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膚征戰海外 虛實並進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8 05:09 經濟日報 記者高行/台北報導


image


達爾膚生醫董事長吳奕叡。 達爾膚/提供
分享主攻醫美保養品的達爾膚生技左右開弓,積極以快速的產品更新率國內市場外,今年更聚焦大陸及東南亞市場開拓,採電子商務和實體通路並進模式,將旗下「DR.WU」的品牌戰線延伸至整個大中華地區,以華人品牌之姿在國際市場發光發熱。
達爾膚生技由董事長吳奕叡領軍,自主開發有近似藥品成份的醫美保養產品,目前營收在台灣本土品牌中名列第一,市占逾三成,在國際品牌中名列16,銷售通路以國內藥妝、百貨及免稅店為主,遍及港澳星馬、美加及大陸,超過1,200家行銷據點。

達爾膚自2004年創立迄今,近年業績呈「噴射式」成長,去年營收年增逾三成,連續兩年每股稅後純益(EPS)站在8元以上。

談起業務快速成長主要原因,吳奕叡表示,公司專注創新開發有效成分,每年以15%的更新率汰舊,確保產品動能維持最佳狀態,得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突破重圍。

對於今年發展策略,吳奕叡表示,去年特別延攬前克蘭詩總經理許靜媛接掌總經理,負責整體策略發展與營運管理,主要是為積極開拓海外布局,重心放在大陸及東南亞市場,尋求成長新動能。

達爾膚前(2104)年底切入對岸市場,主要透過聚美優品、天貓美妝、京東商城等電商通路銷售,當地業務營收由2014年的1,300萬元增至2015年的1.31億元,足足擴張逾10倍,去年底進駐「正大廣場」購物中心,加入實體通路戰場。

達爾膚計畫今年擴大對岸電商和實體通路,搶進唯品會、中國亞馬遜及其他電商平台,並計畫在當地百貨公司開設新店。

另考量東南亞崛起的新興消費力,帶動醫美美妝產品需求增溫,公司計畫在年底前拓展東南亞市場,重心放在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並將戰線延伸至印尼與泰國,也採電子商務、百貨公司或專櫃等多重通路經營。

法人對達爾膚海外布局前景看好,指大陸美容保養品市場現階段年複合成長率達9%,高於全球平均的4.9%,特別是醫美保養品在大陸及全球的年複合成長率分別高達20%及8%,預期大陸市場將成為公司未來三年主力成長引擎。

image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研發...達爾膚吳董醫美勝經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8 05:09 經濟日報 記者高行/台北報導


達爾膚生技由醫美診所起家,董事長吳奕叡的父親吳英俊為國內知名皮膚科醫師,30年前在永康街設立皮膚診所,無論平日假日,總是大排長龍,不少政要名人都指名看診,20年前他自行研發三合一保養液,再度於醫美界打響名號。

頂著哥倫比亞大學光環,在美國AIG創投工作的吳奕叡,眼見起飛中的亞洲醫美市場機不可失,毅然放下高薪,在2003年回台創業,起初拿出自身500萬元積蓄協助父親開立醫美診所,隨後以父親自行研發的產品進軍醫美保養品市場,旗下「DR. WU」品牌,就是以吳英俊來命名。

吳奕叡的經營策略採產品、行銷、通路三線並進,特別著重產品力的提升,醫美保養品向來是國際品牌天下,為在激烈競爭中突圍,要求研發團隊必須達成每年15%的產品更新率,並擴充既有產品線的不同功效,得以迅速在市場累積口碑,不但在國內藥妝通路銷售排名第一,也站穩國內品牌龍頭地位。

達爾膚旗下現有12項主要產品線,總品項高達68種,足可和國際品牌較勁,LV集團的私募基金公司L Capital Asia看好其場發展。特別是在2014年以7.5億元取得達爾膚22%股權,創下了國內醫美品牌首例,這也預告達爾膚的舞台將向海外延伸,拚戰亞洲乃至全球市場。

基米癌症基因檢測 邁大步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8 05:09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分子檢測大廠基龍米克斯(基米)宣布,將大舉進軍癌症基因檢測,並在台灣成立「國際大廠Myriad在台認證實驗室」,向精準醫療、個人化醫療又邁向一大步。

