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瞭望/中國版QE的三大推手
2015-05-04 02:55:11 經濟日報 香港特派員 李春
中國不推「中國版QE」,已成定局,這不再是來自京城飯局的酒酣耳熱,更來自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首席智囊馬駿的說明。

所謂「中國版QE」,是近期中國經濟話題中最熱門的一支,是說一如歐風美雨,中國也不能不推中國式的量化寬鬆(QE),甚至傳言更點出中國版的方式,是由人行來接盤數以兆計人民幣的地方債。

「中國版QE」的消息,當然很刺激,不僅刺激著投資者的神經,也刺激著中國和中國以外市場的神經。力推「中國版QE」的,被指來自「三股勢力」。最先動的是「外部勢力」,「中國版QE」之說,最早來自境外財經傳媒。如果說「外部勢力」還在「預期」,則第二股勢力,即中國股市「大戶」們,他們將「中國版QE」傳言中國化;第三股勢力,是「大戶」影響和操控的財經名筆名嘴們,負責將「中國版QE」專業化和具體化,如點出關連地方債。

自第1季宏觀經濟統計數據公布,加之省級地方經濟數據陸續出台,構築了一幅經濟下滑未見底,「已見六年最低,低處未敢言最低」的圖景。面對這一景象,要求貨幣大寬鬆、要求政策刺激的聲音加大,自可理解。

中國經濟今天面臨的問題,來因去勢都有多種解說,官方認可的說法,是處在所謂「三期」疊加,即經濟增長的換擋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與前期刺激性政策的消化期重合出現,與之同時結構調整又不能不推動,及推動時產時陣痛,於是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增大。除此之外,另有兩大因素令經濟增長放緩,包括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加大、通縮壓力顯現。

在這種背景下,中共領導層不能不以「穩增長」為主要工作目標。但增長怎麼穩,自有爭議。其中一種意見,與「中國版QE」相通,即認定當前穩增長唯一可行方法,是寬貨幣、大投資,寬鬆貨幣和強刺激經濟政策要立即加碼。

有消息顯示,中國國務院領導人,具體來說是總理李克強,堅持以政策組合之力、以經濟改革之術,去促動「穩增長」,極不主張推行「中國版QE」。 除國務院主要領導人明確反對推行「中國版QE」,直稱中國經濟不能靠「印票子」,經濟界中也有一派認同,「穩增長」是主要目標,但這時不能把「去槓桿」變「加槓桿」,不能把「調結構」變成「堆泡沫」。

按這種思路,下一步的宏觀調控,急的主要依靠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組合使用」,緩的主要運用改革的辦法推動經濟增長迸發活力。比如急的調控,是實體經濟的融資難,在近半年「定向調控」中未能舒緩,現在一方面有「大降準」的釋放流動性,而不作大的貨幣寬鬆下,人行仍握有再降準和降息的工具備戰;另一方面有令政策性銀行回歸政策和開發功能,來承擔「定向」任務,直接化解部份實體經濟的融資難問題。

又比如緩的,包括擴大投資來拉動經濟。由於地方有地方債的包袱,企業有融資難等問題,投資意願不濃,中央必須在基礎設施投資上有所動作,包括放行民營企業,進一步減輕地方債務包袱等等。 經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定板的新調控,就算沒有「中國版QE」,中國經濟要在改革推動下,令貨幣政策也將更靈活,令財政政策更積極,令市場變得更寬鬆,真如此,則下半年經濟有回穩可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