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omputex登場 強打四主題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29 02:41 經濟日報 記者謝艾莉、陳昱翔、尹慧中、曾仁凱/台北報導



台北國際電腦展將開展,華碩將發表慧型手機Zenfone3、超薄筆電ZenBook3等新品。圖為執行長沈振來。 本報系資料庫
分享2016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即將於31日登場,今年主辦單位主打「物聯網」、「新創」、「電競」與「商業解決方案」等四大主題,國內華碩、宏達電、宏碁等科技業者力拚轉型升級。
今年「台北國際電腦展」在南港展覽館、世貿一館、世貿三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同步展開,為期五天。有別於過去的硬體掛帥,面對全球電腦(PC)市場萎縮、智慧型手機成長趨緩,主辦單位外貿協會副秘書長葉明水表示,全球科技業正經歷由硬體轉向軟體、服務的典範轉移過程,今年Computex以全新面貌與大家見面。

除了傳統PC產業的兩大台柱微軟、英特爾仍積極參與,微軟OEM全球副總裁Nick Parker將再度來台,展示Windows 10的最新設備與有趣應用,英特爾也派出執行副總裁暨資料中心事業群總經理Diane M. Bryant來台參加論壇,發表雲端運算最新趨勢。

今年電腦展四大主題包括物聯網、新創、電競與商業解決方案。其中主辦單位特別設置「SmarTEX展區」,除了西門子(Siemens)睽違三年後再度參展、自動化生產設備巨擘ABB集團更是首度參加,呼應熱門的物聯網、工業4.0等趨勢。隨著物聯網對於網路頻寬的需求加重,國內智邦、明泰等網通廠有機會跟著搭上這波熱潮。

而雲端時代引爆全新的創業機遇,今年Computex首度增設「InnoVEX新創特區」,希望提供新創團隊、創投業者、製造商與專業人士,以展示、交流、論壇、競賽四合一方式,進行跨國跨產業交流。國內包括鴻海、宏達電等大廠積極投資新創,有機會協助台灣打造更多後起之秀。

宏達電力拚轉型升級,跳脫原本主力產品智慧型手機,今年展出重點聚焦新推出的HTC Vive,全力搶攻虛擬實境(VR)市場。

利基型的電競市場需求不減反增,尤其電競PC規格要求高,單價、毛利率都遠優於一般電腦,成為PC廠商的新兵家必爭之地,包括宏碁、華碩等廠商,將群集今年Computex展示火力。

除了傳統的B2C,如何運用新科技幫助企業提高生產與管理效率,「商業解決方案」成為熱門顯學,國內研華、安勤等工業電腦廠商沾上邊。
image

華碩Zenfone3機器人…有看頭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29 02:41 經濟日報 記者曾仁凱、謝佳雯/台北報導

2016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31日登場,兩大品牌廠雙A將和聯發科、英特爾(Intel)、高通(Qualcomm)、輝達(NVIDIA)、新思(Synaptics)、邁威爾(Marvell)等晶片廠同台,秀出今年度看好的市場和技術趨勢。

按照慣例,華碩將於展前一天舉辦盛大的國際記者會,預料今年將發表包含智慧型手機Zenfone3(ZF3)、超薄筆電ZenBook3等新產品,另外華碩首款服務型機器人也可望首度亮相,新品齊發,將為公司下半年營運注入新動能。華碩已經發出媒體邀請函,將以「Zenvolution」:旗下Zen系列產品的再進化為題,由董事長施崇棠親自向全球媒體揭曉華碩下半年最新產品,其中以華碩第三代旗艦智慧型手機ZenFone3最受矚目。

宏碁已搶先於4月底在紐約舉辦國際記者會,一口氣發表20多款新品,將從6月起陸續上市,今年電腦展展出內容將延續相同基調,為即將上市的新品造勢。

每年總在Computex上發表專題演講的英特爾,今年鎖定物聯網題材,主講新一波運算發展的機會與技術,包括個人運算與物聯網的創新、以擴增各項嶄新應用的發展,還有網路轉型和5G通訊的基礎奠定,以及資料中心的演進以推動機器學習的革命浪潮等。