基龍米克斯為EndoPredict乳癌腫瘤基因檢測在台灣之獨家代理商,並在2016年第1季正式成立Myriad在台認證實驗室,將為台灣的乳癌病人提供精確而快速的檢測服務。

基米為全台最大商業基因體公司,自2010年進軍大眾基因檢測市場,成立ISO17025認證實驗室,隔年與台南奇美醫院合作成立臨床基因定序中心,並建立癌症標靶藥物基因檢測系統。

基米說,此次獲得Myriad認證,成立在台唯一也是亞太繼澳洲香港後的認證實驗室,為台灣癌症基因檢測建立一個新的里程碑。

基米去年營收為3.9億元,已連續三年成長超過20%。基米說,目前醫學及大眾基因檢測占近10%業績,但業績增長動能驚人,依照國內外相關前例顯示,醫學市場將十倍於科技服務。

據悉,過去做乳癌簡扼須將病人的檢體外送,收到報告的時間長達一個月以上。

如今在基米操作,報告產出僅需一周左右最多不超過十天,醫病雙方可在最短的時間取得報告並做出治療選擇。

基米表示,在台灣癌症已連續32年為國人十大死因的榜首,每不到六分鐘就有一人罹癌。

精準醫療將能有效針對癌症基因突變,完成檢測,而確認患者基因型態後,醫師就能根據這些基因資訊,提供最合適的治療方式。

基米指出,美國好萊塢電影明星安潔莉納裘莉曾為家族癌症所苦,她檢測癌症的技術正是來自納斯達克上市公司Myriad Genetics,而這家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基因檢測公司。

Myriad Genetics成立25年來服務對象已經超過150萬,2014年與德國Sividon Diagnostics合作推出EndoPredict乳癌腫瘤基因檢測。

針對ER陽性、HER應性反應的乳癌病人,可利用高準確性即時基因表現偵測技術結合病理參數,可得知患者未來十年的癌症轉移風險,避免不必要的化療。

類股一周/台 生技指數漲0.15點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8 05:09 經濟日報 (張晟豪)


台股上周五震盪走低,終場小跌38.41點;OTC生技醫療指數上漲0.2點,收在169.07點,就上周表現而言,OTC生技醫療指數上漲0.15點,單周表現持平。

觀察台股盤面生技醫療族群表現,上周以永昕上漲13.0%最佳,精華也有11.2%,鐿鈦上漲9.3%漲幅。

類股一周/美 NBI指數上揚1.5%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8 05:09 經濟日報 張晟豪


那斯達克生技指數(NBI),4日小幅上漲14.66點,跌幅0.5%,收2,671.63點,就上周整體表現而言,NBI指數上漲41.31點,單周漲幅1.5%。

觀察上周股價走勢,XBiotech上漲24.3%,KemPharm上漲11.5%,Ionis Pharmaceuticals上漲11.2%,表現為佳。

產業新鮮事/併購 因華健喬買七星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8 05:09 經濟日報 黃文奇


因華、健喬因應下半年取得美國顯影劑學名藥藥證,掌握原料藥生產之權利,於今年3月間與七星簽訂股權買賣合約書,聯手取得七星七成以上之股權,正式入主經營該因華之顯影劑原料藥製造藥廠七星。七星成立於1962年,位於土城工業區佔地約4000坪,靠近捷運頂埔站,為符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原料藥主檔案(DMF)規範,多年來主要供應美國知名大藥廠的原料藥,營收狀況穩定。因華說,未來在健喬及因華取得其股權後,七星仍將持續供貨給該等美國藥廠,預計不需再投資大量資本支出,即可維持獲利的狀況。

產業新鮮事/新藥 藥華藥募資7.5億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8 05:09 經濟日報 (黃文奇)


藥華藥500萬股現金增資案順利募集完成,每股現增價150元,總計7.5億元資金全數到位。藥華說此項資金加速新藥開發,充足營運資金,公司將於第2季完成上櫃掛牌。

藥華藥旗下新藥P1101是新一代PEG長效型α干擾素藥物,目前該公司旗下有多種新藥已經進入臨床三期試驗,為國內指標性新藥公司之一。

技術亮點/B細胞抗體 失智症救星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8 05:09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整理


