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為何不當媽?母親節向少子化辦公室進一言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5-14 04:01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各縣市育兒福利不一,有學者批評「一國多制」無助生育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各縣市育兒福利不一,有學者批評「一國多制」無助生育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天是母親節,但台灣女性愈來愈不想當媽。我國總生育率(育齡婦女生育之子女數)由一九八四年跌破維持人口穩定的二.一人開始,像自由落體般直墜,二○一○跌破一,淪為全世界最不愛生小孩的國家。移民是老百姓「用腳投票」,而女性的生育罷工可視為人民「用肚皮投票」,反映整體環境已惡化到讓年輕人對未來沒信心。
衛福部最近成立「少子化對策辦公室」,宣布戰略目標是要將總生育率由千分之一.一提高到一.六,並擬提高育兒津貼和托育服務,讓民眾願意生、養得起。這樣的鬥志,照理說不應唱衰;但只要對此議題稍有認識,人們對於官方提出的政策及其成效便不免要感到懷疑。
首先要問:為何「少子化辦公室」是衛福部的事?衛福部扛得起催生大計嗎?少子風暴源頭盤根錯節,若單一部會能夠解決,哪會一拖十數載?如同其他的沈痾,年金改革、長照體系都是因為事涉多個部門,難以形成共識,拖過幾個總統、多少行政院長,就是無解。
觀察蔡政府對年金、長照與少子化問題的應對位階,耐人尋味。「年金改革委員會」位階最高,設在總統府;「長照推動小組」次一級,設在行政院;少子化對策則再降一階,放在衛福部。政府真以為,光靠衛福部補助不孕夫妻、發放育兒津貼,就能收催生之效嗎?儘管衛福部長陳時中指示幕僚,要跨單位整合醫事司、保護服務司、社家署及國健署等;但是,其他幼教、職涯與生育的銜接、友善職場、社會住宅等工作,涉及跨教育部、勞動部、乃至國發會、內政部的職權。試問,一個衛福部轄下的辦公室,如何「向上指揮」其他部會?
第二問:衛福部主事者真的了解少子化問題嗎?面對立委質詢「為何年輕人不想生」時,衛福部官員說,得「花半年研究」;陳時中則說想辦iVoting,了解年輕人為何拒生。這真是令人吃驚。這個問題,別說研究報告汗牛充棟,光是政府部門的研究案,大者如中研院的「人口政策白皮書」、監察院的「因應少子女化衝擊,政府應有之措施與評估專案調查研究」、國發會的「性別平等政策對於生育率影響之跨國研究」已經一籮筐,內政部也曾花八百萬元請學者提出「人口政策白皮書」。衛福部要再花半年研究與iVoting的說詞,顯示主事者對此議題的陌生或缺乏自信。
其實,不必做iVoting,只要上網看看新手父母的社群討論,就可以知道低薪、長工時、高房價、抽不到公托、好保母難覓、職業婦女公私兩頭燒,種種困境都讓人民懼生、拒生。這些生活的難題不解決,光會發錢補貼有什麼用?
由此也衍生出最重要的第三問:林奏延在就任少子化辦公室召集人前公開喊出「六歲以下小孩國家養」,究竟是什麼意思?任何負責的政策,必先評估其效果,並解決預算財源,才不致淪為畫餅充飢。目前,中央政府每年對學齡前幼兒發出超過一百廿億元的現金補助,但生育率仍未止跌;若再加碼,低薪時代的稅制能支撐嗎?
政府的催生政策中,最為人詬病的,就是一味撒錢。從各縣市價碼不等的生育紅包和育兒津貼,到中央發給未就業育兒父母每月兩千五的津貼,看不到明顯成效。國發會早有研究指出,「給錢」不一定能催生。曾任衛福部次長的李玉春也剛發表相關論文,直指「以現金補助提升民眾生育意願,無顯著效果」。既然是無效的政策工具,還需要中央「統一補助標準」嗎?無效的政策,卻要求中央統一標準,不怕淪為政策買票嗎?
當年,內政部花了一百萬元,甄選了一個動聽的催生標語:「孩子是我們最好的傳家寶。」如今回看,卻不知催生了什麼?少子化辦公室任重道遠,可千萬別再使傳家寶越催越少!
