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網辦理臨終規劃! 這5家新創公司協助我們優雅告別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1-16 07:36聯合新聞網 創新拿鐵


文/戴羽

生老病死為人生必經階段,但是,創新的浪潮,很多時候都沒有觸及最後一個階段。難道是因為我們都避免談論死亡,因此,這裡並沒有任何值得投資的商機?本文將帶你看看,這五家新創企業,如何改變我們對死亡的看法。

本文五大重點:1. 寫好遺囑,其實不用花大錢。2. 了解自己想要的,積極為無可避免的一刻準備。3. 提供全面的服務,牽著家屬的手逐步走過悲傷時刻。4. 讓殯葬價錢透明化,協助客戶做更好的選擇。5. 改變人們對死亡的看法,讓逝去的人以植物重生。


在全世界都強調創新的時候,殯葬業卻一直維持傳統的經營方法。但隨著人口老化越來越嚴重,需要服務的人口增加,殯葬產業也開始得到新創公司的注意。根據內政部的數據,殯葬業在台灣每年產值約有600億元。而在美國,這個數字更高達180億美元。

而且,隨著數位原生世代的成長,新創業者瞄準他們這一代人習慣由網路取得資訊,決定為這個目前還大致維持不變的產業,加入新的創意。

1. 寫好遺囑,其實不用花大錢

在面對死亡時,人們最在意的往往是留在這個世界的親友。因此,為了能夠繼續保障他們的生活,人們選擇立下遺囑,將生前的財物留給需要的人。

但是,立遺囑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若不想花錢找律師協助,那就要懂得一堆相關法令,才不會導致遺囑不合法。更麻煩的是,如果要修改遺囑,就要大費周章的將之前整個流程再走一次。

美國線上遺產規劃公司 Willing,決定要簡化遺囑處理。因此,它們提供線上服務,讓用戶能夠直接在網路上建立遺囑。除了遺囑之外,Willing 也提供用戶在線上填寫授權書(授權他人執行遺囑)、醫護事前指示(在當事人病危或昏迷情況下,該如何處理的指示)等不同的法律文件,讓用戶能夠一站式處理所有的文件。更重要的是,在用戶改變主意或有新想法時,他們立即可以上網修改這些文件。

溝通二次元/掌握聽覺力 簡報效果加乘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1-16 05:08經濟日報 湛明暉


提案簡報、是人際溝通中的一種,屬於視聽雙符號型態的溝通類型。

然而一般人進行提案簡報時,多半只重視服裝儀態,以求呈現出專業的視覺形象,卻很少注意說話聲音的掌握,忽略了聽覺和視覺一樣,都需要專業的表現,才能產生加乘的溝通效果。

無庸置疑,視聽二元素之間的交互運作愈完整,溝通的效益才能夠愈完善。問題是:聲音究竟該怎樣進行專業表現?

針對主持、配音等口語工作人員,聲音是一種表演、是引導聽眾進入某種氛圍的工具,在技巧及情緒的運用上會比較花俏多變。對於提案簡報人員而言,聲音是說服、獲取客戶信賴的工具,並不需要太多樣的技巧,重點是要能傳達出理性、智慧、可靠的感覺。

影響聲音專業感,第一個是發音部位。

除非是專業口語工作人員,否則平常人說話慣用的發音共鳴腔只有四個,每種方式各有優缺點,分析如下:

鼻腔音溫暖柔和,適合櫃台接待、客服、幼教老師,但過頭就成了娃娃音或大舌頭音,顯得幼稚古怪,專業感及信賴度立刻打折扣。

口腔音理性清晰,是簡報、導覽、新聞報導最常使用的發聲方式。控制得宜時,此種發音法聽起來聰明伶俐,控制不當時則顯得冷漠官腔,或是咄咄逼人。

喉腔音誠懇感性,所有的慈善勸募工作幾乎都使用此種發音方式。但假如太過低沉沙啞時,會令人覺得你是不是喉嚨有痰,或嘴裡含了顆滷蛋。胸腔音渾厚有力,是最有權威感的發音方式,適合談判或發號施令。但說話音量過於有力或措辭較強硬時,則會顯得太過強勢,具有侵略性。

第二個影響聲音專業感的是語調起伏及抑揚頓挫,也就是音韻。

簡報最常見的音韻問題有三個,分別是上揚語調、壓低語調與平淡語調。

很多簡報者為了吸引對方注意,說話時刻意拉高音調,甚至每句話的結尾語調都是往上揚的,以為朝氣蓬勃活力四射,殊不知剛好相反,這樣給人的感覺是缺乏自信,嚴重時甚至有挑釁的味道,因而被列為最不適合商務溝通的語調之一。

相反的、有些資歷尚淺的人喜歡刻意壓低聲音,認為語調低沉可表現出老成持重的權威感,這樣明顯造作的聲音與姿態,其實是非常不利於營造和諧的對話關係。至於缺少起伏變化的平淡語調,不是讓人覺得置身事外缺乏熱情,就是太過拘謹缺乏膽量,都會損及專業形象。