華為奪全球冠軍 陸廠打智財戰反守為攻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29 02:41 經濟日報 記者陳熙文/台北報導


世界智慧財產組織日前公布2015年專利申請報告,去年共接受21.8萬件申請案,其中美國再度奪冠,件數占比為26.3%;中國大陸雖落後美、日,屈居第三,但對岸華為企業與中興通訊在申請企業中分居第一名和第三名,顯見陸方近年鼓勵發展專利已有顯著成績。

專精於專利訴訟的奧睿事務所律師張亞樵觀察,中國企業在專利數上突飛猛進,很大原因是被告怕了。2003年全球領先的網路設備商美國思科公司在美國向華為提起「非法抄襲」告訴,歷經一年半訴訟,最後雙方庭外和解;張亞樵說,當時華為在上法院前對於侵權訴訟的影響還沒有深刻的體悟。

當年思科提出訴訟,除了專利權上的考量,其實更考慮到藉由訴訟之力,打擊華為在美國市場的發展,也穩定其投資人信心。面對國際競爭的心機,張亞樵說,如今華為已痛定思痛,在專利領域成為頂尖的公司之一,擁有的專利數非常多,讓其他競爭者都得敬它三分,而這樣傲人成績也代表中國現在是以「正規軍」姿態迎戰國際市場。

這其中不只有對岸民間企業的轉型,中國大陸在專利法修法上也具有前瞻性,尤其是近來規劃要補全「間接侵權」的法源。

張亞樵表示,當今全球供應鏈緊密結合,「直接侵權」已經不合時宜,各國向美國看齊,引入「間接侵權」的法律概念,免得廠商在國外被告間接侵權,卻沒有辦法在本國提出反訴。反觀台灣,現在仍沒有間接侵權的法源依據。

另外,在去年申請PCT專利權的前十名企業中有六間公司位於亞洲,不但中國囊括前三名中的兩名,包括南韓的三星電子、樂金,以及日本的三菱電機和Sony皆名列其中,顯然亞洲各國正積極備戰加入國際專利大戰。張亞樵說,台灣產業長年專精於技術發展,其實擁有很多專利數,有潛力在專利戰中異軍突起,但國內多數企業不積極主張專利權,反倒讓我國從國際戰場上缺席。

image
分享
華為﹒三星﹒Sony

我專利雖多 卻不會活用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29 02:41 經濟日報 記者陳熙文/台北報導


image
分享截至2015年為止,根據美國專利及商標局統計,台灣在美國擁有1.2萬件專利,僅次於美國、德國、日本和韓國;奧睿事務所律師張亞樵表示,台灣代工製造業深藏不露,有相當多技術專利,卻不善於活化,讓這些專利變為有利於企業的商業策略之一,實屬可惜。
他指出,國內多數中小企業長期著重本業,如申請專利多出於「防禦型」理由,避免他國企業提出侵權告訴,這些專利多半藏於公司內積灰塵,而非轉化為商業策略手段。

他認為,透過販售專利、或是收取授權金,甚至轉化專利作為主動出擊的訴訟工具,台灣也有潛力在國際專利戰中擠身一席之地。

張亞樵以台灣過去的「兩兆雙星」面板產業為例,南韓LGD向華映、友達及奇美電等提出侵權訴訟,雖不能說是造成台灣面板業落後南韓的主因,但其中所耗費的時間和金錢仍成為我國廠商相當的負擔。

當然,台灣企業也不是省油的燈,友達於2010年於反訴中勝出,反將南韓LGD一軍,大立光也於2013年也向韓國三星提出告訴,認定三星侵犯大立光擁有的六項光學鏡頭專利。

張亞樵指出,像是這樣的訴訟,最終的目的未必是為了授權金或龐大的侵權罰金,而是能作為雙方商業談判的籌碼,尋求更好的合作條件,像是屬意的訂單數量或價格等。這些範例都展現台灣廠商有足夠的智慧和彈藥加入專利大戰。

不過,日韓等國都有國家級的智財策略,我國政府在智財領域不能毫無作為;當局不能一昧鼓勵創新,卻不輔導、告知廠商在申請完專利後要做些什麼。台灣如果要加入專利戰,政府須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金融科技IP...快迎頭趕上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29 02:41 經濟日報 記者陳熙文/台北報導


