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統一定價 無關閱讀的經濟問題
2015-05-29 02:05:56 聯合報 林穎禎/研究人員(德國波昂)
文化部再次丟出圖書統一定價制度的議題,但在與出版業者的諮詢會議中仍舊未取得共識。雖然文化部強調的是「振興閱讀」,但與會業者正反兩邊各執的立場背後,說穿了就只是「生存」的經濟問題。圖書統一定價並非一個絕對必要的措施,單以強調一體化的歐盟來觀察,德、法、荷、奧等國有統一定價制度,而英、比、瑞、捷等則無任何措施,但這些國家的所謂「閱讀人口」始終不低,出版業者也不因此蕭條。

台灣消費者已養成折扣買書的習慣,上游出版業只好調高定價預留與通路商的折扣談判空間,小型特色書店因為沒有數量的優勢,必須錙銖必較;大型書店雖然有較大的議價空間,但在折扣談判所耗費的心力也令其苦不堪言。在這個扭曲的結構中,最得利的是消費者,縱使如此,消費者保護協會仍認為,一定要從消費者感受出發,否則統一定價會引起消費者反彈。

「統一定價」絕對是現代競爭法的例外狀況,作為「文化產物」的圖書雖然被排除在自由競爭之外,但出版業者作為經濟活動的一環,同樣必須面對競爭。然而「競爭」在這裡應是以其所能提供的特色立足市場,使圖書產業呈現多元風貌。習慣於折扣買書的消費者也應認知,圖書是知識及訊息加值的內容產業,本身的消費價值不同於一般民生物品,其文化意涵大於消費意涵:我們可能常常光顧某家餐廳點某一樣餐點,但甚少會購買同一本書。

如果參考他國的圖書統一定價制度,會發現圖書統一定價不是一個制度而已,而是與圖書相涉的各個環節。以德國為例,一八八八年出版行業組織的交易規則就有統一定價,但德國卻直到二○○二年才頒布《圖書統一定價法》,這當中當然有對所謂「文化產物」的認同過程,也面對過反壟斷法的挑戰。在圖書價格的確不夠親民的德國,圖書的消費稅也其實是被壓低的了,更為了避免學生買不起教科書,圖書館裡同版本的教科書可能有高達數十本供學生借閱;而圖書館以原訂價格採購書籍的同時,也因為「公共借閱權」制度,圖書館必須依照每年借出書籍的數量付費給著作人版權使用協會。

今年四月廿三日「世界圖書日」當天,德國聯邦經濟部推出《圖書統一定價法》修正草案,重點在將電子書(E-Books)正式納入圖書統一定價制度的範圍,也明確規定在德國境內販售的圖書都受統一定價的拘束。這兩個重點或許也是台灣欲實施圖書統一定價制度必須斟酌的,特別是後者,將對兩岸服貿協議中的開放印刷及圖書業產生莫大影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