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教育部是鄉愿抑或掩耳盜鈴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12-16 02:57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大教授郭明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大教授郭明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大學稍早才傳出論文造假風波,讓台灣學術名譽蒙羞;該風波首席主角郭明良近日又被爆收取「論文掛名費」,十二年內向台大醫師嚴孟祿收取了七百多萬元,張張支票均有影本存證。從「論文數據造假」到「收費掛名」,儼然活脫脫一本「學術造假大全」,台大怎麼會淪落到這種地步?
令人扼腕的是,論文造假案曝光已超過一個月,教育部迄今未作任何處理,只是使出拖延戰術一再敷衍,聲稱會調查云云。事實上,外界一望即知,教育部的作法只是在幫台大校長楊泮池護航,唯恐他因此案遭到波及。更有甚者,教育部還請來美國專家,要為全台大學校長開講「學術倫理」。可笑的是,出事的楊泮池並不參加,只派副校長前往;這不免讓其他大學校長們抓狂,認為主嫌無事,無辜者卻遭「連坐」。
比起教長蔣偉寧因審稿造假案下台,這次教育部對論文造假案處理的鄉愿和曲意護航,已至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充分暴露蔡政府的雙重標準。觀察教長潘文忠的態度,先是呼籲「學者應有更高道德標準」,繼稱「嚴格檢視迴避原則」,最近才說要「啟動政風調查」。可見,一個月來,教育部對此案根本放任不管;否則,進度在哪裡?
郭明良團隊這一系列舞弊問題,可分成三個層次來看。第一,未參與實質研究,卻以大老之姿參與共同掛名沾光,這是貪戀虛名,也是缺乏學術誠信的表現。第二,捏造數字為研究成果灌水,這涉及了詐欺及蓄意誤導,嚴重損害科學求真求實的精神。第三,若是利用論文共同掛名為誘惑,來交換金錢或其他物質的利益,那就更等而下之,根本是利欲薰心、作踐學術。
觀察郭明良的行徑,已荒唐到不可思議的地步,不僅把論文發表當成「一門好生意」,簡直濃縮了「學術界廿年怪現象」之大成。檢視郭明良過往的紀錄,他在二○○九年到二○一六年,共獲得國科會一.五億元的補助款。若從一九九三年起算,他主持的一六○件計畫,獲得國科會(今科技部)的補助款計超過五億元。二○○九到二○一二年期間,他本人更擔任國科會生物科學發展處長,主導該學門的研究獎助計畫,可謂備受國家栽培和倚重。誰知,這些光鮮的紀錄背後,卻是一件件臭不可聞的醜事。
對於送給郭明良的七一八萬元「掛名費」,台大醫師嚴孟祿辯稱那是「借款」,還說郭明良因「家境欠佳」一直租屋而居,及至後來因購屋向他借錢。事實上,以郭明良多年來獲得國科會五億多元的補助,開的是進口名車,帳戶存款始終多達數百萬元;在這種情況下,卻需要每年向嚴孟祿借貸數十萬元嗎?嚴孟祿還說,其中三張支票是幫助郭明良搬家之用;試問,如此不打草稿的說詞,其誰能信?
郭明良「造假賣文」事件,其實集中反映了當今台灣學術界的精神狀態。由於升等審查制度的不合理及形式化,因此產生了一個「地下交易平台」:有辦法的人出賣名字免費換取研究成果,沒辦法的人則出錢購買論文掛名權,為的都是灌水充論文發表數量。至於沒辦法又沒錢的人,只能在第一線充當研究苦勞,如果研究結果又遲遲出不來,就只好假造數據,滿足大老或學閥們要求的成果。
教育部遲不處理郭明良案,原因不難理解,恐是為了避免處理郭明良而殃及楊泮池;這不僅鄉愿,還是曲意護航的掩耳盜鈴行徑。至於台大,更是和稀泥,造假事件爆發後,台大校方即稱郭明良已辭去教職作為推託;但直至今日,校方的說法卻是「已收到郭教授的辭呈」,正在告知其離職的權利義務。台大當局還可以更官僚些,假裝沒看到自己的排名快跌出全球兩百大了;但問題是:所有愛惜校譽的台大歷屆師生,能受忍受這樣的醜事嗎?
