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崗穿堂繪夢想 大型創作吸睛
2015-09-09 07:41:35 聯合報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花崗國中校門口穿堂,連月來積極進行大型公共藝術創作,陶藝家彭雅美率團隊以「彩繪夢想e世代」為主軸,為學子打造出創意、朝氣的未來。
花蓮縣花崗國中校長林東興(右)與陶藝家彭雅美(左)研究作品意涵。 記者范振和/攝影
分享
彭雅美說,她是花崗國中第七屆畢業生,往昔在校受到美術老師吳開芳的啟蒙,每每將她的作品拿出來與同學分享,建立她的自信心,如今她徜徉藝術領域,多年來不敢或忘,現階段有幸在母校留下作品,是難得的福分。
彭雅美在校門穿堂右牆,運用陶、金屬、馬賽克等多元材質,呈現出活潑豐富的多樣層次感,期盼每個孩子都能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繽紛夢想森林,在溫馨校園氛圍裡培養出學業、品德、能力兼具的特質。
作品運用陶的溫暖材質,呈現立體的愛心型並在夜間釋放柔和燈光,營造出「愛與希望」的溫馨,並運用鋼鐵材質美感,創作美麗的蝴蝶,表達活力四射的生命力。
穿堂左牆則以藍藍的天、藍藍的海,詮釋花蓮是依山傍海的純樸城市,人們有著寬厚心胸,用藍色的基調,呈現在地環境及學校營造科學、知識的學術氛圍,帶領學生追求卓越,充滿對未來的遠景,讓所有花崗人在世界各地引領風騷。
彭雅美說,作品中運用陶瓷呈現地球圓型,代表國際觀,在夜間有燈光透過鏤空放出光芒,另以金屬打造的鉛筆代表創意力與思考,在未來e世代裡,每位學生都可自由發揮無限創意,馬賽克所構成的藍色線條與飛翔的藍鳥,象徵花崗學生即將翱翔在世界的各個角落。
校長林東興昨天到現場關心進度時表示,這件大型公共藝術,迸發出少見的生命力,讓學子進入校園有了更寬廣的視野,是「現代與傳統」最優質、無縫的接軌與傳承,近日啟用後,一定會讓人耳目一新。
四根大柱陶手板 黏住學生回憶
「『彩繪夢想e世代』是花崗國中校門口穿堂的大型公共藝術,而四根大柱子則是很好的發想園地。」花蓮縣陶藝家彭雅美以「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為學子做了最好的勉勵。
花崗國中師生留下的陶手印,都成了柱子最佳裝飾品。 記者范振和/攝影
分享
彭雅美在學校穿堂左、右牆設計鮮明的作品,在樓梯空間的四根宏偉巨柱上,也有很好的發揮空間,她以馬賽克及陶板鋪成在四個柱子立面上,色彩意象取自春夏秋冬,代表學生四季勤勉向學。
這四個柱子也是藝術家與校內師生共同創作發揮的空間之一,陶板所呈現出手塑的觸感,圖騰與符號經由圓型的柱子空間,圖案與色彩流放四柱中,讓原本單調欠缺表情的空間,頓時活潑了起來。
這件公共藝術作品從平面的造型色彩,慢慢變成半立體,再從半立體向空間延伸,整體作品色彩繽紛,又不失溫馨雅致,讓每個造訪花崗國中的人士,都能感受到充滿藝文的的氛圍。
今年4月間,彭雅美與校長林東興研商,決定以今年已升高一的學生與九年級生為主,取得手印,製成陶手板,黏貼6公尺高的巨柱上,將成為長大後最值得回憶的素材。
