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健康管理/拿回健康的主控權
【經濟日報╱王欽堂】
2014.07.02 04:01 am
日前,衛生福利部公布了去年國人十大死因,除了癌症沒有意外地連續32年蟬聯榜首外,其中以糖尿病竄升到十大死因的第四名最為醒目,一般認為,國人飲食習慣西化及肥胖問題持續嚴重,是糖尿病患者激增的主要原因。除了癌症及糖尿病,如果再加上心血管疾病及腦血管疾病等,這前四名死因就包辦了所有死亡率的六成四。
代謝症候群 現代人大敵
在十大死因的前四名中,如果要找到一個它們的共同點或共同根源,那就是代謝症候群。幾周前,一份針對國人代謝症候群狀況的調查報告顯示,35歲以上的民眾有四成三的人完全沒有聽過代謝症候群,九成二不清楚代謝症候群是什麼,推估國人有近140萬中年人罹患代謝症候群,健康亮紅燈。
假日大賣場裡擠滿購物的人潮,各式各樣的物品或食品,不斷的透過各種包裝或展示向消費者招手,讓人進去後不想買都很難,特別是各種精美包裝的食品,不斷挑逗人的感官,考驗人性。
只有在生鮮區逗留的我,很快的來到結帳口處。前面一位身材明顯變形、和我年齡相仿的爸爸,將大包裝的零嘴和整打的可樂置上結帳台,在我的認知中,這些都不是食物,都沒有可能吃到任何營養素,心想如果這就是他們家裡的三餐食物,就真令人擔心。
住家附近陸續開了幾家獨立藥局,偌大的招牌上打出「慢箋送到府」的服務,標榜由藥師親自將慢性病處方箋的藥物送到家裡的服務,對照幾日前媒體報導,各醫療院所及藥局紛紛競食一年700億慢箋的大餅,我是真實目睹這個盛況。
然而,方便的慢箋到府服務,到底對民眾是好,還是壞呢?如果因為更親切便民的服務讓病人不中斷藥物而能妥善治療,不是應該的嗎?中斷藥物才不應該啊。這可能似是而非、只對一半。
因為開立處方給你的醫師,除了要你認真吃藥、記得回診或記得拿慢性病處方箋到藥局持續拿藥外,似乎沒有告訴你,你什麼時候可以停藥。
這引發一個思考,依照目前主流醫學的思惟,慢性病是無法根治的,是要用藥物控制的,因此如果你患的是慢性病像高血壓、糖尿病這類慢性病,就要一直吃藥,因此,慢性病處方箋就是要讓你方便持續吃藥的設計。
改變生活形態 過得健康
應酬時,常常看到友人面對眼前誘惑的美食時,拿出降血糖藥物吞食。
克服人性終究比吞食藥物困難,寧可被藥物綁架也不想要從飲食或生活形態的改變,來擺脫藥物的控制,難怪國人一年要吃掉700億元的慢性病處方箋。
要如何改變現況呢?很難,因為這涉及諸多議題,包含醫療政策、醫學教育、民眾的保健知識、行為認知等。
日前媒體報導,新加坡精神科醫師建議該國政府醫療單位,正式將網路與行動裝置成癮所產生的相關症候列為「心理失調」,加入其他國家行列,對抗這種不斷惡化的問題。
這是典型科技所帶來影響人類健康的案例,各種困擾現代人的症候群症狀、失調等不斷出現,可以預期類似這種不是疾病、卻是很多疾病前兆的症候群、失調等將會愈來愈多。而醫學上遇到一些病人主訴的症候,只要是主流醫學還無法歸類為疾病名稱者,就會將之命名(或發明)為某某症候群、失調等,當然藥廠也樂於積極為它開發「新藥」。
均衡飲食 不讓疾病上身
一位立法委員因案服監,一段時間出來後,整個人在電視上看起來消瘦清爽,和入監前完全判若兩人。和朋友開玩笑說,進去裡面會救他一命,這也許不難理解。
回想自己年輕當兵的時候,起居活動規律,用餐時間正常且五菜一湯營養均衡,沒有飲食過量問題,也沒有什麼零食可吃,因此,記得當時同袍中很少人身材會走樣變形或生病的。
肥胖和營養失調已經是全民大敵,而其共同點都是生活習慣不良而規律健康的生活習慣,對一個人健康的影響甚鉅,然而,這種一個人健康的基本條件,對現代人又像是不容易的奢求。
我們應該把健康交給醫療體系,或交給慢性病處方箋,還是交給自己,相信答案已經非常清楚了。
(作者是哈佛健診健康管理事業董事長,本專欄隔周三刊登)
