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日報社論/稅收成長鈍化的警訊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8-01-16 00:34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財政部日前公告去(106)年全國實徵稅收淨額2兆2,326億元,超出預算數將近780億元,創下歷年新高紀錄;但就成長幅度而言,僅較前年稅收增加85億元,微幅成長0.4%,卻是金融海嘯以來成長最低的表現。如加計還在途中1月將陸續進帳的貨物稅與關稅等稅款,估計全年稅收比預算數超徵960億元,也代表從民國103年起連續三年超徵1,000億元的紀錄,確定就此打住。此一現象背後透露的是,財政極可能轉趨惡化的警訊,值得關注。
以個別稅目觀察,包括國稅的贈與稅,以及土增稅、地價稅、房屋稅、使用牌照稅等地方稅都明顯增加,其中地價稅、證交稅與贈與稅均有一成以上的漲幅,但地價稅和房屋稅增加是因為近年地方政府調高房地持有稅的稅基所致。
而贈與稅收入之所以較上年增加75億元,再創新高,主要是因為去年中稅率調高一倍,使得部分納稅人基於租稅規劃或節省稅負,提早贈與而有大額稅款入帳。由此觀察,贈與稅未來只會明顯減少,而地方稅則因為今年底有地方選舉,地方政府必然以減稅方式討好民眾,爭取選票,從目前已經有部分地方政府已調降地價稅的公告地價和房屋稅的路段率或囤房稅的稅率來看,地方稅今年極可能不增反降。
菸酒稅增加是因為去年為籌措長照財源而提高菸稅的短期現象,未來因為走私增加或抽菸人口減少,也可能出現稅收反轉的情形,進而導致長照財源的萎縮。證券交易稅則因去年台股持續站穩萬點,全年稅收金額將近900億元,比前一年增加190億元,增幅達27%,但仍低於歷史高峰紀錄甚多;隨著國際股市紛紛攀至新高,投資人居安思危的考量下,證交稅今年恐怕也難以明顯增加。
至於稅收減少的項目,最受關注的是綜所稅,去年實收淨額僅有4,805億元,較上年減少154億元,雖然財政部解釋主因是結算申報的自繳稅款與退稅金額增加,及利息、權利金所得扣繳稅款減少所致,但也反映國人所得停滯成長的事實,以及104年才實施的富人稅和股利所得扣抵率減半措施可能造成稅基外移的衝擊,因此今年綜所稅恐怕難以增長。
另外,營所稅實收淨額約5,009億元,較上年減少近100億元,財政部說是因為企業去年出現巨額減稅金額,但也顯示租稅優惠有增無減導致稅收損失,營所稅的成長可能也到了強弩之末。
此外,行政院目前送審的稅改方案,將對股利所得減稅,初估可能減少69億元稅收,加上107年預算訂得比去年高,可以預期稅收超徵的額度一定比106年度少,稅收極可能在今年出現短徵,並成為長期負成長的起點。
本來,稅收超(短)徵是實際徵收數和預算數比較所得的結果,超(短)徵可能是編列預算時假設的經濟成長率數字失準或有些變數沒有掌握所致,並不足以作為財政狀況改善或惡化的絕對指標,也不代表財政有盈餘或赤字,然而各級政府原先的預算編列超過2,000億元的赤字,因此稅收超徵數仍不足以彌補預算赤字的一半,政府累積的債務最後還是增加。
更嚴重的是,106年度稅收的預算是參考前三年稅收都超徵千億元的情況,從而在樂觀的假設下編列,支出預算數當然也就從高編列,則106年實際稅收只比前年微幅成長,顯然106年的實際財政赤字額度應比前年更高,代表實際上財政已經轉趨惡化。