第三個影響聲音專業感的是說話速度。

一般提案簡報的說話速度,建議每分鐘約在250~280字之間。因為有四分之三的人,在簡報開始60秒之內沒聽到重點就會分心。所以不要考驗聽者的耐心,講話速度切勿太慢,並且在一分鐘之內切入簡報重點。但也不要為了擔心對方的耐心而拼命衝刺,講話速度太快容易造成發音不完整,語意不清、對方聽不明白的下場,必然無法達成簡報溝通最重要的目的──說服。

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亞伯特.麥拉賓(Albert Mehrabian)研究指出,人際溝通中包含「態度/形象、聲音、溝通內容」三部分,其影響力占比分別是肢體語言55%,聲音腔調38%,談話內容7%。聲音如果運用錯誤,溝通幾乎就不及格了,所以提案簡報除了要有視覺力、更不可忽略聽覺力,才能強化說服力。(作者是世訊整合行銷傳播創意總監)

點子農場/後真相的知識商機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1-16 05:08經濟日報 吳仁麟


《戰亂與革命中的東北大學》這本書是朋友送的新年禮物,拿到書的那一刻,忽然想起兩年前曾經到瀋陽造訪過東北大學。記得當時出發之前朋友提過,有一群東北大學的校友在1949年前後來到台灣,這本書寫的該就是這些人的共同記憶。

1923年,張作霖和張學良父子創辦了東北大學,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經費最多,師資條件最好的大學,每年所擁有的預算是排名第二北京大學的三倍。

1931年,918事變之後東北大學開始在戰亂中流離,經歷八次的遷徙,走了18年的流亡路,直到中共建國才結束其顛沛流離的命運。邊讀著,書裡的故事情節,許多似曾相識的人事地物景一一閃過腦海。

那些在1949年前後來台的東北大學菁英多半已淍零,這些長輩在台灣一待就超過半個世紀,把青春和精力都給了這塊土地,最後也被埋入台灣的泥土裡。這是當年從中國大陸來台、200多萬人的共同人生,更造就了兩塊土地千絲萬縷的緊密相連。

然而,因為長年來兩岸政治對立,台灣對中國的認知不斷反思與演化,甚至對社會和經濟發展都造成重大影響。這種因國族認同造成的對立也造就兩岸不同的人文風景,即使同文同種,兩個社會主流價值卻看來完全沒有共識。特別只要涉及兩岸政治的任何話題,各自的主張就完全反應出「後真相(post-truth)」的特質。

去年,「後真相」這個名詞被《牛津英語詞典》選為2016年的年度詞彙,根據牛津詞典統計,post-truth在2016年的使用率比前一年增長了2000%。「後真相」的意思是「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就如同談論兩岸關係時,統一和獨立永遠是各自社會裡音量最大的意見,這樣的態度也一直是彼此對話的基礎。

更通俗的說,所謂的「後真相」就是只問立場不問是非,英國脫歐和川普當選美國總統都被視為是某種「後真相」現象。這個源自政治領域的名詞甚至已經成為全球的流行。

有趣的事,在這樣的「後真相」大氣候下,這幾年來竟然在大陸催生出「邏輯思維」這樣的節目,而且聲勢愈來愈強,甚至在兩岸打開了一個從未有過的「知識消費市場」。

從2012年開始,原本在媒體任職的羅震宇開始在網路上每周開講「邏輯思維」。他以單人脫口秀的方式談天說書,談話的內容鎖定商界的企業人,把各種知識養分轉化成賺錢的能量,很快的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吸引到廣大的粉絲族群。

今天,這個節目除了名利雙收更是成了兩岸菁英爭相追捧的知識充電器,在台灣也擁有不少粉絲。2015年底,「邏輯思維」宣布將連續20年舉辦跨年演講,在每年的12月31日晚上一口氣講四個小時講到隔年的1月1日。當全世界都在煙火酒肉和歌聲舞影中跨年,這個節目用特立獨行的姿態向全世界放話,不管時代變得如何,總會有一群天天向上的菁英人士選擇學習和成長的生命情調。

在今年的跨年演講裡,羅振宇透過電視和網路視頻解析「後真相」現象。那看來是個充滿隱諭的畫面,當世界愈來愈「後真相」,市場對於知識的渴望和迫切性其實更加強烈,這也許是造成這個節目火紅的關鍵原由。

對台灣某些知識菁英來說,天天從網路上吸收中國的知識養分已成為一種習慣,這是否也正為台灣本地知識市場慢慢養出新的可能和商機?

