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車站大廳 重現太魯閣之美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15 04:55 聯合報 記者徐庭揚/花蓮報導


image

花蓮藝術家陳彥君將已故水墨畫家-馬白水教授「太魯閣之美」,運用窯燒玻璃創新技法,重新呈現畫作。 記者徐庭揚/攝影
分享
image


花蓮新城(太魯閣)車站經3年改善完工,站體外觀很有特色。 記者徐庭揚/攝影
分享花蓮新城(太魯閣)車站經3年改善完工,站內公共藝術昨天揭幕,彷如藝術品般的新車站,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其中已故水墨畫家馬白水的「太魯閣之美」畫作,經窯燒玻璃鑲嵌在車站內,馬白水的兒子馬永樂說,昨天正巧是父親107歲冥誕,別具意義。
交通部次長吳盟分、鐵路改建工程局長胡湘麟、馬永樂及藝術界先進等共同見證這場盛宴。一走進新城車站,感受到藝術的氣息,映入眼簾的新城車站名牌,充滿力道的線條與花蓮大山大水結合,是出自於書畫家朱振南之手。

image
編織藝術家林介文與32位原住民的織女,共同合作完成編織創作「織路」,懸掛在新城(太魯閣)車站大廳中。 記者徐庭揚/攝影
分享走入大廳,2件大型藝術作品,令人讚嘆,花蓮藝術家陳彥君將已故水墨畫家—馬白水教授的「太魯閣之美」,運用窯燒玻璃創新技法重新呈現畫作,畫中山路蜿蜒、變幻莫測的壯麗峽谷景觀,讓人感受到磅礡氣勢,成功將太魯閣之美透過車站呈現。
馬永樂表示,父親對中部橫貫公路有特別的感情,過去這條道路每開通一段,父親都會到此作畫,雖然父親65歲退休後到美國,仍對中橫美景念念不忘,這幅「太魯閣之美」畫作,24張連幅,是他90歲時完成,之後送給國立歷史博物館收藏,若他看見作品被以窯燒玻璃創新技法展現,一定非常高興。

另一件大型藝術作品,是由太魯閣族編織藝術家林介文與32位原住民的織女合力完成的編織創作「織路」,色彩繽紛的原住民傳統織布包覆著鋼骨結構,由天花板垂吊,呈現喇叭造型狀開口,彷彿歡迎著每位來自不同國家的旅客。

鐵工局長胡湘麟表示,花東鐵路效能提升計畫中,花費60億元改善花東27個車站中,其中有4個車站是結合藝術,新城車站是第一個完工的藝術車站,將藝術美學融入公共空間,可以形塑台灣的觀光品牌形象,提升國際觀光競爭力,花蓮有19車站陸續改善,預計107年全部完工。

星期評論/港口設名產攤 提升觀光產值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15 04:55 聯合報 本報記者段鴻裕


頂級高端郵輪帶來高消費力的歐美遊客,花蓮縣觀光產業界建議在花蓮港增設置市集或攤位區,讓他們可以隨手購買花蓮的特產品,這項建議有助於花蓮觀光產業的穩定與發展,政府相關單位應該重視。

陸客陸團已明顯減少,520之後會如何變化,讓觀光相關產業相當憂心!對於以觀光為重要命脈之一的花蓮,更讓業者關切。

近兩年,歐美頂級高端郵輪不斷增加靠泊花蓮港的次數,去年、今年都超過十餘航次,有不少郵輪在台灣各港口中,只選擇停泊花蓮港,讓遊客停留半日或一日,即啟程離去。

過去,陸客、歐美等旅客源源不絕,頂級郵輪遊客停留時間短,未受到特別重視,但現在陸客明顯減少,不論運輸、特產等業者都遭受衝擊,頻頻來花蓮短程旅遊的頂級郵輪遊客,成取代陸客產值的首選。

花蓮縣名產業者建議,在花蓮港通關碼頭附近建立市集或攤位,就是依據歐美頂級郵輪遊客「短暫停留」的特性,讓遊客通關後或回程時,能順手購買花蓮在地的農特名產或玉石藝品,這些遊客消費力強,產值相當可觀。

不論中央或地方,都相當關注新政府上任後的兩岸交流與衝擊,產業界建議爭取未來的客源,以維護、支持花蓮觀光產業的發展,政府各單位與花蓮港務分公司應該審慎考量,讓民間業界看到未來的希望。

