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塵爆 爆出醫療血汗問題
2015-07-02 01:45:44 聯合報 林志潔/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副教授(新竹市)、 胡方翔/苗栗為恭醫院內科部主任(苗縣頭份)
八仙粉塵爆燃災難,造成嚴重傷亡,醫療機構過度負荷。在社會關注傷者漫漫復健長路之餘,這樣的大型災難事件,卻也直接反映了我國醫護人力的長期不足、醫療勞動正義的問題嚴重。

台灣健保制度實施後,醫療市場競爭劇烈、爭食健保總額大餅,中小型私立醫院近半倒閉,現約六成的醫師受雇於醫院,而非獨立開業或服務基層醫療。醫院大型化與財團化的結果,唯有資本家能負擔昂貴的土地、醫材與設備成本,醫師除受僱外別無他途。我國醫師已走向勞動者命運,卻無法享有基本勞動條件,血汗醫院的人力流失是必然結果。

勞委會曾針對全台五十家醫療院所的勞動條件進行專案檢查,有十六家醫院違法,共違反卅件,比例為三成二,其中以超時工作及未按比例給假為大宗。護理等醫事人員從開始逐步納入勞基法保障,迄今逾十八年,還是如此血汗,尚未納入的受雇醫師更是過勞。住院醫師在不斷爭取下終將納入勞基法,而僅剩受雇的主治醫師仍為責任制,無限責任等於無盡血汗,不僅主治醫師提早退出職場指日可待,國人的醫療安全與醫療品質更岌岌可危。

醫療服務非一般商業的消費服務,醫護常年廿四小時無休,對象為變化中的病人,具高度不確定性,須靠護理及其他醫事與行政團隊輔助完成。這是一個以「人」來照護、醫治「人」的勞力密集工作,所提供的照護既不能事先儲備、無法保留、更無法行銷。醫療照護需被動等待病人前來就醫才能開始執行,醫療照護的內容又涉及被照護對象的生命與健康等人身重大權益,這都造成醫療服務或人力資源的不可儲存性,增加醫事人員調度的難度。

醫療服務業的特性如此,而我國健保的設計和架構卻欠缺勞動成本的估算,且在總額成本考量下,動輒刪減人力,加上無法落實轉診制度,醫學中心或醫療集團過度擴張,醫護集中大醫院,而大醫院有業績與營利績效壓力,又有社會人口結構變遷,醫療需求上升等問題,在在使得醫護工作超時爆表為常態。

此次塵爆事件,若仍以原來的健保總額給付制度,造成醫療給付點值稀釋與事後核刪,不免重蹈高雄氣爆案件之結果。何況,醫護人力本就不足,被緊急召回後,無替補人力,亦無從補休假,如此密集勞動、惡性循環,我國健保的外在美名,不過是築於血汗醫護前仆後不繼的窘境下而已。

衛福部與醫療院所若繼續放任情況惡化,僅在醫療糾紛的個案中,把矛頭指向法律和司法,要求修法,實在是既不治標更無法治本的表面行動。如何改善健保的分配制度,如何課予大型醫院和財團醫院更高的責任,提升醫院受僱醫護的勞動條件,才是整個醫護人力不足的核心。若主管機關繼續坐視不管,醫師們該團結向財團醫院、向健保、向政府以行動力挽狂瀾、堅持專業自主、保障勞動權益,確保醫療品質與病患的醫療安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