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明年免費公車 南市評估延長雙軌制
2015-09-09 07:20:07 聯合報 記者曹馥年/台南報導
明年起,台南市身心障礙者、65歲以上老人若無申辦市民卡,搭市公車將不再免費。市議員邱莉莉昨天質詢指出,台南市敬老卡申辦不到3成,身障愛心卡申辦率僅1成多,趕不上明年免費公車新政策,恐將變相讓老人福利和身障福利「倒退嚕」。

台南市府社會局長劉淑惠指出,原希望透過區公所挨家挨戶推動申辦,結果遇到登革熱疫情,宣導腳步沒那麼快,將會同民政、交通局協商,評估是否延長憑市民卡或證件都可免費搭公車的「雙軌並行」制。

民眾準備證件照、身分證就可到區公所申辦敬老卡,申辦愛心卡須帶身障手冊,鼓勵踴躍辦卡,若有需要,還可以安排到府服務。

台南市身心障礙者憑身障手冊、65歲以上長者憑身分證,即可享免費搭乘市公車優惠。今年4月1日市民卡上路後,先以出示證件或市民卡的「雙軌」方式過渡政策調整期,但明年起只認市民卡不認證件,沒有申辦敬老卡、愛心卡的老人或身障者,只能享有原先法令規定的半價優惠。

邱莉莉表示,市民還不適應市民卡,持證件就可免費搭公車卻已行之有年。建議市府應視敬老卡和愛心卡申辦率機動調整政策,否則持卡率過低,又強制執行唯憑市民卡才能免費搭公車,恐引發民怨。

肥料結塊 台肥:會盡快處理
2015-09-09 07:20:10 聯合報 記者李京昇/雲林報導

肥料結塊如石頭,讓農民施肥困難,抱怨不已。 記者李京昇/攝影
分享雲林縣斗南鎮農會、大埤鄉農會等多鄉鎮市農會,今年5、6月份陸續向台灣肥料公司,進貨台肥硝磷基特5、43號與台肥39號有機質複合肥料等肥料,最近時值二期稻作施肥期間,農民到農會購買肥料後,發現肥料結塊硬如石頭,根本無法施肥。
台肥公司中區營業所經理胡文讚指出,今年農民耕種時間較集中,雲林、嘉義與台南的廠商同時有需求,一時之間無法供給,因此工廠近期在處理肥料時,未待其冷卻就裝袋,才會導致肥料有結塊的現象,目前接獲的投訴,都會盡速處理,將嚴格管控並克服結塊的問題。

「買了12包全出問題。」農民張有利相當氣憤地說著,硬梆梆的肥料袋直立放著,簡直像墓碑一樣,以往也曾有結塊的情況,但這是他耕作10多年來,第一次遇到肥料跟石頭一樣硬,聘雇來的灑肥工人們,都抱怨說敲碎肥料的時間,都比噴灑肥料的時間來的長。

農民沈和盾無奈地表示,以往噴灑一包肥料只需要15分鐘,最近因結塊的關係,會卡在儀器裡頭噴不出來,現在要灑完一包至少要45分鐘,還必須想辦法把一塊塊的肥料敲碎,有時找不到器具,只能隨手撿拾石塊敲擊,「簡直像猴子在敲果實一樣」。

斗南鎮農會供銷部提到,當初向台肥購入5、43及39號肥料時,就有發現結塊情形,近千袋的肥料近5成結塊,目前暫時請農會員工先自行敲碎,再販售給農友,希望台肥能傾聽農民心聲,盡快改善肥料品質。

倒樹廢木爆量 土庫碎木廠吃不消
2015-09-09 07:20:08 聯合報 記者蔡維斌/土庫報導
image
颱風離開約一個月,留下大量樹木枝幹,雲林唯一的碎木廠全面趕工,仍難消化。 記者蔡維斌/攝影
分享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
蘇迪勒颱風橫掃各地,雲林數千棵樹木被吹倒,颱風過境已近一個月,各地至今仍堆置大量樹木枝幹,雲林唯一設在土庫鎮的碎木廠,每天運來的枝幹廢木爆量,雖積極趕工攪碎,但仍難消化數量龐大的枝幹。