彭雅美昨天與助理林鈺容等人在高高的鷹架上,仔細黏貼、創作,她一個不小心,就勾破了長褲。她表示,她有懼高症,但一想到能為下一代做點事,一切無懼,作業時受傷難免,一個個區塊完成時,成就感油然而生,那是一生的榮耀。
龍洞村、五湖村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2015-09-09 07:41:31 聯合報 記者黃茹婷、翁浩然/苗栗報導
尖山里、公館里 社區一家親頭份鎮尖山里福德祠與活動中心用地屬竹南鎮,居民不分彼此,在福德祠參拜、參加活動中心活動。 記者翁浩然/攝影
分享苗栗縣西湖鄉龍洞村與五湖村、頭份鎮尖山里與竹南鎮公館里,因行政區域「糾纏」,造成「你土地有我,我土地有你」的怪現象,龍洞村5鄰19至23號11戶居民卻是住在五湖村的土地,鄉公所將溝通調整兩村界線,至於尖山、公館里民已見怪不怪,早已習以為常。
尖山里、公館里 社區一家親頭份鎮尖山里福德祠與活動中心用地屬竹南鎮,居民不分彼此,在福德祠參拜、參加活動中心活動。 記者翁浩然/攝影
分享
「村界不是正確版,我也嚇一跳」,鄉長古木賢說,他第一次聽到五湖村內有龍洞村門牌,也大感驚訝,西湖鄉原有11村改為9村,先前考量村民人數將五湖村部分村民、土地畫入龍洞村,當時身分證、門牌都異動,直到日前龍洞社區申請補助計畫,發現施工地點行政區竟是五湖村土地,才揪出問題。
村民傅兆銘、傅松壽不約而同表示,長年投票都是選龍洞村長、門牌也是龍洞村,不知道自己怎麼會變五湖村人,希望鄉公所趕緊幫忙「正名」。
公所民政課長陳銘海表示,依法村名變更、調整區域範圍最後都會提報內政部將行政區地界變更,不知道當年哪個環節出問題才會出狀況,因為長年沒影響民眾日常生活才未被提出檢討。如今找到問題,鄉公所將會朝變更行政界線調整,免去更動戶籍的不便,也會全面清查有類似問題區域。
西湖鄉龍洞村5鄰歸龍洞村,土地卻在五湖村,村界模糊讓人納悶。 記者黃茹婷/攝影
分享
頭份鎮尖山里、竹南鎮公館里居民毗鄰而居,一巷之隔一邊是公館里、一邊是尖山里,尖山里福德祠與活動中心用地屬竹南鎮,但過去是由尖山里民的地主所捐贈,居民不分尖山或公館里,都會到福德祠參拜、參加活動中心活動。
外人常搞不清楚身在公館里還是尖山里,公館里民黃永發、胡全米表示,早期里民打110、119,勤務中心就曾搞錯負責單位,就連郵差也分不清,但久而久之就習慣,問題漸漸減少。
福德祠學生競圖 要土地公住好厝
2015-09-09 07:41:27 聯合報 記者陳秋雲/台中報導
土地公是傳統民間信仰,土地公的「房子」常常很制式,台中有場「福德祠學生競圖」,讓建築系所學生動腦筋為土地公蓋房子,以往
第一屆首獎得主張家慈的作品「盆栽廟」,提供社區田園綠美化的概念。 照片/大方廣人文美學協會提供
分享學生天馬行空點子無法落實,這次首獎將在蓋在台中市西屯區大河里,結合水湳經貿園區科技城,可能成為全國最時尚的土地公廟。
大方廣人文美學協會每兩年舉辦一次「福德祠學生競圖」,前兩屆是選定台中市一處福德祠作競圖標的,這次不一樣,要讓學生創意直接落實。市府表示,今年選定的西屯區大河里土地公廟,剛好就在水湳經貿園區,配合「台中中央公園(清翠園)」整體規劃,比賽後完成配地,即可動工。