隨著技術發展,金融科技也日漸發達,富比世雜誌指出,光是2015年的前九個月,華爾街就投資了金融科技相關的新創公司達105億美元,比2014年同期成長近六成,儼然成為投資新寵。金融科技專利更成這波趨勢中的重中之重。

前金管會主委、國民黨立委曾銘宗指出,國內業者長期缺乏金融科技專利的觀念,有可能讓台灣金融業還沒打世界盃就未戰先敗。

他解釋,金融科技(FinTech)涵蓋幾大創新領域,包括:行動通訊、大數據、雲端計算、虛擬貨幣、資訊安全和物聯網等;一旦業者研發出特定技術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就會申請專利,其中又以美國最多。

根據統計,全球有超過十萬件金融專利,美國擁有超過4.5萬件,日本約有1.7萬件,韓國也有近1萬件,且持續增加中。但曾銘宗說,國內金融業者不但少有投注資金研發新金融科技,就算研發成功也不懂得申請專利,讓金融業者的專利總數寥寥可數。

曾銘宗認為,一場金融專利戰已然開打。業者如果再不思考提高專利數,未來要採納任何技術都可能要繳納權利金,甚至面對策略聯盟等強制要求,等於受制於人、喪失主導權。

歐付寶董事長林一泓也指出,對岸跟許多國家甚至將概念、技術和流程都註冊下來,未來可能危及國內業務的發展空間。

薄膜電池助攻 智慧生活不是夢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29 02:41 經濟日報 林倞、專利布局情報分析團隊

物聯網由巨量而無所不在的智能物件所構成,時時刻刻進行大數據的蒐集及傳送;而多數智能物件是攜帶式,需要藉由電池所提供的電力來執行運算,這說明電池是物聯網中極重要的元素。

「薄膜」電池有輕、薄、可彎曲的優點,嵌入薄膜電池的智能物件的外觀設計,幾乎不會受到薄膜電池尺寸影響,使得日常用品都能在不減低便利性的前提下智能化,如智能包裝(裝麵包的塑膠袋)、主動監控口腔衛生的牙刷、主動呼叫電梯門禁卡等。

BCC Research等多家市場研究公司收集的數據資料顯示,2006至2014年間,薄膜電池的全球市場規模已從4,000萬美元成長到1.5億美元,預期到2020年將超過5億美元。

相較目前數千億美元但趨近飽和的手機市場,薄膜電池產業顯然屬於一種新興投資標的。隨著物聯網時代逼近,業者加快投資腳步,世界最大印刷公司R.R. Donnelley & Sons投入巨額資金,開發應用於嵌入式傳感器標籤的超薄電池。英國吸塵器大廠Dyson企圖快速跨入電動車產業,以9,000萬美元收購美國薄膜電池新創公司Sakti3,並宣布將耗資10億英磅投資電池科技事業。

市售各種拋棄式或充電電池,幾乎都可做成薄膜電池,其中以鋰薄膜電池最具有市場潛力。鋰薄膜電池大多採用膠態或固態電解質,不會有目前市售鋰電池引發火災的風險。除產品端的優點,在製造流程方面,薄膜電池可透過傳統印刷廠的捲對捲式產線生產,大量快速印刷,產品造型更多樣化,製造成本也降低。

從應用面來看,國外已有數百萬用戶使用嵌入薄膜電池的信用卡,其中薄膜電池所驅動的微晶片能產生一次性密碼,讓信用卡傳輸數據更安全。

薄膜電池的應用相當廣泛,例如定時定量釋放的藥物貼片、即時上傳生鮮溫度的物流標籤、互動性報紙等。

目前全球申請及核准的薄膜電池專利大約2,000件,台灣申請的專利數量排名第10位,其中隱形眼鏡大廠嬌生可能受到不可能任務電影第4集的啟發,在電影上映隔年的2012年就申請隱形眼鏡薄膜電池專利。根據國研院STPI的專利分析具體結果顯示,有超過30%的薄膜電池專利有關拋棄式電池,因此將來有許多嵌入這種電池的智能物件是便宜、可拋棄。

