ㄙㄨ起:蔡總統必須面對的三個轉變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5-14 03:17聯合報 蘇起


蔡英文總統昨天出席「假如我是總統:換位思考」與高中生對談。 記者林俊良/攝影
蔡英文總統昨天出席「假如我是總統:換位思考」與高中生對談。 記者林俊良/攝影
蔡英文總統上任將滿一周年。她須面對的未來不再是意義空洞的「現狀」,而是三個非常具體的重大轉變。它們恰好分別反映在最近的三個新聞事件上。
第一是美國對台態度的轉變。如媒體所廣泛報導,蔡總統「不排除」再與川普總統通話的談話,迅速被川普打了回票。這個插曲顯示,美國已清楚地把美台關係置於美中關係之下,所謂美台「共同價值」放兩邊,國家利益擺中間。基於北韓問題的緊迫性及川習新締私誼,川普甚至表示「我不會給他(習近平)添麻煩...我一定要先跟他商量」。

這是第一次美國總統表示美台關係要先與北京商量。這個轉變很像當年布希總統在九一一事件後,立即把美中關係從對抗轉成合作,並全然冷落對台關係。展望可見的未來,被美中邊緣化的台灣還能在兩岸矛盾最深的政治(如一個中國問題)、外交(如WHA參與)、及軍事安全上得到多少外援,不容過度樂觀。

第二是台灣內部民心士氣的轉變。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莫健上月拜會若干立委時,關注「年金改革引起的社會紛亂現象,會不會影響台灣軍心」。他這句話並沒有引起太多國人注意,但他把台灣的安全與內政放在一起思考,可謂用心極深。

筆者曾撰文簡化兩岸三黨的格局為三組「二打一」圖像。也就是說,藍綠共同保衛台灣,對抗大陸;藍紅一致反對台獨,對抗分裂勢力;紅綠都要消滅中華民國,對付國民黨。現今藍營積弱不振,「二打一」已經變成紅綠對打局面。其中反對台獨力量固然削弱,使台獨變得更為可能。但弔詭的是,保衛台灣的力量也同時減半,使得台灣處境更加危險,當然「被統一」風險也加大。

蔡政府迄今假藉「轉型正義」及其它看似正當的名目進行的「改革」措施,正在一步步有計畫地打造一個可讓民進黨永續執政的新國家,以及一個可以全面掌控行政、立法、司法權的「大總統」制。這個轉型計畫的每一步,其實都在無情地撕裂社會,踐踏部分民眾的集體記憶,以及傷害他們的自尊,讓越來越多曾經熱愛台灣、願意拋頭顱灑熱血保衛台灣的民眾,逐漸冷漠甚至心死。將來台灣一旦有難,這一半人如果袖手,後果實難想像。尤其向來是保台主力的軍人及公務員士氣跌落谷底以後,將來誰願站上第一線?這是莫健詢問的深層涵義。

進一步說,沒有團結,沒有士氣,武器裝備再精良也沒有用。更何況目前蔡政府推出的軍備計畫,不管是對美軍購或國機潛艦的國造,都要好多年才初具戰力,如何能抵擋未來三年的威脅?

第三就是大陸對台民意的轉變。過去廿年台灣安全的最大依賴,其實是大陸民眾的善意。只要大陸民眾繼續對台灣懷有好感,中共如想採取任何強硬動作都會有所顧忌。但過去一年大陸民眾普遍感到「痴心換絕情」的刺痛,再看著台灣積極「親美日,遠中國」,並以小步快跑方式推動所謂的「柔性台獨」,大陸內部「武統」的聲音自然高漲。

今年三月,習近平在人大與政協兩會第一次沒對台灣問題發表講話。這件事在台灣沒引發太多關注。據了解,習的沉默是因為新的「武統」與舊的「和統」主張目前正在拉鋸;而「和統」主張雖仍略占上風,但「武統」氣氛已經大到讓習近平不得不暫不表態,只由位階稍低的總理李克強及政協主席俞正聲出面宣示,領導層目前的「和統」傾向。

這個微妙平衡極可能在今秋十九大後迫使習近平把對台政策更明確地從「防獨」轉向「促統」,用更積極的「和統」來防堵「武統」聲勢的進逼。若然,屆時權力如日中天的習近平應會更希望在「一個中國」的問題上取得進展,當然更不可能容忍任何形式的「台獨」。

這三大轉變全都對台灣的安全與地位不利,且短期內似乎都不會好轉。真希望老神在在的蔡政府胸中已有能挽狂瀾於既倒的韜略,足以維護國家安全與人民福祉。(作者為台北論壇董事長、政大國發所名譽教授)

習近平﹒台獨﹒川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