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張國煒律師纏鬥長榮董事會 討論財報就花1.5小時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8 15:02 聯合晚報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


張國煒。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張國煒的律師宋耀明。 圖/報系資料照
分享長榮航空今天上午召開董事會,這是張國煒改派律師宋耀明、梁懷信擔任長榮航法人董事後的第一場董事會,雖然只討論及承認去年全年的財報,但開會時間1.5小時才結束。
張國煒委由兩位律師出任長榮航董事退居二線。根據親近大房的人士指出,目前大房這邊對於這件事持觀望的態度,如果兩位律師在董事會上給的是對於長榮航空長期發展有挹注的事情,會尊重張國煒選擇,但結果如果不是這樣,大房這邊也勢必會有防守的策略。

張國煒昨天下午透過宋耀明發出聲明,長榮航空為其先父一手創立,經過27年兢兢業業的經營,長榮航空公司治理與飛航安全已為國際均認同首屈一指之航空公司。雖然被迫離開長榮航空,但對員工、小股東、外資、銀行及廣大消費者,還是覺得有無可迴避的責任,因此決定由指派律師宋耀明、梁懷信擔任長榮航空董事,持續關切公司治理及飛航安全。

今天是兩位律師首度參加長榮航董事會,這是張國煒失去經營權之後大動作改派董事代表,也成為今天市場最矚目的重要大事。由於過去長榮集團相關公司的董事會,沒有出現過非大股東或是非內部專業經理人擔任董事的經驗,所以大房這邊目前則是抱持等開過董事會召開過後,再來決定下一步的策略。

了解大房的人士指出,原本兩邊願意開始透過律師協商財產相關事宜,兩邊的僵局看起來似乎有解決機會;在張國煒委由兩位律師擔任長榮航空董事,由於這樣的經驗長榮集團成立以來沒有出現過,所以對於兩邊都是全新的考驗。

景氣連9藍!追平金融海嘯時期紀錄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8 14:46 聯合晚報 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


image
圖/聯合晚報提供
分享
國發會今天下午公布2月景氣對策信號,由於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和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兩項指標表都加分,綜合判斷分數有機會增加2分,初估約為16分,但仍未跨越黃藍燈17分的門檻,景氣燈號仍舊續亮藍燈,成為這一波連續第九顆藍燈,追平金融海嘯時期的連九藍。

1月景氣燈號為藍燈,綜合判斷分數14分,2月由於景氣燈號指標中的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從黃藍燈轉為綠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從藍燈轉為黃藍燈,各加1分,綜合判斷分數成為16分,但景氣燈號仍未跨越黃藍燈17分的門檻,燈號依舊為藍燈,成為連續第九顆藍燈,與金融海嘯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連九藍情況相當,不過2012年至2013年歐債危機則連續亮出10顆藍燈。

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說,雖然同樣是連九藍,但內涵不太一樣。金融海嘯時期的藍燈,綜合判斷分數來到景氣燈號的最底線9分,這次最低只有14分,包括失業率等指標,也都持續表現不差,這次反映的是全球進入新平庸狀態,低迷復甦,成長疲弱,貿易也不好。高仙桂說,金融海嘯發生後,現在各國復甦的速度很緩慢,力道很疲弱,金融海嘯時期是急重症,這次則是慢性病,慢性病復原的速度也可能不如急重症來得快。

金管會:廢證所稅 僅50大戶歸隊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8 15:07 聯合晚報 記者韓化宇/台北報導



金管會主委王儷玲上午列席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報告備詢。 記者屠惠剛/攝影
分享去年大張旗鼓廢除證所稅後,原本期望變心的股市大戶能回心轉意。然而,金管會今天表示,自去年11月廢除證所稅迄今,季成交值在5億元以上的股市大戶僅歸隊50人至700人,離正常的1000人水準仍有一段差距,「廢證所稅=大戶回流」的效應仍未顯現。
金管會主委王儷玲上午赴立法院財委會備詢,立委盧秀燕關心證所稅廢除後,大戶究竟有沒有因此歸隊?

