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如何有效減稅救經濟?
2015-10-10 01:16:5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第3季GDP負成長,今年保1都有困難,行政院趕緊推出減稅救經濟方案,將從研發創新、延攬人才與促進投資三管齊下,提供減稅獎勵,主要為企業及個人的海外獲利在三年獎勵期間內回台實質投資即給予免稅;關鍵影響力高階員工之限制型股票可以淨值課稅、分紅配股500萬元以下緩課所得稅;技術作價入股緩課五年、研發投資抵減二擇一等。財政部也表示支持,並贊同洪版的證所稅。

由於全球經濟再度面臨衰退風險,各國依賴央行的貨幣寬鬆和降息政策已經彈性疲乏,台灣也不例外,因此採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透過增加政府支出,例如推動各項公共建設或是減稅,從而帶動民間投資及消費,以刺激總體需求,就時機和政策工具的選擇而言,實有必要。

持平而論這些減稅內容,研發創新給予投資抵減或緩課,海外收益回台實質投資享有所得稅減免,攬才方面也有稅基從寬或緩課的優惠,基本上屬於「功能別」的獎勵,且有限期,尚稱合理。

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先前本報社論也曾指出綜合所得稅最高稅率高達45%,與營利事業所得稅17%的稅率差距擴大,而兩稅合一抵減率減半,造成企業分配盈餘稅負遽增,又拉大內資與外資的稅負差距,更使得高階人才(有特殊專長而取得高薪者)的稅負相對於國外加重,徒然導致資本外逃,人才外流,反而成了影響投資和攬才的最大罩門。

換言之,綜合所得稅的最高稅率太高,才是最需要檢討之處。政府或許可以考慮將綜所稅最高稅率45%以及抵減率減半凍結或延後實施,是當前最急迫且務實的作法。長期仍應檢討調降綜所稅至國際平均水準,才可能攬才或吸引投資。

但是受限於「租稅法律主義」,租稅減免仍須經過立法程序,我們很擔心在當前「政治掛帥」的生態和即將大選的影響下,立法院反而是最大阻力或變數。實際上,上述三項減免稅的獎勵條款當初即訂在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中,卻至今仍未完成立法;又如洪版的證所稅方案,最合時宜,反對黨仍以協商名義延遲審議,確實令人憂心。因此,建議立法院以拚經濟為要,在不影響財政健全的前提下,趕快審議這些租稅減免法案。

其次,健保在補充保費的挹注下已經超收,7月底止健保安全準備金已破2,000億元,足以支應4.5個月的健保支出,超過法定三個月的上限,本報社論也曾主張立即退費,在效果上等同於減稅,從而增加國民可支配所得,對於刺激消費不無小補,也應納入減稅救經濟的方案之一。當然,長期而言,在健保財務自給自足的前提下,可以檢討調降健保的一般費率和補充費率,以回饋民眾減輕負擔。

此外,經濟景氣如果持續低迷不振,長期如有陷入通貨緊縮的疑慮,不妨考慮未來提高營業稅的稅率,以短期刺激消費,帶動內需,長期可健全財政。此舉有不必修法的優點,行政院可以在最高不得超過10%的範圍內訂定徵收率,比上述減稅方案更有彈性。當然未減少「累退性」,可考慮擴大民生必需品的範圍不加稅,或能在符合公平原則下刺激消費。

最後,可能更重要的是,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應考量增加基礎建設的投資,以吸引游資,帶動民間投資,協助產業升級轉型。近年來因為財政困窘,政府的基礎建設呈現負成長,政府固定資本形成占GDP比率已經降至2015年的2.6%,所幸明年中央政府將擴編公共建設預算為近3,600億元(成長13.1%)以及科技預算增為1,033億元(成長約5%),這些都是具體作法,希望能夠提高執行率,儘速發揮刺激投資的效果;必要時,甚至可透過追加預算方式,增加水利、交通和環境設施的興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