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新政府的管制風險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19 02:1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520新政府即將上任,團隊成員的壓力雖然頗大,但新官上任的企圖心也相當明顯,從近來準總統和準閣揆耳提面命地要求閣員們謹言慎行,即可知道團隊成員力求表現,甚至在尚未就任就想有所作為。這種企圖心,若運用得當,將成為新政府大刀闊斧的動力來源;但若只是急著施展既定「成見」,也可能變成脫韁野馬,不斷為新政府製造麻煩,讓新團隊的施政滿意度急速下墜。

許多新政府的閣員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忙不迭地向外「放話」,未來將要如何如何。如果這些「新政」是經過審慎研究後的心得,可視為輿論風向的試探,自然是無可厚非,甚至可視為新政府已經「準備好了」;但如果只是順應部分民意的走向,想要盡速提出一些討好部分民眾喜好的作為,卻沒有良好的評估和規劃,那麼新政府可能很快就會陷入天天滅火的窘境,因為民眾可不會耐心地陪伴新政府、享受一段長時間的蜜月期。

挾著執政權和國會絕對多數的優勢,新政府成員磨刀霍霍地要提出改革方案,如年金改革,或建立「新制度」,如長照制度。在產業發展上,也要強化政府的角色,要組「國家隊」到海外爭田掠地、和紅色供應鏈相互抗衡,要發展綠能、智慧機械、生物技術、物聯網、自造戰機潛艇、以主權基金投資關鍵產業。近來,甚至傳出將合併工研院和資策會,將工研院機械所搬到台中、將綠能所移到台南,來協助在地產業發展,引發智庫人心惶惶的狀況。若再加上地方首長頻頻放話,企圖將立法院遷到台中、某些部會移到南部,顯然新政府的企圖心和魄力,絕非藍政府可以比擬。

但這種徒有構想,卻沒深入研究和完整規劃的狀況,其實和台北市長柯文哲的行事風格極類似。他想要讓台北松山機場消失,改為公園或社會住宅-如果沒有遇到強烈反彈的話,很快就會成為新的政策,不必進行深入研究;如果遇到強烈反彈,那就等有利時機再行提出。原來應該是嚴謹的公共政策或政府管制議題,在目前台灣卻每每成為政治性的決策。而要求大巨蛋停建,甚至要求「拆蛋」的案例,似乎也都不必經過嚴謹的「成本-效益分析」-先研究台北市民須付出的成本和可獲得的效益,再做出如何面對的決定;僅憑難以精確量化評估的「公共安全」標準,匆匆做出影響重大的決定,並非科學的決策模式。

也就是因為在民意的影響下,政府的「管制」經常過度,讓「成本」超過「效益」,所以美國從60年代的福特總統開始,就要求所有新的管制必須進行物價影響評估。卡特總統進一步組成「管制分析審核團」,由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領導,每年審核10到20項新提出的重大管制;只有「效益」明顯超過「成本」的新管制是被允許的。雷根總統特別要求「管理與預算辦公室」(OMB)強力監督新的政府管制,管制機構必須在成本-效益分析或成本-有效性分析的標準下,作出其管制決策。只要經濟影響超過1億美元就被認定是「重大影響」,管制方案必須送「管理與預算辦公室」審核通過才能執行;技術性的評估更要求「同業專家評估」來避免刻意扭曲。其後,雖然兩黨在審核管制的嚴格程度有別,但今天兩黨都贊同必須對任何重大的新管制措施進行審核,其效果是讓許多明顯無法通過成本效益評估的管制行為,受到抑制。

新政府在社會強烈期待、掌握執政權和立法院多數的狀況下,可能正走向「過度管制干預」的情境。新政府在追求政績下,絕不能忘記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可怕這句老話;重大決策前客觀的成本-效益分析絕不可或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