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含反式脂肪? 成分標示要詳閱
【台灣醒報╱記者范捷茵╱台北報導】
2014.09.01 10:30 pm
反式脂肪標示為0,卻不一定代表「零含量」。在美國,食品每份反式脂肪若在0.6公克以下,即可稱為「零反式脂肪」食品,而台灣若每100公克超過0.3公克就須標示,法制漏洞恐增加民眾過量攝取的風險。專家呼籲,重視健康的消費者購買加工食品時,不僅要閱讀營養標示,更要注意成分標示。
專家指出,人造的反式脂肪透過植物油「氫化」,以增加油脂穩定性、延長保存期限並增加口感,但卻會產生反式脂肪酸,食用後將造成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LDL)增加,即使每天只攝取數公克,都有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美國甚至將反式脂肪與菸害危害列為相同等級。
十幾年前醫師發現反式脂肪對人體有害後,美國部分州政府早已禁止餐廳或烘焙坊添加反式脂肪。但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日前發現,市面加工食品多數仍添加反式脂肪,幾乎每10項產品就有1種驗出,包括罐頭濃湯、冷凍食品、甜點、醬料,但84%含反式脂肪的食品,卻在外包裝上標示「零添加」。
《舊金山紀事報》指出,由於法規明定每一份量食品反式脂肪低於0.6公克,可以不用標示,因此在CDC研究報告中,391項加工食品含有反式脂肪,卻有高達330項宣稱「零含量」。特別是洋芋片、餅乾這些「無法停嘴」的零食,消費者可能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不斷把反式脂肪吃下肚。
台灣7月正式上路的「市售包裝食品營養標示規範」修正草案,每100公克食品反式脂肪若超過0.3公克,無論天然或人造都必須清楚標示含量,但同樣的,0.3公克以下的商品可以不必加註標示。
因此,重視健康的消費者,購買西點、油炸或加工食品時,不能只讀營養標示,而是要在食品添加物中,尋找「氫化植物油」、「人工(造)奶油」、「人造植物奶油」、「反型脂肪」、「轉化脂肪」等關鍵字。
【台灣醒報╱記者范捷茵╱台北報導】
2014.09.01 10:30 pm
反式脂肪標示為0,卻不一定代表「零含量」。在美國,食品每份反式脂肪若在0.6公克以下,即可稱為「零反式脂肪」食品,而台灣若每100公克超過0.3公克就須標示,法制漏洞恐增加民眾過量攝取的風險。專家呼籲,重視健康的消費者購買加工食品時,不僅要閱讀營養標示,更要注意成分標示。
專家指出,人造的反式脂肪透過植物油「氫化」,以增加油脂穩定性、延長保存期限並增加口感,但卻會產生反式脂肪酸,食用後將造成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LDL)增加,即使每天只攝取數公克,都有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美國甚至將反式脂肪與菸害危害列為相同等級。
十幾年前醫師發現反式脂肪對人體有害後,美國部分州政府早已禁止餐廳或烘焙坊添加反式脂肪。但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日前發現,市面加工食品多數仍添加反式脂肪,幾乎每10項產品就有1種驗出,包括罐頭濃湯、冷凍食品、甜點、醬料,但84%含反式脂肪的食品,卻在外包裝上標示「零添加」。
《舊金山紀事報》指出,由於法規明定每一份量食品反式脂肪低於0.6公克,可以不用標示,因此在CDC研究報告中,391項加工食品含有反式脂肪,卻有高達330項宣稱「零含量」。特別是洋芋片、餅乾這些「無法停嘴」的零食,消費者可能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不斷把反式脂肪吃下肚。
台灣7月正式上路的「市售包裝食品營養標示規範」修正草案,每100公克食品反式脂肪若超過0.3公克,無論天然或人造都必須清楚標示含量,但同樣的,0.3公克以下的商品可以不必加註標示。
因此,重視健康的消費者,購買西點、油炸或加工食品時,不能只讀營養標示,而是要在食品添加物中,尋找「氫化植物油」、「人工(造)奶油」、「人造植物奶油」、「反型脂肪」、「轉化脂肪」等關鍵字。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