颱風除帶來農損,樹木成為第2大災損,據縣府清查,這次全縣約有超過千棵樹倒塌,加上枝幹斷裂的,折損數難以計算,這些龐大的枝木都仰賴全縣僅有的土庫碎木廠處理。

「颱風過了1個月,還這麼多!」土庫鎮公所主秘葉寶月表示,蘇迪勒過境後每天湧入近百公噸原木,可說創下設廠以來最多的一次,不只人力吃不消,就連碎木機也快不堪操勞。

葉寶月說,枝幹不是運來即可馬上絞成碎木,而需曬乾後才可處理,最近進木量爆增約一倍,雖馬不停蹄趕工,但每日處理量還是有限,如果每天一直運進來,還是無法消化

土庫鎮長陳慶助表示,碎木廠是雲林唯一公設的廢木處理廠,每年上級補助7、80萬元,但光是電費、維修與人事成本就不夠,雖然處理後的木可賣給蒸汽業者作為燃料,但每公斤只賣0.6元,且很少人願意購買,致年年虧損數十萬元,真是有苦難言。

有幾位鄉鎮長也不約而同對處理樹木感到無奈,因樹木屬回收物不能進垃圾場,有人只好借地堆放,他們說,人工加上運輸成本,公所財政困難,只能暫時堆放再設法處理,由於目前登革熱肆虐,大家傾全力防治之餘,一大堆廢木堆置,倒也成為問題。,

整建流標10次 嘉義社大校舍恐拆
2015-09-09 07:20:12 聯合報 記者魯永明/嘉義報導

嘉義市社區大學借用志航國小老舊校舍「志勤樓」當教學大樓,教育部補助900萬元整建,卻流標10次,市府決定拆除報教育部核備,校長賴萬鎮也請辭,校舍面臨拆除加上校長求去,社大未來引人關切。賴校長昨天向學員辭行說,他將接任民雄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希望教育部同意再招標1次,讓社大原地整建保留。

賴萬鎮說,2006年社大從東吳高職搬遷閒置舊志航國小,披荊斬棘建設校園如花園,開辦日間課程,白天晚上都有人上課,學員從1300人增到2000人,是社大黃金10年。

賴萬鎮希望再給志勤樓1次招標機會,他強調,終身學習是重要市政,提供適當地點讓市民方便學習是市府責任。

志勤樓面臨拆除消息傳開,學員紛紛要求整建保留,志航國小退休主任林永裕說,這棟大樓歷經多次地震考驗未受災損,地點適中;多名學員說,校舍才用30年就拆太可惜。
image
嘉義市教育處代理處長林喜信說,志勤樓經專家評估有安全疑慮,教育部補助整建,計畫拆除第3樓減重,無奈10次招標流標,經過市長涂醒哲指示下已經重新評估,是否拆除交由教育部決定。

白河水庫更新改善 明年初動起來
2015-09-09 07:20:06 聯合報 記者邵心杰/白河報導
image
白河水庫淺碟化,南水局、水利會著手更新改善。 記者邵心杰/攝影
分享
白河水庫淤積已逾6成,蓄水功能大減,因此,雨下大點就滿庫,沒下雨就乾涸休耕。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連上堯說,年底前白河水庫更新改善規畫相關工程將陸續發包,明年初可望動起來,延長水庫壽命。

據白河水庫更新改善規畫內容,分清淤工程及設施改善工程兩大項目,其中,清淤工程原訂清淤1283萬立方公尺,約需68億元、工期達10年,另設施改善工程約9.5億元,期程5年。然而,經水利署等檢討,整體經費過高,效益偏低,將優先辦理設施改善工程。

