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晚/找回和諧良性的醫病關係
2015-05-19 15:13:06 聯合晚報 聯合晚報午後熱評
撒冥紙、抬棺抗議、家屬聲淚俱下,這是國內常見的醫療糾紛場景,在醫病關係中,原本就資訊嚴重不對等,因為缺乏醫療專業,病患相對弱勢,只能以最原始的行動表達深沈的哀痛,群情激憤下,醫師講什麼都不對。

在民粹、非理性搧動下,近年國內醫病關係出現鉅變,象徵專業、權威的醫師白袍,受尊重的情況大不如前,甚至有患者就診時偷錄音,想抓醫師的小辮子,看病有如諜對諜;還有司法黃牛在診間外發送小傳單,鼓勵病患與醫師對簿公堂,藉此抽取佣金。

大環境的改變逼迫不少醫師重拾書本,攻讀法律學位、擁有律師執照,捍衛自身和同業權益;而名嘴、民意代表介入,部分媒體推波助瀾,也讓原本就複雜的醫糾問題,變得更加難解。

惡性循環下,病人依舊無助、醫師大嘆不如歸去,如果醫病無法取得和諧、創造雙贏,對兩造都是不幸的事。醫療糾紛一旦走上法律訴訟,平均要花2到10年,漫長的法律過程,往往造成醫病雙方身心俱疲。

還在立法院審議的「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衛福部寄望新制上路後,可推動醫療刑責合理化、明確化,但醫事團體卻憂心可能變成部分病患及家屬的「興訟」利器,反讓國內出現求償風潮,國內醫界恐將永無寧日。

醫師是人不是神,醫療過程難免可能出錯,少部分醫師習慣以專業包裝自大傲慢,在醫病溝通過程中缺乏同理心,一旦發生醫療疏失或糾紛,當然容易遭投訴、甚至被告,醫師也需要檢討。

這次發生在台北榮總的醫療糾紛爭議,因政治人物介入,可能讓台北榮總少了一位婦科明日之星,民意代表也灰頭土臉。醫病雙方、主管機關衛福部都應該省思,如何在醫病天秤兩端取得平衡,兼顧醫師、病人雙方權益;唯有醫病關係和諧良性,病患才能受到最好的照顧,醫師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訴訟,重新獲得病人和社會的尊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