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政府招商 要有三個突破
2017-10-10 02:44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賴院長日前召開加速投資台灣專案會議,指示採行四項行動來改善投資不足問題。四項行動是:一、檢討經濟部招商中心功能,二、提高公共建設預算執行率,三、加強國營事業投資,四、檢討促參機制鼓勵投資。較受關注的是第一項,賴揆指示招商要「化被動為主動」,針對僑外及本國投資都要擬訂計畫、單一窗口專人服務。國發會陳主委則表示,要參考新加坡找出最佳規模及組織型態,讓目前任務編組的招商中心擴大功能。

賴揆的指示和陳主委的研究方向,看得出都務實了解問題所在,值得肯定。然而,若政府有心突破,欲仿效新加坡設立專責招商機構,那麼就有必要建立一些國際招商的新思維;否則極可能依循故往,徒具形式卻事倍功半。

依聯合國統計,新加坡以接近600萬的人口規模,在2016獲得616億美元的外來直接投資(FDI),遠超過台灣83億美元和南韓108億美元,幾乎達到中國大陸1,337億美元的一半,的確是驚人的成就。更難得的是,在上述三個經濟體都已是「淨外資流出者」時,新加坡的外資流入量卻還是接近流出量的三倍,其吸金能力之強,全球無人能出其右。因此,新加坡的招商模式,的確有值得參考、仿效之處。

要由專責機構進行全球招商,首先要認清的就是,這些在海外實際和外國招商人員廝殺拚搏的,能力要夠好、拚勁要夠強,沒有好的待遇是找不到這種人才的。據報導,新加坡經發局投資公司在全球有400位成員,一年預算逾20億新台幣;假設七成預算用在人事上,表示每人每年待遇350萬,差不多月薪30萬元。除非賴揆足夠重視,願意由經濟部打破現制以高薪招考既嫻熟國際語言、自我要求又高、且具最新產業專業的頂尖人才,否則以台灣目前氛圍,已經沒有這種人才會進入政府部門。

其次,招商要有策略,策略則來自全面且深入的研究為基礎。可惜,政府目前對智庫的研究預算不僅一再刪減,且經常限制智庫的人事費用規劃,讓研究單位無力找到優質研究人員。再加上在各種壓力下,委辦單位不斷要求研究單位支持大量的「相關政策交辦」任務,耗費大量人力卻經常和研究課題毫不相關,甚至要為部門長官寫演講稿、支援其出國活動。因此,支援海外高度競爭工作的基本研究,經常無法做好,這有如在一線打仗的戰士沒有好的武器和彈藥,如何打好被交付的戰事任務?

其三,在科技和地緣政經快速變動的環境下,外來投資趨勢變化極快;除需靠國內研究提供支援外,海外第一線作戰人員本身也要有高度的研究精神,才能隨時應變,在對的時間、就對的產業、找到適當的遊說對象。例如,這兩年海外投資浪潮稍緩,但衝擊較大的是開發中國家,先進國家則持續成長,掌握了六成外資流入。在聯合國對高階經理人的調查中發現,影響海外投資最重要的個別企業因素,是「科技變動」和「數位經濟」,總體因素則依序以「開發中的亞洲」和「北美」的經濟狀況最重要,而「地緣政治的不穩定」、「恐怖主義」和「社會不安」,則為海外投資風險的最重要來源。這其實可由泰國外資流入量,在2014年軍事政變後社會紛擾下,由2013年的155億美元巨幅下滑到2016年15.5億美元,剛好剩十分之一;流出量卻由2014年56億美元提升到2016年132億美元,可看出鮮明的對比。

因此,在解決「五缺」問題之外,快速通過「數位經濟基本法」,努力讓台灣有效轉化為數位經濟、創造內外資的投資機會,並維持穩定良好的兩岸關係、消弭兩岸政經風險,應該是在成立招商專責機構之前,更需全力以赴的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