利用成熟的半導體製程技術製造薄膜電池是目前的主流;對穿戴式裝置而言,若要達到輕薄、感覺不到存在,薄膜電池是必要素。

另外,藉由電池材料表面積提升,以獲得高的電容量是研發重點。台灣廠商於薄膜電池專利布局已有非常豐碩的成果,相信在充滿商機的物聯網時代,台灣必定能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是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助理研究員)

STPI簡介

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STPI)成立於1974年,長期專責於我國科技研究發展所需資料之蒐集、建置、分析、處理與服務等事務。近年來在既有之資訊資源基礎上,強化趨勢研析、關鍵議題發掘、專利情報分析、創新創業推動等能量,並協助政府擘劃我國科技發展之願景與策略,朝向專業之科技政策研究智庫邁進。

專利情報分析團隊

專利布局情報分析團隊積極建立智財政策與經營策略、專利總體趨勢統計、技術競爭動態、專利訴訟及專利聯盟與標準組織等研究能量,透過系統化蒐集整理,並長期分析追蹤相關技術及公司發展之趨勢、專利布署相關概況,提供產官學研界研發決策參考。

新科技 人體血糖能發電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29 02:41 經濟日報 林倞、專利布局情報分析團隊


image

自我血糖監測儀 拜安進/提供
分享植入心律調節器的病患每十年要重新開刀更換電池;植入人工心臟的病患必須外接笨重的電池,行動受到限制,無法享受正常人的生活。若是有能讓心律調節器、人工心臟等人造器官,不須更換電池,不會變成露出人體外的累贅,只靠人體養分就能運作,將是病患的一大福音。
現在科學家發明一種利用人體血糖來發電的生物燃料電池,雖然還處於試驗階段,若這種電池發展成熟,未來不只能用在血糖量測,甚至能維持心律調節器的運作,或用在植入式電腦,讓人類記憶力與智慧無限延伸。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Rapoport團隊,成功讓培養皿裡浸泡腦髓液的白金生物燃料電池發電;這種生物燃料電池能產生數十毫瓦的電力,約等於傳統太陽能計算機在室內日光燈下產生的瓦數,這對現今的微電腦而言,已足夠進行非常複雜的運算。

腦髓液一般存在於人類大腦與脊髓的周遭並含有葡萄糖,生物燃料電池則能氧化葡萄糖而產生電力;更重要是腦髓液裡的白血球很少,不會對生物燃料電池產生排斥。

既然生物燃料電池能利用腦髓液裡的葡萄糖發電,有腦髓液的地方,就能植入搭載生物燃料電池的神經訊號感測器或電腦,讓人腦不插電,就能輕易存取電腦資訊或操縱義肢。

麻省理工學院這種將白金催化劑做在矽基板上的生物燃料電池,不需要太困難的技術,十年前的半導體製造技術就夠用,尺寸可以做的比青春痘更小,將來可大量放置在人類頭骨或脊髓內。

白金生物燃料電池有許多優點,除成熟製程帶來的產品穩定度,作為催化劑,白金的活性損耗率遠低於天然酵素,且具有生物相容性,免疫系統不會產生排斥。白金讓葡萄糖釋出電力的方式,與人體分解葡萄糖產生能量十分類似,相當於消耗一點點原本應該供給大腦的養分,會讓人餓的快一些。

這些研究成果還停留在生物「體外」試驗的階段,法國約瑟夫傅立葉大學科學家則已將生物燃料電池植入老鼠的腹部。約瑟夫傅立葉大學的生物燃料電池,使用具有生物相容性的Dacron纖維做為電池外殼;取出植入的生物燃料電池前,這隻老鼠在沒任何排斥或感染情況下,健康活了近四個月。在這段期間,電池附近的活體組織還能正常生長。這隻老鼠體內的生物燃料電池可點亮LED燈或開啟數位溫度計,發電量已足夠用在心律調節器、藥物定時定量釋放或疼痛控制等,是重要的成果。

英國Coventry大學副校長Warwick是世上最早把晶片植入體內的人;他利用一般寵物晶片的成熟技術,就能夠隔空開門,甚至控制遠端的機器手臂。一、二年前,澳洲的Ben Slater也在手掌植入晶片,並成功讓手機感應晶片;他期待有人能為這個功能開發對應的應用程式。