證期局長吳裕群指出,2012年開徵證所稅之前,股市大戶人數高達1,188人;到了去年11月17日廢除證所稅時,股市大戶人數僅剩648人。不過,據金管會掌握資料,到目前為止大戶人數約增加至700人。

這個數字讓盧秀燕不滿,認為回流人數並沒有像當初金管會所稱,廢除證所稅可以讓大戶回流的效果。證期局長吳裕群回應,正常情況下,大戶人數約在1000戶左右上上下下,現在估計約700人,確有少許大戶回流。


分享他分析,影響資金移動有兩大因素。首先,資金會選擇投資收益更大的市場,台灣市場主要以股票為主,商品很有限,如果投資人在海外找到收益更好的商品,就會將資金移轉出去。再者,台灣是否有吸引人的新興產業,也會影響資金的移動。
吳裕群強調,金管會的責任是營造台灣成為良好的資本市場,比如本益比是否合理、交易是否方便等。市場環境好,資金自然會回來,政府要盡量將造成不確定因素的政策因素消除,給予投資人安定的環境,「否則不友善的環境誰要留下來」?

王儷玲也替股民向新政府喊話,表示新政府有責任對股市交易稅制進行檢討;吳裕群說,金管會委託台灣大學研究的股市交易制度檢討,近期將會完成後,並會給財政部參考。

image
分享


去年 大戶+散戶抽走逾3兆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8 15:09 聯合晚報 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



大戶一去不回頭。 圖/報系資料照
分享
證所稅自2013年復徵以來紛擾不斷,促使大戶撤出資金,導致台股量能不足,前任財政部長劉憶如因此下台,執政黨選舉失利,即使今年元旦起證所稅已第四度停徵,但大戶卻一去不回頭,目前約僅700戶,而光是去年大戶和散戶從台股抽出的資金就超過3兆元。

根據證交所統計資料顯示,去年散戶成交金額僅23.97兆元,較前年27兆元減少3.1兆元,散戶占台股成交量僅53.3%,創下新低紀錄;外資成交金額則從10.95兆元,增到12.76兆元,占台股成交比重達到28.4%,台股漲跌都需看外資臉色。

以台股量能變化來看,在2012年2月財政部釋出復徵證所稅訊息前,2009年至2011年之間的日均量還有1347億元,但隨著財政部擬推動復證所稅後,成交量一路萎縮,一度降至700至800億元,使得2012至2013年日均量都未破千億元大關,衰退幅度近三成,2014年站上1192億元,但去年又量縮到1162億元,縮減2.6%。

2012年2月財政部長劉憶如上任後啟動稅改,於4月決定復徵證所稅,使得台股隨即從3月底高點8085點回跌至4月底的低點7422點,也導致劉憶如於5月底請辭財長一職,台股指數從5月初高點7704點一路跌到6月初波段低點6857點。復徵證所稅因外界反彈聲浪太大,2013年6月立院先修法取消8500點天險,2015年再將大戶條款延後3年實施,台股隨即從1月一路上漲至4月底攻上萬點,但最後仍決議於11月17日將證所稅廢除,當天台股大漲124點。

image
圖/聯合晚報提供
分享


曾銘宗:若不廢證所稅 大戶跑更多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8 15:09 聯合晚報 記者韓化宇/台北報導


金管會主委任內強力推動廢除證所稅的立委曾銘宗說,雖然現在股市大戶只回來50人,但若沒有廢除證所稅,大戶不但一個人都不會回來,「恐怕還會更大量出走」。

曾銘宗強調,他相信時間越長,會有越來越多的大戶歸隊。

曾銘宗去年為了廢除證所稅議題,與財政部多次針鋒相對,最後終於廢除,但股市仍未大舉歸隊,市場擔心大戶是否像變了心的女朋友一樣,回不來了。

曾銘宗說,即使只回來50人,但證明廢除證所稅後,已經對大戶產生回流功能。

曾銘宗認為,大戶的資金出去後,要回來並不容易,而且需要時間。除了要花時間處理掉在海外投資的資產外,資金匯回來還可能被國稅局及外匯局盯,所以會比較謹慎。

至於金管會主委王儷玲呼籲新政府檢討股市交易稅制,曾銘宗表示相當認同。他說,稅制要考慮到三個面向:租稅公平、財政收入、資本市場發展。假設一個稅制讓股市沒有發展空間,也達不到前兩個目的。而且,台股現在的交易成本,和其他國家相比,確實有檢討的空間。