(本專欄每周一刊登)

經濟書坊/大小數據合體 行銷指南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1-16 05:08經濟日報 馬汀.林斯壯 (Martin Lindstrom)


大數據必須以人為本,歡迎來到小數據世界。

一位任職於Google的消息人士曾向我坦承,儘管全世界差不多有30億的人上網,七成線上購物者每天都會瀏覽臉書,每分鐘有300小時的視訊影片上傳到YouTube,而且全世界九成的資料都是在過去兩年內產生,但是Google能夠掌握的消費者資訊還是很有限。

沒錯,搜尋引擎可以偵測不尋常的關聯性(非因果關係)。我的消息來源告訴我,軟體可以根據人們打字以及打錯字的數量來評估他們的感覺,精確率70%;也可以根據人們打字時使用全部大寫功能的頻率來判斷他們的信用等級,精確率79%。

這些數據看起來非常驚人,但是Google也領悟到,對於和「人」有關以及驅策人的種種動機,它幾乎一無所悉,因此他們正延請顧問來做那些研究小數據的人已經耕耘數十年之久的工作。

一如某位分析師曾對我說:「有鑑於管理階層不知道該拿大數據怎麼辦,於是每個人都在尋覓大數據的下一步,而解答就是小數據。」

華通明略(Millward Brown Vermeer)最近啟動了Marketing2020調查研究,這是最全面的行銷領導研究之一,其中包括與350位以上的執行長、行銷長及代理商龍頭進行深度訪談。作家馬克.迪斯恩.阿龍斯(Marc de Swaan Arons)、法蘭克.范登德里斯特(Frank van den Driest)和基斯.威德(Keith Weed)等人發現,許多行銷組織都迷失了方向,這並不令人意外。

這幾位作家在《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一篇文章下了結論,假如資料與分析屬於「思考」類,內容、設計與生產研發歸為「執行」類,那麼致力於消費者參與和互動的行銷人員就是「情感」類。他們認為這三種要素缺一不可。簡單來講,21世紀行銷的生存與成功之道,莫過於整合線上與線下資料,也就是把大數據與小數據合而為一。

(摘自《小數據獵人》,寶鼎出版)

策略行銷/賴淑芬 點到面做大曼都版圖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1-16 05:08經濟日報 何秀玲


曼都集團董事長賴淑芬。 圖/經濟日報提供
曼都集團董事長賴淑芬。 圖/經濟日報提供
21位美髮設計師魚貫入場,一一秀出他們精心設計的各式髮型,他們是從208件作品中挑出的菁英設計師,這場年度髮藝競賽作品走秀,由曼都集團董事長賴淑芬親頒冠軍首獎,掀起全場高潮…。
曼都在2016年成立第50周年,當年創辦人賴孝義創業資金還是跟親戚朋友調度而來,如今已是擁有美髮、醫美整型、食品科技的大型集團。

二代接班 傳承企業精神
賴淑芬在曼都集團50周年慶祝酒會時,聊起父親賴孝義的創業之路,語氣充滿驕傲。

50年前賴孝義從苗栗來到台北打拚,在美髮行業當學徒,「在當年,美髮行業是被人瞧不起的。」後來賴孝義在信義路四段創立曼都第一家店,當時資本額50萬元,創業費用還是跟親戚朋友借來;賴淑芬表示,當年雖然來不及參與父親的創業,也不是美髮設計師,但她身上流著曼都的DNA,賴孝義也在2016年交棒給她。

賴淑芬形容當時父親交棒給她的心情,「我十分害怕緊張,但父親告訴我,他已70多歲了,從13歲工作至今,已經工作60年,如今也該由下一代承擔重任。」

她說,曼都的企業精神是「曼都走過,路自然形成」;曼都能走過50年,最重要的是在顧客服務和市場趨勢,都必須不斷地精益求精,對待協力廠商以誠待人,「創新思維,速度領先」更是企業成功的不二法門。

精益求精 跨足醫美食品
如今賴淑芬帶領曼都跨足不同行業,不但成立茵多蘭國際髮品代理、曼都醫美整型,更收購小美冰淇淋、台塑羊肉爐。

為什麼做美髮,也走向食品科技產業?賴淑芬自信地說:「因為我們曼都最懂女人。」女生喜歡吃美食來療癒自己,所以她收購美食大廠,希望服務既喜歡美髮也愛吃美食的廣大女性朋友。

策略聯盟 發展自有品牌
未來曼都將朝向品牌垂直整合,發展自有商品,也會結合策略聯盟夥伴,推出符合顧客需求的自有品牌;而曼都除了經營美髮之外,也做美甲、美容,由內而外發想相關可發展的產業。

台灣能成功靠的是水牛精神,一步一腳印在台灣耕耘,曼都如今從單一產業到跨足醫學美容、食品科技業等,也是靠水牛精神走到現在。

賴淑芬說,曼都不只深耕單一品牌,也不會局限經營單一領域,而是從點到多元的發展;她表示,企業必須不斷地挑戰自我,以開創新局。

「如今的曼都已經走向永續,也希望50周年只是曼都暫時的里程碑,2017年成為曼都集團新元年」,賴淑芬說,未來曼都不但要在台繼續深耕,也能到國外發展,全世界挑戰千家的規模。

創業﹒醫美﹒美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