人類在21世界享受高度的文明生活,但神經退化疾病的發生,卻成為最讓人害怕的疾病。

所謂神經退化疾病,舉凡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等,這些疾病常伴隨年齡增長而提高發病率。

以常見的阿玆海默症來說,2013全球約有4,400萬患者,預計2050將達到1.355億,約平均5.5年增加一倍;而亞洲更是全球阿茲海默症病人數成長最快速的區域。

這些疾病,預計將造成醫療照護的極大負擔,遺憾的是目前神經退化性疾病大多仍無有效的治療,僅有少數症狀治療藥物,對於疾病病程並無明顯效果。

面臨這些挑戰,世界各國正開始積極投入對神經系統的研發。

例如美國於2013年宣布推動的BRAIN Initiative, 日本與中國也都有類似的大型計畫推動,而台灣科技部也積極規劃腦科學專案計畫,促使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目前已與陽明大學、長庚大學、台北榮總合組一個跨領域的研發團隊,領先獲得腦科學先導計畫的支持,開始針對對阿茲海默症進行研究。

隨著醫療與生活水準的提高,人類的平均壽命延長,全球正面臨人口老化的問題。

全球超過65歲的人口目前約占全球總人口之8% (約5億人);推估2030年高齡人口將達10億人(約占全球總人口之13%)。

而台灣也已經進入高齡化社會目前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數比率約12%;預計於2018年該比率將超過14%,正式成為高齡社會。

真正的挑戰是,神經退化疾病藥物研發是一項困難課題,因為很多包括神經退化疾病致病機制不明,疾病病程緩慢,病人個體差異性高,臨床診斷不夠準確,以及神經系統具有血腦屏障等。

即便如此,在國際大藥廠前仆後繼的投入,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腦神經系統內變性蛋白堆積與許多的神經退化疾病相關,例如阿茲海默症中Amyloid bet a澱粉樣變性蛋白,而針對這種澱粉樣變性蛋白開發抗體藥物,已經有許多公司投入。

一般認為抗體藥物比較難穿過神經系統的血腦屏障,不過近年來出現了不少神經系統抗體藥物開發的案例,像是Biogen在今年初宣布了Aducanumab抗體藥物的Phase Ib臨床試驗結果,引起了許多熱烈的討論。也由於這個樂觀的結果,Biogen啟動了Phase III臨床試驗來進一步測試此種抗體藥物的療效。

此類治療藥物的發展方興未艾,因此勢預估,抗體蛋白質藥物將會是在神經退化疾病治療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生技中心近年來在抗體蛋白質藥物技術己經奠定了相當的基礎,已經開始啟動數個神經疾病藥物相關研究計畫,其中也包含了神經退化疾病中變性蛋白的抗體藥物開發。

一般來說,抗體開發多半是起始於利用動物免疫的方法,這種方法得到的抗體需要經過耗時耗力的後續人源化步驟,以避免不同種源間產生排斥的問題。

此次生技中心採取的是一種不同於傳統的新開發方式,直接從人體中篩取特定的B細胞來製造抗體。

設想一個得到急性傳染病的病人痊癒後會產生保護性的抗體,如果能夠從這個人血液中取得保護性抗體,甚至進一步篩選出產生特定保護性抗體的B細胞,那就可以製造出抗體注射給另一個人。

除了在技術上需要克服從血液中選出特定的B細胞來生產出有效的抗體的困難之外,更至關重要的關鍵問題在於要選擇那個人或那種患者做為抗體來源的對象。

就急性嚴重感染病來說,這個答案就很直覺當然是痊癒後的病人。現實中,愛滋病毒感染後有極少數痊癒者血液中,的確發現了保護性抗體而也成為藥物開發的基礎。

不過因為B細胞篩選技術的大幅進步,配合轉譯醫學對於疾病生物標誌與自體抗體的研究,已經將如科幻小說中的虛擬情節,進化成現實中的可能。

(本文是生技中心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