(作者是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助理研究員)

感測器

微型燃料電池 日韓力拚商業化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29 02:41 經濟日報 洪長春、專利布局情報分析團隊


目前消費性的攜帶式電子裝置講求體積小和重量輕,個人攜帶方便,但由於多功能的需求日益增加,許多攜帶式通信和運算裝置的速度與功能性受制於電力問題,包括電池使用周期短(每隔數小時需充電一次)、充電時間長(4至6小時以上),加上爆炸情事時有所聞等,尚無法滿足消費者的使用,因此需要高能量密度的長效電池來滿足市場需求,微型燃料電池於攜帶式裝置的應用商機也油然而生。

現階段應用於攜帶式電子裝置的微型燃料電池,是指50瓦以下的應用。目前以直接甲醇燃料電池(DMFC)為市場發展主流,現今全球約有60多家廠商投入研發,例如東芝、三星等大廠研發筆記型電腦與手機用燃料電池,不過因需要燃料重組器的附加成本,雖然陸續有商用化產品問世,但因成本問題,市場接受度並不高,若燃料電池使用氫氣做為燃料,成本下降後,或許消費者使用意願會提高。

從技術發展過程來看,微型燃料電池會先以外接型充電器產品優先導入市場,接著逐步與裝置的外表貼合,待技術成熟後,才會與鋰電池般整合在攜帶式電子產品內。目前可能的殺手級應用包括:筆記型電腦,體積原較其他3C產品大,較不把電池尺寸列為第一考量;另一為手機應用,高能量密度的燃料電池可延長使用時間,成為日、韓積極布局的應用市場。

目前大眾運輸工具加油環境很便利,在未來生活情境,若民眾使用的攜帶式電子裝置也可隨時隨地加氫燃料,相信各式各樣類型便攜式電子裝置的充電便利性將會有明顯改善。

想像一下,習慣在超商買一杯咖啡,到百貨公司逛精品店,以及到餐廳吃飯付費,或者支付購買汽車燃料等的同時,可以補足隨身攜帶的行動裝置添加氫燃料,可以享受連續使用行動電話或其他攜帶式裝置而不必擔心電力耗盡問題。

例如:咖啡廳設有加氫站(設備),用戶有一個氫燃料供電的攜帶式電話,在咖啡廳購買咖啡或飲料時,可請求再填充燃料。

然後外出處理業務經過數小時後停留在書店,購買一本雜誌,若書店也設有加氫站,用戶可視攜帶式電話使用狀況,請求再填充燃料。因此只要用戶執行某種業務時,若周邊位置都有加氫站設置,就可以持續頻繁完全充填燃料,用戶就不需要注意燃料會耗盡的問題。

若要迎接以氫燃料為主的社會型態,先決條件是未來必須設置廣泛密集的加氫站。攜帶式電子裝置需要高成本的加氫站服務,加氫設備成本通常超過燃料電池供電的攜帶式裝置初始成本,消費者也不大可能自己購買加氫設備。另外,無論是丟棄式或填充式燃料裝置,消費者都無法自行充填燃料,必須到加氫站充填,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燃料盒成本高、填充燃料不便、投資經營加氫站誘因不足等,都是攜帶式氫燃料電池未來商業化時可能面臨的問題,期待政府政策工具的輔助,出現一種成本效益和方便補充燃料供應的方式。

(作者是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副研究員)

行動裝置﹒三星

非蘋攻穿戴 新品連發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29 02:41 經濟日報 記者何佩儒/台北報導

Apple Watch開賣一年多來,未引發智慧手表大流行,非蘋陣營仍看好穿戴產品的商機,持續推出新產品。近來傳出三星可能在6月發表新的智慧手環Gear Fit 2;小米也準備發表第二代小米手環。

非蘋陣營中,三星是推出穿戴裝置最積極者,除了Gear S系列智慧手表,也推出Gear Fit智慧手環。近來科技網站陸續傳出Gear Fit 2的照片,除持續採用1.84吋曲面螢幕,表帶設計也有更改,整體造型比第一代更精緻,另外可能具GPS功能。