連上堯說,設施改善工程,涉及水庫安全、防洪,及維持目前水庫功能,需優先辦理。9月底前,防淤隧道工程將公開閱覽,年底發包,以及大壩不透水心層加高工程也將年底發包,預計明年初動工。

白河水庫民國56年啟用,蓄容量為2253萬噸,然而,近年來,每年平均有40萬噸淤泥流入白河水庫,斥資4000萬元,水中抽泥及陸上開挖10多萬噸,淤積約62%,水庫蓄水量銳減,導致99至102年連續4年休耕,今年初白河一期作部分灌區休耕。

議員張世賢表示,白河水庫更新改善規畫已經談了很久,希望清淤及改善工程一次到位,一勞永逸。

老人友善卡 雲林地方盼各醫院比照
2015-09-09 07:20:09 聯合報 記者蔡維斌/北港報導
老人就醫的苦惱不只是接送,而是「迷診」和候診,不是等太久、就是走錯路。

雲林北港媽祖醫院率先推出院內「老人醫療服務卡」,老人只要一卡在手醫院暢行無阻,多數縣市執政的民進黨積極推動跨縣市合作平台,值得各醫院合作推廣開辦。

雲林縣人口老化嚴重,尤其沿海地區目不識丁的老人比率更佔全國最高,北港媽祖醫院發現長年來老人就醫不便,已不再是交通接送問題,而是院內就診的困擾。

儘管不少醫院都有服務志工團,但最多也只是提供詢問服務,對於跨科門診比率甚高的老人而言,最需要的是有人陪伴引導他們。

昨天記者在醫院隨機訪問,老人對就醫感到不便的答案,就是「等太久,不知先看哪一科」,媽祖醫院這套老人友善卡,整併了醫院各科門診與檢驗資料,讓跨科老人可優先到人少的門診或先抽血驗尿,節省許多程序排隊時間,加上有專人導引,也減少看錯科、吃錯藥的機率。

副院長陳信水說,未來再結合急診,可讓在外地趕不回來的子女,透過友善卡與通訊結合,也能隨時掌握父母的病情,好處多多。

「這是政府義不容辭」立委劉建國也說,老人醫療友善卡,很多醫院都可做,只要有意願,相信衛福部都會支持,尤其跨縣市合作共推友善卡,讓老人就醫無阻礙,更是政府刻不容緩要做的事。

停了20年 大林昭慶禪寺重辦法會
2015-09-09 07:20:14 聯合報 記者謝恩得/大林報導
image
管理權糾紛數十年結束後,昭慶禪寺重辦大型法會。 記者謝恩得/攝影
分享
昔日號稱台灣八大名寺之一的大林鎮昭慶禪寺,有200餘年歷史,台灣光復後即因管理權混亂逐漸沒落,後來更有2派人士為管理權興訟,糾紛數十年終於經法院宣判定案,新的合法管理委員會重組,將恢復佛教寺院傳統,並走向公園和社區化,昨天舉辦停了20多年的大型法會,信眾十分感動。

昭慶禪寺最早建於清朝嘉慶6年,主建築在道光15年完成,曾被列為台灣八大名寺,由於數十年的荒廢,寺廟一對石獅、神像等古文物陸續失竊,還有古石碑等遭棄置。

最近廟方整理園區時也重現許多古文物,寺廟主任委員張能倚表示,將努力找回被偷竊或拍賣的文物,同時歡迎提供史料和舊照片,為昭慶禪寺找回失落的歷史。

昭慶禪寺昨天舉辦「盂蘭盆孝親報恩大蒙山施食法會」,立委陳明文、大林鎮長黃貞瑜等人皆登台祈福。法會結束後,物資將捐贈大林鎮弱勢家庭。

黃貞瑜表示,大林鎮獲環保署「營造友善城鄉環境」拔尖級推動單位後,已開始進行昭慶禪寺周邊環境改善計畫,加上廟方的積極經營,將成為大林重要的文化史蹟觀光景點。

西拉雅獲認同 退休師以「番」為榮
2015-09-09 07:20:03 聯合報 記者吳淑玲/台南報導
image

左鎮國小退休老師卓玉(右)年近60歲才知自己是西拉雅族,她在名片上印上「平埔族卓猴社後裔」,認同自己是「番」。 記者吳淑玲/攝影
分享
西拉雅族身分認同的意識逐漸在地方崛起,左鎮國小退休老師卓玉(支邑)年近60歲才知道自己是西拉雅族,並在名片上印上「平埔族卓猴社後裔」,她說,以前「以番為恥」,現在要「以番為榮」。