大方廣人文美學協會指出,過去兩屆參賽選手有不少創新點子,但一般寺廟管委會接受程度低,多以「目前還不錯」婉拒,使得作品模型只能展示,別無他用。
今年由名家、建築師評審,還請里民代表第二輪投票,選出的首獎將在西屯區甘肅路口與甘河路口興建土地公廟,所處位置扮演中央公園的南向門戶,將成為水湳經貿園區的宗教地標。
日本建築名師團紀彥表示,原認為台中是典型全球化比其他亞洲城市走得更快的城市。但「福德祠學生競圖」計畫,讓他改變對台中的想像;對建築來說,土地公廟是世界最新也最古老的主題,「越是在地化,越能全球化」。
大河里長陳資源說,一再爭取以地易地興建土地公廟,用地取得一波三折,今年終於敲定可以配到191.5坪土地;里民的需求是蓋5樓廟宇,管委會有共識會盡量採用競圖的首獎,再以信徒需要微調。
豪宅建築師 自掏腰包辦競圖
土地公是傳統民間信仰,但不少土地公住的房子常因陋就簡;豪宅建築師戴育澤自掏腰包辦「福德祠學生競圖」,他說,動機很簡單,希望從競圖讓大家重視土地公廟。
新社區中正村第9鄰的土地公廟,矗立鄉間。 記者陳秋雲/攝影
分享
戴育澤是台中知名的豪宅建築師,他認為人住的房子這麼漂亮,但在相同區段土地公廟卻常鐵皮搭建,甚至為遷就都市發展、道路拓寬,常遭拆除、遷移,他曾看過土地公廟在河堤上,四周雜草叢生, 令人唏噓。
他規劃「福德祠學生競圖」活動,邀請具創意及理想的學子思考如何改善土地公廟周遭景觀,每次都有不少學生參加,腦力激盪。
新社區的文史工作者指出,建議參賽學生多到鄉間看土地公廟,例如新社區中正里9鄰的土地公廟簡單質樸,很有力量;另大南水頭的土地公廟,石砌而成的小廟厚實小巧,有在地人濃濃的感情,也代表在地信仰精神。
留住竹山竹文化 竹藝師開課
2015-09-09 07:41:34 聯合報 記者賴香珊/竹山報導
竹藝師邱錦緞(右二)動手示範竹編技法,讓學員觀摩學習。 記者賴香珊/攝影
分享隨著時代進步,傳統竹編技藝沒落,竹山鎮公所為延續在地竹文化,邀請國家級竹藝師邱錦緞開辦竹編課程,透過名匠加持,果然吸引民眾熱烈參與,讓「竹」漸消失的傳統工藝注入新活泉。
竹藝師邱錦緞說,竹編技藝簡單有趣,初步學習認知且熟練後,就能嘗試融入新元素,傳統也能很時尚,且製作過程不需耗費太多錢;只不過,每次創作動輒數小時,還得忍受被竹屑扎手的苦痛,想學有所成需要耐心和決心。
邱師承國寶級工藝家黃塗山,近年來更與日本設計工作室NENDO、Yii等品牌合作進軍國際,展現台灣特有竹編技法,呈現新潮又復古的竹椅創作,吸引有志之士到竹山拜師學藝。
「學竹編,首要步驟就是做竹篾。」邱錦緞要學員將竹管斜架於牆面,用竹青刮刀去除光滑表皮,接著把竹管剖成條狀後,再用定寬刀等工具整修竹篾寬度或厚度;如此繁複冗長的備材程序,有平靜學員思緒作用,磨練耐心和定性。
在地學員林佳儒說,看著竹材由粗變細又變薄,再運用技法彎曲編織成藝品,做中學能真切體會竹的多變性,讓人產生「竹還能怎麼變」的渴望;來自台北的傅姓學員則說,經專業匠師指導,了解如何跳脫傳統再創新,追求精益求精。
邱錦緞則說,抱持不藏私讓技藝傳承的心念,就是怕竹編會隨時代沒落失傳,期許學員習得工藝後,能持續創作精進,種子遍地開花,發揚延續在地竹工藝。
國標遇上重機搖滾「舞之饗宴」周六登場
2015-09-09 07:41:29 聯合報 記者莊旻靜/竹北報導