郭明良﹒台大﹒教育部﹒楊泮池﹒論文造假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12-16 02:57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大教授郭明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大教授郭明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大學稍早才傳出論文造假風波,讓台灣學術名譽蒙羞;該風波首席主角郭明良近日又被爆收取「論文掛名費」,十二年內向台大醫師嚴孟祿收取了七百多萬元,張張支票均有影本存證。從「論文數據造假」到「收費掛名」,儼然活脫脫一本「學術造假大全」,台大怎麼會淪落到這種地步?
令人扼腕的是,論文造假案曝光已超過一個月,教育部迄今未作任何處理,只是使出拖延戰術一再敷衍,聲稱會調查云云。事實上,外界一望即知,教育部的作法只是在幫台大校長楊泮池護航,唯恐他因此案遭到波及。更有甚者,教育部還請來美國專家,要為全台大學校長開講「學術倫理」。可笑的是,出事的楊泮池並不參加,只派副校長前往;這不免讓其他大學校長們抓狂,認為主嫌無事,無辜者卻遭「連坐」。
比起教長蔣偉寧因審稿造假案下台,這次教育部對論文造假案處理的鄉愿和曲意護航,已至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充分暴露蔡政府的雙重標準。觀察教長潘文忠的態度,先是呼籲「學者應有更高道德標準」,繼稱「嚴格檢視迴避原則」,最近才說要「啟動政風調查」。可見,一個月來,教育部對此案根本放任不管;否則,進度在哪裡?
郭明良團隊這一系列舞弊問題,可分成三個層次來看。第一,未參與實質研究,卻以大老之姿參與共同掛名沾光,這是貪戀虛名,也是缺乏學術誠信的表現。第二,捏造數字為研究成果灌水,這涉及了詐欺及蓄意誤導,嚴重損害科學求真求實的精神。第三,若是利用論文共同掛名為誘惑,來交換金錢或其他物質的利益,那就更等而下之,根本是利欲薰心、作踐學術。
觀察郭明良的行徑,已荒唐到不可思議的地步,不僅把論文發表當成「一門好生意」,簡直濃縮了「學術界廿年怪現象」之大成。檢視郭明良過往的紀錄,他在二○○九年到二○一六年,共獲得國科會一.五億元的補助款。若從一九九三年起算,他主持的一六○件計畫,獲得國科會(今科技部)的補助款計超過五億元。二○○九到二○一二年期間,他本人更擔任國科會生物科學發展處長,主導該學門的研究獎助計畫,可謂備受國家栽培和倚重。誰知,這些光鮮的紀錄背後,卻是一件件臭不可聞的醜事。
對於送給郭明良的七一八萬元「掛名費」,台大醫師嚴孟祿辯稱那是「借款」,還說郭明良因「家境欠佳」一直租屋而居,及至後來因購屋向他借錢。事實上,以郭明良多年來獲得國科會五億多元的補助,開的是進口名車,帳戶存款始終多達數百萬元;在這種情況下,卻需要每年向嚴孟祿借貸數十萬元嗎?嚴孟祿還說,其中三張支票是幫助郭明良搬家之用;試問,如此不打草稿的說詞,其誰能信?
郭明良「造假賣文」事件,其實集中反映了當今台灣學術界的精神狀態。由於升等審查制度的不合理及形式化,因此產生了一個「地下交易平台」:有辦法的人出賣名字免費換取研究成果,沒辦法的人則出錢購買論文掛名權,為的都是灌水充論文發表數量。至於沒辦法又沒錢的人,只能在第一線充當研究苦勞,如果研究結果又遲遲出不來,就只好假造數據,滿足大老或學閥們要求的成果。
教育部遲不處理郭明良案,原因不難理解,恐是為了避免處理郭明良而殃及楊泮池;這不僅鄉愿,還是曲意護航的掩耳盜鈴行徑。至於台大,更是和稀泥,造假事件爆發後,台大校方即稱郭明良已辭去教職作為推託;但直至今日,校方的說法卻是「已收到郭教授的辭呈」,正在告知其離職的權利義務。台大當局還可以更官僚些,假裝沒看到自己的排名快跌出全球兩百大了;但問題是:所有愛惜校譽的台大歷屆師生,能受忍受這樣的醜事嗎?
郭明良﹒台大﹒教育部﹒楊泮池﹒論文造假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