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藉危機轉軌再造經濟轉機
2015-07-21 02:06:4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台灣連數月出口衰退,尤其占最大宗的大陸市場自過去兩位數高速成長,竟一轉而為連五月負成長,將年初十分樂觀的全年預估經濟成長率打成保三的尷尬局面;而且若此趨勢不改,將拖累整個經濟向下沉淪。這的確是非同小可之事;因此當國發會邀集相關部會首長及學者專家共同研商對策,行政院毛院長也主動與會,認真參與討論,提出三個直接核心的問題,最後指示國發會在兩周內提出解決方案。

相對於毛揆的嚴陣以待,其他與會官員學者卻不覺得有那麼嚴重。主其事的國發會認為出口連月衰退,原因不外乎油價大跌、美國與中國大陸經濟復甦不如預期、希臘債務危機導致相關國家經濟動盪等。而多數與會者皆認同這只是短期經濟波動;換言之,不旋踵即將雨過天青。面對這樣的判斷,毛揆兩周內提出解決方案的指示不僅無需如此急切,而且很可能多此一舉。但我們寧可站在毛揆這一邊。一方面凡事豫則立,是否短期內隨著油價回升、希臘危機解除、美國經濟欣欣向榮,出口衰退的危機也會自然消散,殊難定論;我們還是要做好萬全準備,以免措手不及。

另一方面,台灣對大陸市場的出口急遽反轉向下,為20年來所首見。由於此20年中,我經濟成長高度依賴對世界工廠出超的增長,主力產業亦高度集中於供應原材料、關鍵零組件的中上游產業,一旦出超不進反退,則依恃20餘年的經濟成長模式將徹底崩潰,台灣經濟的持續運轉會面臨致命的打擊,絕不可掉以輕心。

至於此反轉是否短期現象,端視大陸世界工廠的未來而定。唯中共當局於2007年即已制定政策,要「騰籠換鳥」,「以世界市場取代世界工廠」;近七年劍及履及,以一連串的法規、環保要求、提高勞動條件、大幅提升基本工資等手段,使沿海加工成本直逼台灣水準。因而近年來加工廠商備感艱辛,世界工廠只會每下愈況,斷無起死回生的可能。失去此一主要去路,不僅台灣的出口難見起色,出口中間財的主力產業亦將奄奄一息。

此一巨大危機其後果不堪設想,萬不可再掉以輕心。我們提醒政府研擬對策時必須留意的重點:其一,出口衰退的主因已如上述,乃是世界工廠走向末路,台灣經濟所面臨情況有如1980年代後期,加工出口業一夕出走,使經濟發展模式崩潰的過程,必須儘速盤點整體產業所受到的傷害,為失去出路的中上游產業及協力廠商止血療傷,另謀出路,並極力擴大其他尚有競爭力產業的空間,以填補缺口,使就業、生產、投資不致急速下墜,禍及經濟與社會全體。

其二,由於其他出口市場取代中國大陸的可能性不高,因此不可再寄望以出口做為帶動經濟成長乃至穩健運轉的主力,必須以大力擴張本國企業及外人直接投資支撐國內有效需求。

但改善投資環境、擴大國內投資,已高喊數十年,卻事與願違,不僅國內企業對公共部門投資意願缺缺,外人直接投資更乏善可陳,因此必須由閣揆開始,下定決心,以最大魄力改弦更張,不要再搞些紙上畫畫、牆上掛掛的口號敷衍,認真地將經商環境具體改善,達到與新加坡等對手並駕的排名;努力發掘地理優勢、文化教養、產業聚落、人才素質等方面的核心競爭力,招徠投資者;充分利用閒置土地,建設最誘人的經營環境,篩選世界工廠已無法容身的下游廠商回台共組完整產業鏈,以設計、品牌、創意、品質的優勢,重新出發,補足1980年代留下的缺口,構建高附加價值、高端商品的微型世界工廠。

所謂危機就是轉機,正符合當前處境。若輕忽草率,敷衍等待,數十年未見的危機會造成無數傷害;但正視危機,在其威逼之下翻轉思維,將過去忽視的潛力充分開發,將有機會創造轉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