竹科貴妹妹國標舞社的一群凍齡美魔女,結合風尚騎士隊,將在周六開舞展,並以重機搖滾開場。 記者莊旻靜/攝影
分享下腰、倒掛等高難度動作,都難不倒竹科貴妹妹國標舞社,這群在竹科工作或與竹科人相伴的美魔女們,學習國標舞資歷不一,相同的是追求自我提升的態度,她們將與國標舞大師林文勇,12日舉辦「舞之饗宴」展演,不僅秀舞姿,也展現她們的人生態度。
「舞之饗宴」展演門票已販售一空,主辦單位優惠聯合報讀者,上「願景在地—新竹」臉書粉絲頁,在活動新聞下分享「我喜歡國標舞的理由」(字數不拘),即有機會獲得限量保留的2張門票。
上任蕙竹社長彭賽蕾學習國標舞已有6年時間,她回憶,當初學習跳舞確實有些難度,不過每次上課都覺得快樂,好心情也延續到生活中,不僅從內而外散發自然美感,藉由國標舞的「力、美、柔」運動,同時雕塑身材、訓練肌肉,讓她心態凍齡也增加「外在美」。
在國標舞界有「女神卡門」封號的賴姓女子,曾受憂鬱症之苦,一次在觀舞後,有了「想上舞台表演」的夢,投入國標舞界至今已有10年,因為曾演出卡門,令人驚豔而有此封號。她非科班出身,雖年幼曾學芭蕾,到再接觸國標,也曾中斷數十年時間,靠苦練與認真才有現今成績。
竹科貴妹妹國標舞社長鄭亭玉說,近來在竹科亦有一股國標舞風潮,讓這項運動更為盛行,練舞後,日常生活會注意挺直身材,也不會壓迫到身體臟器,更健康。
「舞之饗宴」展演12日將在新竹國賓飯店登場,結合風尚騎士隊、國標女神卡門、亞洲拉丁舞王黃博崴等,將以重機搖滾登場,這是國內國標舞界首度嘗試。林文勇也將與「女神卡門」合作新編曲目「火焰女神」,新竹文化扶輪社長林振玹、主辦人陳怡旋將結合蝶影舞蹈團,演出「森巴搖滾」,帶來不同視覺饗宴。
烏山頭水庫展櫻姿 南元農場水黃皮綻放
2015-09-09 07:41:25 聯合報 記者謝進盛/官田報導
烏山頭水庫河津櫻已提早綻放(圖);南元休閒農場內的水黃皮,今年也提早開花,讓遊客驚喜不已。 記者謝進盛/攝影
分享
「大熱天有櫻花!」才9月天,烏山頭水庫河津櫻已綻放,無獨有偶,鄰近的南元休閒農場水黃皮花也提早來報到,令遊客意外驚喜。學者表示,這是上月颱風肆虐,植物為了延續生命,展現本能繁殖,在極端氣候下,這種亂了時序的現象,將日益普遍。
烏山頭水庫河津櫻已提早綻放;南元休閒農場內的水黃皮,今年也提早開花(圖),讓遊客驚喜不已。 記者謝進盛/攝影
分享櫻花原本應在春天綻放,但烏山頭水庫櫻花公園的大片河津櫻,則開出粉紫色花瓣,隨風搖曳下更添浪漫。
「剛開始還以為是看錯了。」來自高雄的黃姓大學生騎機車載著女友欣賞水庫湖光山色,在櫻花公園小憩時,竟然發現櫻花開了,他笑說,起初還以為自己眼花,女友還回稱「你累了嗎?」後來兩人仔細一瞧,原來是真的,讓這趟旅行多了驚喜。
南元休閒農場企劃專員楊明也說,農場目前種植有近200株水黃皮,往年大概11月左右開出紫色花瓣,上月蘇迪勒颱風肆虐,不少枝葉遭掃落;最近發現長出新芽也提早開花,真的很少見。
「這是極端氣候,植物求生的本能。」國立嘉義大學園藝學系教授黃光亮說明,通常植物面臨不適合生長環境,為了延續生命、繁殖,就會展現本能開花延續後代;不論河津櫻、水黃皮情形都是如此,這是大自然間的奧妙。只是,若極端氣候頻傳,類似植物生理時鐘亂了套情形會更普遍。
至於明年水庫河津櫻花況是否會受影響,黃光亮說,仍要看植物母體恢復情況,只要有充分養分補充,很快就會恢復,不必擔心。
