區包括製作舞龍的東明社區、製做公背婆的後湖里和製做蚌殼仙子的頭洲里,所有作品11月15日在桃園展演中心展出。

張穆希教書法 書會墨香漫十年
2015-10-21 07:28:24 聯合報 記者張雅婷/桃園報導
「穆然」書會取自「感受寫書法的如沐春風」之意,由一群熱愛書法的民眾組成,並由張穆希擔任指導老師,十年來,學生不計其數,年齡從9歲至64歲都有。

image
穆然書會指導老師張穆希(坐者)揮毫,學生圍繞在旁。 記者張雅婷/攝影
分享
「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 張穆希師承寇培生、入迂上人、陳其銓等書畫名家,也常與陳定山、余偉、張光賓、吳平等先進請益。雖然張穆希年少成名,不主動參與比賽,卻能獲得推薦奪得第12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民國99年中華民國畫學會金爵獎等代表性獎項;他認為,書法不僅僅是「寫字」而已,也是當作一種「美學」表現,寫書法不但可以從文學經典中培養內在性格與人品道德,更是不應被忽視的文化瑰寶。

張穆希也感歎,現在寫書法的人都執著於追求筆墨技巧表現,線條畫面的處理,反觀知名的蘇東坡、黃山谷、祝京兆等貫穿古今,學養俱佳,每有會意,執筆作品韻致醇厚。「做人、看書、讀帖」,從不讓學生在課堂上寫字的張穆希,總在短短2個小時上課時間,讓學生們沈浸在書香中,細細體會經典。

每次上課張穆希則針對作品給予學生個人建議,並鼓勵學生參與聯展,「展覽是最好的學習時機」,舉凡落款、用印,就連詩詞、對聯、篆刻、繪圖等經驗與知識, 都從不藏私地交予學生,深得學生喜愛與讚嘆。

五結 有機米第4班 獲選全國十大
2015-10-21 07:28:21 聯合報 記者羅建旺/宜蘭報導
全國十大績優產銷班評選出爐,五結鄉農會的有機米產銷班第4班在全國6200多個產銷班中,脫穎而出,獲選全國十大殊榮,班員涵蓋老中青三代,從30歲到80歲都有,實務經驗與專業均強。
image

宜蘭縣五結鄉農會有機米產銷班第四班,獲選為全國十大績優產銷班。 記者羅建旺/攝影
分享
有機米產銷班第4班在民國99年成立,共15人,平均年齡59.8歲,最年長80歲,最年輕30歲,班長方福在是神農獎得主,班員選種有機越光米,面積從去年的30公頃,增為今年的50公頃。

產銷班與鄉農會採契作與分工合作模式,產銷班負責田間生產管理,農會負責稻米碾製銷售,今年每公頃生產7千台斤,總收成約35萬台斤。

「有機生產從稻種開始。」方福在等人指出,除了土壤與灌溉用水都要經過檢測外,稻種要經過溫湯消毒機消毒,產量少,成本高,但卻安全。

班員有豐富經驗外,要上過40小時的有機專業課程,學習新知與技術,種植有機米的農田因土壤與水質有保證,除一期稻作外,今年試種10公頃的二期稻作,最近可陸續收成。

產銷班還配合宜蘭縣政府食農教育及有機食材供應,利用休耕的有機稻田種植有機蔬菜。

有機米產銷班第4班表現傑出,參加今年全國十大績優產銷班評選,在全國超過6200個產銷班中,經過縣級甄選、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複選,到全國決選,脫穎而出,獲得產銷班最高榮譽。

五結鄉農會表示,第4班學員學習能力強,與農會分工合作,建立良好生產與經營模式,未來視市場需求,擴大生產面積。

12歲小喇叭手 想跟外公一樣帥
2015-10-21 07:28:21 聯合報 記者翁浩然/苗栗報導
12歲的林聖恩耳濡目染,在管樂老師及活動樂團負責人外公江義隆啟發下,他學會小喇叭,並同台演出,即便摔傷手開刀仍持續練習,薩克斯風演奏家胡笙也發掘他有絕對音感的天賦,傳授薩克斯風吹奏技巧,林聖恩很高興能繼承音樂才藝,希望可以進一步發揚光大。

林聖恩從小看到江義隆表演小喇叭覺得很帥氣,引起興趣開始學習,江義隆也從基本指法教起,雖然林聖恩一度摔傷導致左手肘粉粹性骨折及脫臼,但病床上仍未停下學習腳步,繼續記憶曲調及練習指法,讓江義隆很感動,決定要用心栽培。

傷勢復原後,林聖恩重拾小喇叭逐步嘗試、練習從基礎的7種指法進階到12種,聽過一、兩次的曲子能隨即記憶並馬上吹奏,還跟著江義隆的樂團受邀各地演出,胡笙慕名找上他,發現他可能有絕對音感,也願意栽培,沒想到幾個月內他就掌握中、高音薩克斯風的吹奏技術,因此兩人也一起在頭份弱勢團體寒冬送暖音樂會等場合同台演出。

江義隆欣慰孫子能超越有40年小喇叭資歷的自己,並朝音樂之路發展,這是最好的重陽節禮物。林聖恩表示,7歲時還拿不動樂器,需要外公協助才能練習,最初也按部就班學會降B調,並非一蹴可幾,而跟著樂團演出並不辛苦,反倒充實且有表現機會,他要向外公說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