和平島市場破爛 議員喊修繕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15 04:56 聯合報 記者張芮瑜/基隆報導


image
和平島市場內的道路上方層層疊疊,鐵皮、木板東補一塊、西縫一片,險象環生。 記者張芮瑜/攝影
分享和平島市場遮雨棚破舊不堪,卻因早在50年前就已存在,當時是「暫准設攤區」,如今無法用市場科經費修繕,市議員徐莉莉昨天會勘,爭取盡快整修。
和平島平一路23巷的和平島市場,是和平島上唯一的市場,不過,遮雨棚歷經30、40年,年久失修,破損嚴重,常常外頭下大雨,裡頭下小雨,民眾買菜還要撐傘。如今上方層層疊疊,是攤商怕客人不願意進來,等不及市政府來修繕,自掏腰包加蓋又加蓋的簡陋遮雨棚。

市議員徐莉莉昨天邀集工務處、區公所、產發處市場管理科等單位會勘。市場管理科解釋,該市場是「暫准設攤區」,市場修繕經費預算已針對15處公有市場編列下去,沒有多餘經費整修。

當地平寮里里長蔡淑貞說,她小時候就看著市場起落,過去有50多攤,但台船造船廠規模縮減後人潮少了,現在還在擺攤的剩不到10攤,大多空著了;如今北觀處有望帶動和平島觀光,「希望整修後門面能好看一點。」

壯圍數位中心 帶長輩學3C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15 04:56 聯合報 記者廖雅欣/壯圍報導


image
宜蘭縣壯圍數位學習中心昨天揭牌落成,讓偏遠地區民眾也有機會變成3C高手。 記者廖雅欣/攝影
分享宜蘭縣推動偏遠地區數位學習,昨天在壯圍鄉後埤社區新設數位機會中心(DOC),未來由縣教育處及東華大學宜花數位機會中心輔導,偏遠地區的民眾都有機會免費學習數位課程,個個都變3C高手。
宜蘭目前有南澳、大同、三星、員山等4個數位機會中心,每中心每年都推出超過百堂的數位學習課程,非常生活化,目的是要讓36歲以上民眾即使住在偏鄉,也有機會接觸到數位資源,進而落實在生活。

昨天上午,壯圍鄉後埤社區新設了數位機會中心,邀請包括鄉長簡文魁在內的地方人士共同揭牌啟用,學區內的公館及過嶺國小學生吹陶笛、拉扯鈴,也彈烏克麗麗一起慶祝。

縣教育處長文超順說,壯圍DOC雖然位於偏遠的後埤海邊,但配有多部平板電腦,可以移動到其他社區教學,他鼓勵社區居民一起學習,讓生活更加豐富,並期待DOC串連地方特色產業,活絡社區發展。

宜花數位機會中心計畫協同主持人須文宏說,預計每年至少開設120小時數位課程,並推動健康雲、學習e把罩等數位生活應用服務,其中「學習e把罩」是鼓勵自主學習,民眾透過線上教學平台自主並填寫小測驗,測驗及格還可參加平板電腦、智慧手環等抽獎活動。

課程都是免費報名,包含如何透過遊戲學習使用平板電腦、用電視棒收看連續劇、免費電子書閱讀,以及電子發票兌獎等生活化主題式數位課程,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3C高手。

「我也想來學用電腦看股票,預知明天的天氣!」75歲的林政宗說,他很羨慕年輕人會上網,對使用電腦很感興趣,已經報名要學平板電腦。

長青食堂、數位學習…熱心屋主提供基地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15 04:56 聯合報 記者廖雅欣/壯圍報導


image
宜蘭縣壯圍數位學習中心由熱心的屋主李十五提供處所成立。 記者廖雅欣/攝影
分享昨天新成立的宜蘭縣壯圍數位機會中心,位於後埤海邊一間老屋,由熱心的屋主李十五免費提供給社區使用,讓老屋有了新生命,他希望透過社區營造,將這裡打造成老人和孩童的休閒天堂,「有機會我也要來宜蘭養老!」
宜蘭縣壯圍鄉後埤社區沒有活動中心,社區推動長青食堂、樂齡中心及昨天成立的數位機會中心,所使用的兩間老房子,都由熱心的地方人士免費提供,社區居民整修老房子,將庭院規劃生態池、瞭望台、集會所、步道,做為聚會和學習場所。

其中樂齡和數位機會中心的授課場所,由屋主李十五免費提供,64歲李十五是台南縣人,年輕時從事電影工作,17歲第一次跟著電影班來宜蘭拍片,他說,看到宜蘭美麗的風光,就愛上宜蘭了。