龍潭翁新統大屋 躺在古蹟急診室
2015-09-09 07:41:21 聯合報 記者葉臻/龍潭報導
翁新統大屋是傳統客家建築,極具保留價值。 記者葉臻/攝影
分享
屋齡110年的龍潭區翁新統大屋,前堂中脊在8月29日因連夜大雨倒塌,桃園市文化局昨天會同翁家人會勘,因前堂並非政府劃定的古蹟範圍,翁家人拒絕讓政府維修,也讓古屋成為「急診室裡的古蹟」。
翁氏第五代子孫翁茂興說,民國92年,家族中有人將祖傳的翁新統大屋申請為古蹟,翁家人雖有半數以上不同意,卻因為不知道公告1年後成立的時效,沒來得及抗議。
「政府應給我們合理的補償」,翁茂興說,翁新統大屋共有36個產權人,目前除了正廳及右一護龍部分列為古蹟外,屋內都還住人,他強調,政府原希望用容積移轉的方式補償,但對於非都市地帶並不划算,翁家人無法接受。
楊梅區道東堂玉明邸
屋塌沒法修 龍潭翁新統大屋是傳統客家建築,極具保留價值。前堂中脊(圖屋簷中段)在8月29日因為連夜大雨倒塌,卻因為產權問題遲遲無法修繕。 記者葉臻/攝影
分享
翁家子孫翁仁炫說,大屋內的木雕、石雕、磚雕、燕尾屋脊、泥塑、剪黏和交趾陶等,都是珍貴的歷史文物,翁家先祖翁新統曾任日據時期的龍潭坡區長,和南桃園的老屋「楊梅道東堂」,彼此還是姻親,並列南北客家莊的發源地,極具保存價值。
文化局技工沈建忠昨天也到現場,針對被雨水毀壞的前堂中脊等部分勘查後表示,翁新統大屋被列為古蹟的部分,已在去年用鐵皮、鋼樑等圍起,卻因為產權問題,遲遲不敢動工,而日前被雨水毀壞的前堂中脊,因並非桃園市畫定的古蹟範圍,暫時不能維修。
「古蹟有損壞的地方,當然是越快修越好」,他建議市政府可委託專業團隊,協助翁家人之間的產權糾紛、協助保障權益,而文史工作者也可以專責修復珍貴古蹟,讓古屋早日走出「急診室」。
道東堂雙堂屋 也是難兄難弟
有百年歷史的楊梅區鄭氏祖屋道東堂雙堂屋,與龍潭區的翁新統大屋一樣,都是「躺在急診室裡的古蹟」,因為產權問題和政府談不攏,遲遲無法被列入古蹟維修。
的地主,同意以協議價購方式,由市府買下土地,成立文化園區。 記者葉臻/攝影
分享
建於1912的道東堂雙堂屋,是客家庄在南桃園的根基之一,占地5000多坪,屬「二堂四橫屋」的客家四合院格局,在桃園少見,工藝、裝飾也保存完善,上門廳的雕刻有靠海防風的設計,後方建來擋北風的小山丘和前方的水池,顯示它是座官宦世家建築。
土地所有權人超過100人的道東堂雙堂屋,因為與政府間的產權問題談不攏,7月底開會後,部分鄭氏後代仍認為「屋子要修我們自己來,不需外人干涉」,雖然文化局有意列為文化資產,能否成功仍有變數。
而建於1927年的道東堂玉明邸,部分土地在去年被鄭氏後代賣給建商,險遭拆除,因為被文化局核定為暫定古蹟,逃過拆除命運,今年7月底,市政府文化局與地主達成共識,以協議價購方式,由市府買下土地,成立文化園區。
文史家表示,道東堂雙堂屋整棟建築,手工藝極為細緻,磚石土木結構不但是全手工,且都是以卡榫架構,一根釘子都不用,稀有性、藝術及歷史價值都很高,需要有專業人士修繕照顧,避免隨著風吹雨打,減損歷史價值。
公告版位
- Sep 09 Wed 2015 03:01
台灣百寶鄉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