【經濟日報╱王欽堂】
2014.07.02 04:01 am
日前,衛生福利部公布了去年國人十大死因,除了癌症沒有意外地連續32年蟬聯榜首外,其中以糖尿病竄升到十大死因的第四名最為醒目,一般認為,國人飲食習慣西化及肥胖問題持續嚴重,是糖尿病患者激增的主要原因。除了癌症及糖尿病,如果再加上心血管疾病及腦血管疾病等,這前四名死因就包辦了所有死亡率的六成四。
代謝症候群 現代人大敵
在十大死因的前四名中,如果要找到一個它們的共同點或共同根源,那就是代謝症候群。幾周前,一份針對國人代謝症候群狀況的調查報告顯示,35歲以上的民眾有四成三的人完全沒有聽過代謝症候群,九成二不清楚代謝症候群是什麼,推估國人有近140萬中年人罹患代謝症候群,健康亮紅燈。
假日大賣場裡擠滿購物的人潮,各式各樣的物品或食品,不斷的透過各種包裝或展示向消費者招手,讓人進去後不想買都很難,特別是各種精美包裝的食品,不斷挑逗人的感官,考驗人性。
只有在生鮮區逗留的我,很快的來到結帳口處。前面一位身材明顯變形、和我年齡相仿的爸爸,將大包裝的零嘴和整打的可樂置上結帳台,在我的認知中,這些都不是食物,都沒有可能吃到任何營養素,心想如果這就是他們家裡的三餐食物,就真令人擔心。
住家附近陸續開了幾家獨立藥局,偌大的招牌上打出「慢箋送到府」的服務,標榜由藥師親自將慢性病處方箋的藥物送到家裡的服務,對照幾日前媒體報導,各醫療院所及藥局紛紛競食一年700億慢箋的大餅,我是真實目睹這個盛況。
然而,方便的慢箋到府服務,到底對民眾是好,還是壞呢?如果因為更親切便民的服務讓病人不中斷藥物而能妥善治療,不是應該的嗎?中斷藥物才不應該啊。這可能似是而非、只對一半。
因為開立處方給你的醫師,除了要你認真吃藥、記得回診或記得拿慢性病處方箋到藥局持續拿藥外,似乎沒有告訴你,你什麼時候可以停藥。
這引發一個思考,依照目前主流醫學的思惟,慢性病是無法根治的,是要用藥物控制的,因此如果你患的是慢性病像高血壓、糖尿病這類慢性病,就要一直吃藥,因此,慢性病處方箋就是要讓你方便持續吃藥的設計。
改變生活形態 過得健康
應酬時,常常看到友人面對眼前誘惑的美食時,拿出降血糖藥物吞食。
克服人性終究比吞食藥物困難,寧可被藥物綁架也不想要從飲食或生活形態的改變,來擺脫藥物的控制,難怪國人一年要吃掉700億元的慢性病處方箋。
要如何改變現況呢?很難,因為這涉及諸多議題,包含醫療政策、醫學教育、民眾的保健知識、行為認知等。
日前媒體報導,新加坡精神科醫師建議該國政府醫療單位,正式將網路與行動裝置成癮所產生的相關症候列為「心理失調」,加入其他國家行列,對抗這種不斷惡化的問題。
這是典型科技所帶來影響人類健康的案例,各種困擾現代人的症候群症狀、失調等不斷出現,可以預期類似這種不是疾病、卻是很多疾病前兆的症候群、失調等將會愈來愈多。而醫學上遇到一些病人主訴的症候,只要是主流醫學還無法歸類為疾病名稱者,就會將之命名(或發明)為某某症候群、失調等,當然藥廠也樂於積極為它開發「新藥」。
均衡飲食 不讓疾病上身
一位立法委員因案服監,一段時間出來後,整個人在電視上看起來消瘦清爽,和入監前完全判若兩人。和朋友開玩笑說,進去裡面會救他一命,這也許不難理解。
回想自己年輕當兵的時候,起居活動規律,用餐時間正常且五菜一湯營養均衡,沒有飲食過量問題,也沒有什麼零食可吃,因此,記得當時同袍中很少人身材會走樣變形或生病的。
肥胖和營養失調已經是全民大敵,而其共同點都是生活習慣不良而規律健康的生活習慣,對一個人健康的影響甚鉅,然而,這種一個人健康的基本條件,對現代人又像是不容易的奢求。
我們應該把健康交給醫療體系,或交給慢性病處方箋,還是交給自己,相信答案已經非常清楚了。
(作者是哈佛健診健康管理事業董事長,本專欄隔周三刊登)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