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報社論/天花亂墜的「公共化」,都成了「綠化」
2018-01-16 00:03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公廣集團董事長陳郁秀(圖)運作下,華視總經理郭建宏被拔除職務,掀「台獨三台」風波...
公廣集團董事長陳郁秀(圖)運作下,華視總經理郭建宏被拔除職務,掀「台獨三台」風波。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近日將強行通過《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將水利會改制為公務機關,把人事改為「官派」;此舉除了引發農田水利會反彈,許多農經及水利學者也連署反對。蔡政府辯稱,水利設施是「公共資源」,水利會改為公務機關才更合理。這樣的說詞似是而非,除暴露民進黨的私心,更顯示「公共化」已被蔡政府拋在腦後。

現代民主國家的發展,已不再相信「萬能政府」可以管理一切國家事務,因而主張將一些關係特定群體的事務交由這些群體自行協商管理,這正是「公民社會」概念的由來。亦即,在公與私之間,在政府與個人之間,應存在許多不同的公民組織或團體,由其成員管理社群的共同事務。過去,民進黨是「公民社會」的倡議者;現在蔡政府卻反其道而行走向大權一把抓,更到處插手或收併社會團體或公法人組織,踐踏它早年的理想。

在野的時候高呼「公共化」,執政時卻大力推動「國家化」,以遂行政治上的「綠化」為目標;這樣的「三段論」,正是民進黨把國家資源當成政黨私庫管理的謀略。正當蔡英文總統以「轉型正義」之名清算國民黨早年「國庫通黨庫」的舊帳,但蔡政府現在做的事,其實是如出一轍。在台灣民主化卅年之後,這樣的倒退作法,更顯不堪。

諷刺的是,水利會長最初也是「官派」,在蔣經國時代「還政於民」,把它改為農民互選。萬萬沒想到,正在大家追念蔣經國之際,蔡政府竟然出此絕招,不僅將水利法「修惡」,還一舉「修退」了卅多年。水利會一旦改制成「公務機關」,對民進黨而言,立刻多了全台十七個農田水利會的各色「官職」可供分派,讓地方綠營親信進占,使水利會成為民進黨的選舉樁腳,這可能是蔡政府要急急在這次臨時會修法的原因。如此一來,台灣的民間社會與「公共化」,又掉入了另一個深淵。

水利會改官派的命運,看看公視和華視亦可印證。一九九八年政府成立公共電視,是為了提供民眾免於商業汙染及政治偏見的媒體服務,這是「公共化」的目標。但在民進黨第一次政黨輪替後,公視的公共本質逐漸變調,包括人事任命及節目內容都逐漸走向「綠化」的不歸路,以致在第二次政黨輪替時出現董事會三年難產的現象。二○○六年,華視也被納入「公廣集團」旗下,和公視並列,但也漸漸遭到政治染指,「公共媒體」變得有名無實。

日前,在公廣集團董事長陳郁秀運作下,華視總經理郭建宏被拔除職務,郭建宏憤而反擊,聲稱華視、公視已相繼淪為民視的附庸,成為台獨人士民視董事長郭倍宏口中所謂的「台獨三台」。且看其中的變化軌跡,先是以「公共化」為名,成立國家預算補助的公視和華視;繼又透過黨派化的人事任命,讓兩家電視台從本質上「綠化」;接下來,再利用派系政治及裙帶關係的交互作用,讓公廣集團旗下公共電視聽命於獨派的民視,藉此完成「公共電視台獨化」的目標。

試想,「公共化」與「黨派化」、「台獨化」原本是互相背反的概念,但經過民進黨政府的妙手接合,竟然可以一氣呵成,完成了矛盾的無縫接軌。公視和華視若因此喪失了「公共化」的初衷,這不僅是國家電視遭到民進黨竊取,也是民主遭到蔡政府閹割。公廣集團董事長陳郁秀是蔡政府任命,蔡總統可以裝作若無其事嗎?或者,陳郁秀所做所為,就是在執行蔡政府的旨意?

卅多年前,蔣經國取消水利會長官派將權力下放給地方,這是「還政於民」。卅年多年後,蔡英文收回水利會的自治權,這是「奪政於民」。用謊話連篇的「公共化」來達到「綠化」的目標,居然也能自稱「改革」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