至於發表的時間,原傳出將與新一代的Galaxy Note手機一起發表,但近來傳出可能提前在6月推出。

另外,原訂本月與小米超大螢幕智慧機「小米Max」同台演出的小米手環2,因量產難度大,延至本★月才會亮相。第一代小米手環因售價親民,需和智慧手機配對使用,去年出貨逾千萬支,讓小米成為去年全球穿戴裝置第二大廠,僅次於Fitbit。

智慧機組裝 台消陸長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29 02:41 經濟日報 記者何佩儒/台北報導

隨大陸品牌智慧手機全球市占排名持續提升,大陸智慧手機組裝量在全球占比也提升至44.1%。據IDC統計,首季台灣廠商組裝全球占比已降至23.4%,預料台廠未來將集中在獲利率較高的中高階手機。

根據IDC全球硬體組裝研究團隊從供應鏈調查的最新研究顯示,首季因工作天數受農曆春節假期壓縮、需求減弱及部分廠商出清庫存,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季減14.9%。首季組裝廠排名以三星居冠,蘋果組裝廠鴻海、和碩居二、三名。其他依序為OPPO、Vivo、LG、華擎、中興、偉創力、金立。

IDC全球硬體組裝研究團隊研究經理高鴻翔指出,由於大陸一線品牌智慧手機廠商成功搶占具成長動能的新興市場,歐、美、日品牌市場空間受擠壓減少委外代工比重,帶動陸廠占全球智慧手機組裝比重第1季從原來的40.1%上升至44.1%;台灣廠商則從28.5%降至23.4%。

IDC表示,台灣的智慧手機代工,因主要客戶蘋果、索尼、微軟、黑莓等出貨量下滑,整體組裝量下降。

車電產值規模飆 等於二個手機業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29 02:41 經濟日報 記者張義宮/台北報導


全球汽車電子產值目前只占汽車業總產值的10%,隨汽車的電子配備大幅增加,工研院IEK預估2025年占比會提高到50%,產值貢獻度達6,000億美元,約相當於二個手機產業規模。

業界表示,汽車在自動駕駛趨勢下,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成為矚目焦點,相關的防撞雷達、倒車雷達、偏離警示器、胎壓偵測器、影像元件、車用聯網晶片、車用閘道器、車用藍牙、微波訊號天線,都是發展重點。

工研院IEK預估,各種新興半導體應用中,汽車電子應用領域最具潛力,在新車成本占比會不斷提高,上看50%,每輛汽車半導體內含量金額也攀升,到2018將達610美元。

將登場的台北國際電腦展中,更看得出汽車電子的發展趨勢,汽車大廠奧迪以車用電子科技展示全數位虛擬座艙技術,帶來智慧移動的趨勢觀察;賓士展示智慧駕駛輔助系統,透過整合立體攝影機與短中長三距雷達的資訊,對側方突然衝出車輛預先警示。

iPhone 7規格流出 機身變厚了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29 02:41 經濟日報 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


image
分享科技網站Apple Insider根據最新傳出的蘋果下一代智慧手機iPhone 7與7 Plus諜照指出,iPhone 7的機身可能會比iPhone 6s厚一點,iPhone7 Plus則可能搭載雙鏡頭,並支援Smart Connector功能。
報導引述Letem Svetem Appleem網站貼出最新諜照指出,iPhone 7的機身可能比iPhone 6厚0.1公釐,厚度約為7.2公釐,長度可能為13.83公分,寬6.7公分。iPhone 7 Plus的厚度則可能跟iPhone 6s相同,長15.82公分、寬7.79公分。

報導指出,蘋果在iPhone機身薄度上可能已達極限,至少薄度不再是蘋果最重視的設計重點,事實上,iPhone 6s就已比iPhone 6厚0.2公釐。

Apple Insider報導指出,iPhone 7相機鏡頭可能比較凸出,也比較寬,但先前也曾傳iPhone 7鏡頭會變平的傳聞,結果如何有待證實。

iPhone 7 Plus也可能搭載Smart Connector功能;這項功能讓iPhone可支援無線充電與資料傳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