而去年7月施行的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四年期程編列4,200億元的預算,加上長照支出逐年驟增,今年和未來的稅收成長又極可能鈍化,可以預期的是,赤字又將有增無減,財政狀況將更加惡化。我們希望政府能正視以上警訊,及早提出正確有效的因應方案。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8-01-16 00:34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財政部日前公告去(106)年全國實徵稅收淨額2兆2,326億元,超出預算數將近780億元,創下歷年新高紀錄;但就成長幅度而言,僅較前年稅收增加85億元,微幅成長0.4%,卻是金融海嘯以來成長最低的表現。如加計還在途中1月將陸續進帳的貨物稅與關稅等稅款,估計全年稅收比預算數超徵960億元,也代表從民國103年起連續三年超徵1,000億元的紀錄,確定就此打住。此一現象背後透露的是,財政極可能轉趨惡化的警訊,值得關注。
以個別稅目觀察,包括國稅的贈與稅,以及土增稅、地價稅、房屋稅、使用牌照稅等地方稅都明顯增加,其中地價稅、證交稅與贈與稅均有一成以上的漲幅,但地價稅和房屋稅增加是因為近年地方政府調高房地持有稅的稅基所致。
而贈與稅收入之所以較上年增加75億元,再創新高,主要是因為去年中稅率調高一倍,使得部分納稅人基於租稅規劃或節省稅負,提早贈與而有大額稅款入帳。由此觀察,贈與稅未來只會明顯減少,而地方稅則因為今年底有地方選舉,地方政府必然以減稅方式討好民眾,爭取選票,從目前已經有部分地方政府已調降地價稅的公告地價和房屋稅的路段率或囤房稅的稅率來看,地方稅今年極可能不增反降。
菸酒稅增加是因為去年為籌措長照財源而提高菸稅的短期現象,未來因為走私增加或抽菸人口減少,也可能出現稅收反轉的情形,進而導致長照財源的萎縮。證券交易稅則因去年台股持續站穩萬點,全年稅收金額將近900億元,比前一年增加190億元,增幅達27%,但仍低於歷史高峰紀錄甚多;隨著國際股市紛紛攀至新高,投資人居安思危的考量下,證交稅今年恐怕也難以明顯增加。
至於稅收減少的項目,最受關注的是綜所稅,去年實收淨額僅有4,805億元,較上年減少154億元,雖然財政部解釋主因是結算申報的自繳稅款與退稅金額增加,及利息、權利金所得扣繳稅款減少所致,但也反映國人所得停滯成長的事實,以及104年才實施的富人稅和股利所得扣抵率減半措施可能造成稅基外移的衝擊,因此今年綜所稅恐怕難以增長。
另外,營所稅實收淨額約5,009億元,較上年減少近100億元,財政部說是因為企業去年出現巨額減稅金額,但也顯示租稅優惠有增無減導致稅收損失,營所稅的成長可能也到了強弩之末。
此外,行政院目前送審的稅改方案,將對股利所得減稅,初估可能減少69億元稅收,加上107年預算訂得比去年高,可以預期稅收超徵的額度一定比106年度少,稅收極可能在今年出現短徵,並成為長期負成長的起點。
本來,稅收超(短)徵是實際徵收數和預算數比較所得的結果,超(短)徵可能是編列預算時假設的經濟成長率數字失準或有些變數沒有掌握所致,並不足以作為財政狀況改善或惡化的絕對指標,也不代表財政有盈餘或赤字,然而各級政府原先的預算編列超過2,000億元的赤字,因此稅收超徵數仍不足以彌補預算赤字的一半,政府累積的債務最後還是增加。
更嚴重的是,106年度稅收的預算是參考前三年稅收都超徵千億元的情況,從而在樂觀的假設下編列,支出預算數當然也就從高編列,則106年實際稅收只比前年微幅成長,顯然106年的實際財政赤字額度應比前年更高,代表實際上財政已經轉趨惡化。
而去年7月施行的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四年期程編列4,200億元的預算,加上長照支出逐年驟增,今年和未來的稅收成長又極可能鈍化,可以預期的是,赤字又將有增無減,財政狀況將更加惡化。我們希望政府能正視以上警訊,及早提出正確有效的因應方案。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