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筆記/台灣的幸福微光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3-15 03:21聯合報 鄭朝陽


驚蟄前後,花蓮光復鄉的黑翅晦螢和大陸窗螢已等不及現身,這抹閃爍的微光為全台賞螢季揭開序幕。棲身草叢的牠們像散落的碎鑽,在暗黑的天幕中格外吸睛。

接下來,全台點點螢光將越聚越多。根據經驗,每年此時和秋季是台灣兩大熱門的賞螢季,近年更發展出各式賞螢的生態旅遊行程,結合在地達人的解說、特色美食和民宿,儼然形成另類的「螢光產業」;有人則結合露營、賞螢野趣,為家人來一趟知性與感性之旅。

當數萬隻、甚至數十萬隻螢火蟲同時在夜空流連閃耀,這幕璀璨動人的美景確實震撼人心,但螢火蟲的光總費人疑猜。

光是螢火蟲的「語言」。根據研究,每一種螢火蟲的發光顏色和頻率都不同,牠們閃著特定節奏的光,彼此藉此「對話」。雌蟲發光,吸引不發光或僅發微弱光的雄蟲前來,螢光成了求偶訊號;有的螢火蟲兩性都會發光,但閃來閃去除了讓對方在暗夜中找到彼此,是否暗藏更多對話內容?是科學家持續要解開的謎題。

變化多端的螢光訊號還是警戒、驅敵的生態密碼,許多螢火蟲體內含致命毒素,這一閃一閃的光即警告夜行性天敵「我很難吃,吃了會沒命」,如同許多昆蟲外表的鮮豔或高反差警戒色一般。

台灣人叫螢火蟲「火金姑」,就像一起生活的好朋友般親暱。牠們種類超過七十種,讓國際公認台灣是研究螢火蟲的極佳基地。「世界螢火蟲年會」四月在台北舉行,更是台灣友善火金姑、打造生態城市的成果展現。

由台大昆蟲系、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組成的代表團,兩年前在美國佛羅里達取得年會主辦權,當各國還停留在螢火蟲物種調查、數量的記錄時,台灣提出螢火蟲復育工程、少數建築業者主動保護及復育螢火蟲的「生態工程」,讓國際學者大為驚豔,這些進步的觀念和保育行動一舉擊敗對岸,贏得年會主辦權。

螢火蟲生命很脆弱,牠們是生態系的指標生物,需要無汙染的棲地,雖然經過漫長的歲月演化出對抗天敵的能力,卻對人類不設防,農業與環境用藥、水泥化等讓牠們從城市避居郊山、森林。

大安基金會近幾年結合產學力量,把大安森林公園消失近四分之一世紀的螢火蟲找回來,還特地為牠們做了一首「螢火蟲之歌」傳唱,為台灣生態保育寫下嶄新一頁,也促成北市府在榮星等市區公園追加復育螢火蟲,流螢點點的景象終於在喧囂的城市重現,證明「生態城市」玩真的。

每位縣市首長都高喊「打造宜居城市」口號,落實口號、賞螢不再捨近求遠,每座城市都應該歡「螢」光臨,充滿這樣的幸福微光。

螢火蟲復育﹒賞螢﹒大安森林公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