20多年前,他買下後埤社區這間房子和周邊的庭院,想以後來宜蘭養老,當他走在壯圍海邊,看到幾個老人坐在路邊無事可做,心裡就想,如果自己有能力,以後一定要到鄉下幫忙照顧老人,後來得知台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分會協助後埤社區推動社區營造,於是主動將這個老房子免費提供給社區使用。

只要社區有活動,他都會來參與,他建議社區可以善用周邊資源,比如海邊的漂流木,為老屋環境塑造在地美學和特色。

社區理事長張樹欉帶著社區婦女,在食堂準備非常豐盛的午餐,每個人都笑嘻嘻。李十五說,「這真是最美好的風景!」

社區居民熱心推動地方事務,辦理長青食堂,老人在樂齡中心勤學習,現在又有數位學習中心的加入,他希望即使是住在偏鄉的老人家,都可以活到老,學到老。

金岳楓香步道完工 下一站…東岳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15 04:56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南澳報導


image
林管處推出「步道工作假期」計畫,歡迎民眾投入。 圖/林務局羅東林管處提供
分享南澳山區有多條步道,呈現當地泰雅部落的生態與文化風情,但因年久失修,許多步道不堪行走漸漸沒落,林務局羅東林管處去年與台灣千里步道協會成立大南澳生態旅遊聯盟,推出「步道工作假期」計畫,完成修築金岳部落楓香步道,下一站將前進東岳部落。
羅東林管處、金岳社區發展協會及台灣千里步道協會等單位日前號召15名青年,一邊體驗原民生活,一邊修護金岳部落L’rax gayung楓香步道,眾人一起品嘗部落美食、體驗薯榔染布及步道生態導覽,讓修復步道之路,充滿「原」汁「原」味,成效頗佳。

第二梯次「步道工作假期」將於本月18至20日在東岳部落展開,修復具有歷史意義的「Babaw kulu 休閒健康步道」,該步道是過去村民農耕與小朋友遊憩的地方,95年由村民一步一鋤重新開鑿,將年久失修的舊有產業道路開鑿成步道,後來遭颱風破壞,嚴重崩塌,無法通行。

當地耆老說,從步道口走道東岳湧泉,僅僅700公尺,高低落差起伏大,沿途風景充滿山林氣習、生態豐富,從高處可遠望浩瀚的太平洋與東澳灣,非常漂亮。

除了步道修復外,還有部落及傳統產業巡禮、獵人射箭及陷阱體驗活動、品嚐部落美食及烤肉、東澳灣夜間觀察及夜宿部落等,報名請洽宜蘭縣南澳鄉東岳社區發展協會(03)9984313。

三星湧泉不再 縣府要清淤拚觀光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15 04:55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三星報導


image
三星鄉大義村有多處天然湧泉,但多年來因排水問題,造成淤積堵塞,湧泉奇景不再。 記者吳佩旻/攝影
分享三星鄉有多處天然湧泉區,多年來未能善加利用,造成淤積,湧泉不再,甚至有安全疑虞,縣府相關單位昨天前往會勘,決定與宜蘭農田水利會清淤,並進行綠美化設計,未來發展成新景點。
三星地區因水資源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美譽,其中大義、尚武及行健等處,在四、五十年前土地重劃時,9處湧泉區整建成為灌溉蓄水池,後來因為周邊水溝並未有效疏通,農田直接排水入池,造成湧泉淤塞,位於中興路附近的湧泉區,則因與路面高度落差大,對人車造成危險。

「找回從前記憶!」居民說,多年前水質清澈,大家都在此洗衣、遊玩,乘載了無數人的兒時回憶,現在變成廢棄水池,環境髒亂,沒有人想接近。台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分會社區規劃師李慈穎表示,居民為了解決居家環境安全,去年參與農業再生計畫,希望恢復以往的湧泉樣貌。

議長陳文昌日前在縣議會召開「湧泉園區未來發展會議」,聽取各單位的報告和意見,昨天偕同水利會及農業處等單位,前往大義村3處湧泉區會勘,認為極具觀光潛力,陳文昌說,位於大義路246號的湧泉區面積最大,有如一處大水塘,水域內種有少數的蓮花,如再增添步道等親水設施、放流魚種及種植水生植物,就是一處優質的垂釣和觀賞景點,應多加利用。

相關單位討論後,由農田水利會負責清淤及欄杆施設,再由縣府工商旅遊處進行步道施設等綠美化設計,預計完工後,不但能做為休閒據點,也能吸引遊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