券商:大戶會逐漸回流 不會驟然暴增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8 15:10 聯合晚報 記者廖賢龍/台北報導


去年11月廢證所稅至今,股市大戶回流台股的現象並不明顯,金管會初估季成交量在5億元以上大戶才回來約50人,對此,券商公會與證券業者表示,股市大戶應會逐漸回到台股,不會驟然暴增,股市的稅制、行情與變數等三大因素也會影響大戶回台意願。

券商公會秘書長莊太平說,股市大戶離開台灣去海外市場布局已一段時間,要調整布局會逐步進行,不致於一下子就把資金撤回台灣,但應該會逐漸回流台股;大展證券總經理張國忠表示,股市大戶資金布局在哪些資產也影響是否回台股情況,是在海外?還是在不動產等其它資產?如果要從海外或其它資產移動資金需要時間,但應該會逐步進入台股。

課徵證所稅一直是台灣社會敏感話題,在復徵證所稅後,券商公會曾經多次舉辦公聽會,大聲疾呼為台灣市場活絡,應廢除證所稅,馬政府更因為證所稅反覆,備受批評;而今日立院財委會立委質詢,揭露證所稅廢除後,股市大戶只增50名,此現象又再引發爭議。

莊太平說,雖然廢除證所稅有利股市大戶回到台股,但鄰近華人區域的股市稅制較台灣為輕,也會影響股市大戶在台股操作意願;以星、港及大陸而言,沒有股利所得還要再納入綜所稅且最高稅率可達45%的措施,也沒有證交所;因此,台灣股市稅制要能跟國際接軌,具有競爭力才能吸引資金來台。莊太平指出,台灣上市公司去年整體殖利率約3.5%,如果股利所得也納入綜所稅以45%稅率計算,扣除後的股市投資實質獲利約2%,略高於銀行定存,對股市大戶投入台股誘因小,而且陸股及星股也都有不錯的誘因可吸引大戶資金進入股市。

張國忠說,今年第1季股市行情上漲1200點,外資買超近2000億元是主要推升動力,其實很多人沒賺到錢,在股市相對高檔之下,股市大戶進場意願相對較低;此外,浩鼎事件會有所影響,不少大戶資金停泊在生技股,生技股行情暫時看淡,大戶也不會積極投入台股。

冷眼集/台股最需要…透明的制度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8 15:10 聯合晚報 記者廖賢龍/特稿


今年股市沒了證所稅的魔咒,成交量卻仍陷在800億元左右的低量,先前說好的大戶呢?竟只有不到50人回流,證所稅從開徵到廢除,宛如一場鬧劇;目前看來,政府高喊稅賦公平正義,一下子復徵證所稅,卻又承受不了壓力,不久後廢除,不但公平正義沒了,就連股市大戶也不買單,散戶更蒙其害,其實台灣股市可能只是需要更合理透明的制度,確保每個人能公平在市場交易,而不是在稅賦上面打轉。

證券業者強調,台灣資本市場投資結構已經轉變,大戶重新回到台股也未必再是行情的票房保證,只是證所稅這一開、一廢,確實攪亂了台股的一池春水。

2012年7月立法院通過證所稅後,影響台股的不單是股市成交量問題,股市投資結構也產生變化,本國自然人交易比重由當年的62%降至今年2月的52.9%,本國法人比重由15.4%提升至16.6%,外國法人交易比重由22.6%提高到30.5%。影響台股的量價變化已由外資擔當主要角色,股市大戶在台股的勢力漸微。

當年追求公平正義開徵證所稅,也因為追求股市活絡,進而盼望能由量滾動價漲,因此廢除證所稅;不過,這證所稅廢除鬧劇,外資反而成為台股新主力,今年至今外資買超近2000億元,帶動台股指數漲升約1,200點,除了外資賺飽飽,今年在市場中真正賺到錢者又有幾人?

浩鼎被納入摩根士丹利國際資本指數(MSCI)後,為台灣生技股帶來一股可被國際投資機構認同的新氣象,原本大戶雲集的生技股也有蠢蠢欲動之勢,但一連串事件下來,股價暴跌也凸顯「大戶」在股市的後遺症。

台股為什麼無法維持繁榮景況,證券主管單位看清楚了?其實在股市結構變了,而且在於上市櫃公司與投資人之間的資訊不對稱,並非證所稅廢不廢除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