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催生」靠他…非營利幼兒園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10-21 00:21聯合報 劉毓秀/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台大外文系教授


聯合報報導,一○四學年度國小生人數比十五年前少了卅七%,七十一.一萬人「蒸發」!

根據這個數字,可知全國各地社區小學平均減少約三至四成學生。這反映在社區空間,就是公園裡玩耍的小孩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外勞推著輪椅上的老人。

同理可以想像關在社區住家裡面、從外面看不到的景象,是嬰幼兒的牙牙學語,兒童的戲耍玩鬧,逐漸消失了,屋裡的居民一年年衰老、失能,陷入老人照顧老老人的窘境。

所幸,教育部「幼兒教保服務公共化」的政策大方向,具有翻轉前述困境的潛力。這套政策包含「完善保母照顧體系」和「提升幼兒園公共化比例」,如果能夠結合政府和民間的力量,切實落實,將能普及提供平價、優質的嬰幼兒和學齡前教保服務,支持家長兼顧就業和育兒,有效提振生育率。

茲以幼兒園公共化為例說明。此政策規劃「以非營利幼兒園為主、公幼為輔」的方式,於未來四年間擴增一千班,並透過多年的實驗和推動,發展出環環相扣的完善設計,包括:一、配合家長上班時間提供服務,包含傍晚和寒暑假,發揮支持家長兼顧就業和育兒的功用;二、以各縣市財力議訂家長負擔經費比例,經濟弱勢地區平均每月約三千五百到六千元,非經濟弱勢地區約七千到八千五百元,讓各地家庭能夠負擔送托兩個小孩(才足以解除低生育率);三、人事成本低於公幼,挪用閒置教室設置,家長負擔經費略高於公幼,且中央依據縣市財力等級給予補助,使各縣市政府都負擔得起廣為設置;四、明訂教保人員的薪資,吸引、留住優秀人才,保障教保品質。

非營利幼兒園的上述特質,讓家長趨之若鶩,每有新開園所,往往招生秒殺。對家長而言,教育部的新政策可想而知,是一大福音。可是,這項福音的實現,有賴各縣市、各地社區的回應,原因是縣市長、學校、家長會出於NIMBY(not in my back yard,不要設在我家後院)心態,往往不肯將閒置教室拿出來設非營利幼兒園,形成此政策的瓶頸。

教育部為此一政策編列了六十二億元預算,各地社區居民有必要主動來搶這筆預算;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團結起來,說服社區公立學校,把因少子女化而空閒的教室拿出來。

里長和社區運動者應帶頭去做,否則眼看社區一天天老化了,失去生活情境和經濟上的活力。家長會也要趕快行動,否則少子女化這麼嚴重,以後沒有足夠勞動力跟你的子女們一起打拚,分勞共榮,就變成生來揹國債、扛老人的。

跨國比較顯示,「幼兒教保公共化」是家庭、社區、整個社會翻轉平均年齡面貌的關鍵的一步。現在中央政府已跨出這一步,接下去就看各縣市、各地社區能否接力實踐這項翻轉。

幼兒園﹒教育部﹒生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