image
左鎮國小退休老師卓玉年近60歲才知自己是西拉雅族,她在名片上印上「平埔族卓猴社後裔」,認同自己是「番」。 記者吳淑玲/攝影
分享卓老師目前是左鎮月桃工作室負責人,她是因在沙崙國中任教的女兒黃雅瑄攻讀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時,指導教授杜勝正鼓勵她寫家鄉的歷史,黃雅瑄的論文題目是「左鎮地區的西拉雅社會」,透過一張張的地契書、族譜等,才知道自己不是來自「大陸福建」,而是平埔族。
卓老師說,女兒寫論文的過程,她也逐漸解答了「自己是誰?」卓猴社原來住在安平,因鄭成功來台後,往山地遷移,一條路線遷到「新港社」,一條路線遷到「卓猴社」。但不是卓猴社都姓「卓」,只是巧合,從女兒拿到的地契,發現卓家以前是大地主,1871年蘇格蘭攝影家湯姆生到左鎮拍下的平埔族照片,就是她的祖先。

平埔族是母系社會,也在卓家的族譜有跡可循,卓老師表示,第一代祖先叫卓萬伊,是女性,族譜前3代戶長都是女姓,父親欄則是父不詳,老照片也可以看到在平埔族社會,女性負責犁田,男性在田埂邊帶小孩,但後來就「漢化」了,家長改以男性為主。

卓老師表示,小時候讀書填學籍資料都要寫祖籍,問父親都說「福建泉州」,從來沒有懷疑過,且小時候若不乖就會被罵「青番」,「番」就是不好的,老一輩的人也多不承認自己是「番」,後來女兒鼓勵說「要以自己的身分為傲」,才在名片上註記自己是平埔族卓猴社後裔,以「番」為榮。

追索認同 年輕一代建立自信

【記者吳淑玲/台南報導】「因為認同,才敢直視歧視的眼光!」西拉雅青年萬盈綠是台南市西拉雅文化協會理事長萬正雄孫女、理事萬淑娟女兒,最近在臉書社群「沒有名字的人」發表身分認同的心路歷程,獲廣大回響,已有更多來自不同族群的平埔族青年,開始走上身分追索及認同之路。

萬盈綠5歲起,就跟著爺爺、媽媽參與西拉雅正名運動,她說自己很幸運「生來就是西拉雅」,不必再經過身分的認同歷程,她的父親是菲律賓人,從小就常常被同學問起身分,「我就會大方告訴他們說,我爸爸菲律賓人,我媽媽是西拉雅族。」

但在成長過程中,仍會碰到異樣眼光。她說,遺憾的是,多數人並不了解什麼是西拉雅族,曾有同學諷刺說:「西拉雅是原住民喔?好好可以加分」。面對這種質疑,她有點憤怒又無奈,其實西拉雅還不是法定的原住民。

萬盈綠說,實現一個公平正義的理想,爭取族群平等尊重,就必須要把西拉雅這個被遺忘的名字回歸正位,讓更多人知道這個島嶼上發生過的歷史,還給西拉雅族人、台灣人一個歷史的真相。

另外,還有買姓的年輕人,談到因特殊姓氏而自卑「很想改從母姓」,引起不少共鳴,這群和萬盈綠來自不同族群,也有不同生命經驗的平埔原住民青年,成立臉書社群「沒有名字的人」,記錄他們在追索認同的路上、探求族群命脈的過程之中相遇,並逐漸建立自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