衛福部﹒生育﹒少子化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5-14 04:01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各縣市育兒福利不一,有學者批評「一國多制」無助生育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各縣市育兒福利不一,有學者批評「一國多制」無助生育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天是母親節,但台灣女性愈來愈不想當媽。我國總生育率(育齡婦女生育之子女數)由一九八四年跌破維持人口穩定的二.一人開始,像自由落體般直墜,二○一○跌破一,淪為全世界最不愛生小孩的國家。移民是老百姓「用腳投票」,而女性的生育罷工可視為人民「用肚皮投票」,反映整體環境已惡化到讓年輕人對未來沒信心。
衛福部最近成立「少子化對策辦公室」,宣布戰略目標是要將總生育率由千分之一.一提高到一.六,並擬提高育兒津貼和托育服務,讓民眾願意生、養得起。這樣的鬥志,照理說不應唱衰;但只要對此議題稍有認識,人們對於官方提出的政策及其成效便不免要感到懷疑。
首先要問:為何「少子化辦公室」是衛福部的事?衛福部扛得起催生大計嗎?少子風暴源頭盤根錯節,若單一部會能夠解決,哪會一拖十數載?如同其他的沈痾,年金改革、長照體系都是因為事涉多個部門,難以形成共識,拖過幾個總統、多少行政院長,就是無解。
觀察蔡政府對年金、長照與少子化問題的應對位階,耐人尋味。「年金改革委員會」位階最高,設在總統府;「長照推動小組」次一級,設在行政院;少子化對策則再降一階,放在衛福部。政府真以為,光靠衛福部補助不孕夫妻、發放育兒津貼,就能收催生之效嗎?儘管衛福部長陳時中指示幕僚,要跨單位整合醫事司、保護服務司、社家署及國健署等;但是,其他幼教、職涯與生育的銜接、友善職場、社會住宅等工作,涉及跨教育部、勞動部、乃至國發會、內政部的職權。試問,一個衛福部轄下的辦公室,如何「向上指揮」其他部會?
第二問:衛福部主事者真的了解少子化問題嗎?面對立委質詢「為何年輕人不想生」時,衛福部官員說,得「花半年研究」;陳時中則說想辦iVoting,了解年輕人為何拒生。這真是令人吃驚。這個問題,別說研究報告汗牛充棟,光是政府部門的研究案,大者如中研院的「人口政策白皮書」、監察院的「因應少子女化衝擊,政府應有之措施與評估專案調查研究」、國發會的「性別平等政策對於生育率影響之跨國研究」已經一籮筐,內政部也曾花八百萬元請學者提出「人口政策白皮書」。衛福部要再花半年研究與iVoting的說詞,顯示主事者對此議題的陌生或缺乏自信。
其實,不必做iVoting,只要上網看看新手父母的社群討論,就可以知道低薪、長工時、高房價、抽不到公托、好保母難覓、職業婦女公私兩頭燒,種種困境都讓人民懼生、拒生。這些生活的難題不解決,光會發錢補貼有什麼用?
由此也衍生出最重要的第三問:林奏延在就任少子化辦公室召集人前公開喊出「六歲以下小孩國家養」,究竟是什麼意思?任何負責的政策,必先評估其效果,並解決預算財源,才不致淪為畫餅充飢。目前,中央政府每年對學齡前幼兒發出超過一百廿億元的現金補助,但生育率仍未止跌;若再加碼,低薪時代的稅制能支撐嗎?
政府的催生政策中,最為人詬病的,就是一味撒錢。從各縣市價碼不等的生育紅包和育兒津貼,到中央發給未就業育兒父母每月兩千五的津貼,看不到明顯成效。國發會早有研究指出,「給錢」不一定能催生。曾任衛福部次長的李玉春也剛發表相關論文,直指「以現金補助提升民眾生育意願,無顯著效果」。既然是無效的政策工具,還需要中央「統一補助標準」嗎?無效的政策,卻要求中央統一標準,不怕淪為政策買票嗎?
當年,內政部花了一百萬元,甄選了一個動聽的催生標語:「孩子是我們最好的傳家寶。」如今回看,卻不知催生了什麼?少子化辦公室任重道遠,可千萬別再使傳家寶越催越少!
衛福部﹒生育﹒少子化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