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客家獅路阻 遊客搶拍
2015-09-22 07:20:38 聯合報 文/呂慧瑜
image
中埔鄉公所為提供大巴士旅客來到客家文化會館時,避免違停影響上下車處,鄉長李碧菁向客委會爭取經費,由會館理事長賴嘉吉邀請藝術家蔡錦同,以鮮明綠、黃色底漆,彩繪8個具客家傳統文化特色的方口客家獅水泥路阻,不僅達到安全友善空間效果,也常吸引遊客與可愛客家獅路阻合 圖/呂慧瑜
分享中埔鄉公所為提供大巴士旅客來到客家文化會館時,避免違停影響上下車處,鄉長李碧菁向客委會爭取經費,由會館理事長賴嘉吉邀請藝術家蔡錦同,以鮮明綠、黃色底漆,彩繪8個具客家傳統文化特色的方口客家獅水泥路阻,不僅達到安全友善空間效果,也常吸引遊客與可愛客家獅路阻合照留念。

藍衫女孩寫師恩 綠衣人傳情
2015-09-22 07:20:34 聯合報 記者廖雅欣/宜蘭報導
image
宜蘭郵局昨天提供國立蘭陽女中千餘張的敬師明信片,舉辦「藍衫敬師,綠衣傳情」活動。 記者廖雅欣/攝影
分享
國立蘭陽女中的「藍衫女孩」,昨天在宜蘭郵局提供的敬師明信片,書寫下對老師的感謝之意,分別投入郵局在學校臨時設置的郵筒,由「綠衣郵差」傳送情意。「3代同校」的教務主任陳美蓮、邱冠誌老師及學生,也共同朗誦對老師的感恩。

教師節快到了,蘭陽女中昨天起一連5天的「敬師周」,與宜蘭郵局合作舉辦「藍衫敬師,綠衣傳情」活動。學校設置臨時郵筒,並由宜蘭郵局提供1100張敬師明信片,交給全校學生,寫下對老師感謝的話,以最具創意的方式表達在明信片上,再投入郵筒寄出,宜蘭郵局並負擔所有的郵資。校長曾璧光說,此外,每天第3節下課,合唱團、烏克麗麗社等社團,都會快閃演出,傳達對老師的敬意。

蘭陽女中師生感情佳,其中有多組「3代同校」的例子。民國79年,陳美蓮從大學畢業,到宜蘭高中任教,當時她教的學生邱冠誌,巧合的在92年和她一起進入蘭陽女中教學。邱冠誌寫了張明信片,感謝陳美蓮老師當年的啟發,讓他立下成為教師的宏願。邱冠誌的3名高二學生田俞容、張家瑜及吳任潔,也寫下對老師的感恩,謝謝邱老師開明且具啟發性的教學方式。

宜蘭郵局表示,「教師」這個角色,對正值「少女時代」的學生們,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他們可以是老師、更像是朋友、家人一般,希望透過這項活動,讓學生說出內心對老師的敬意。即日起,歡迎民眾到縣內各郵局窗口索取免費明信片,郵局提供2000張,民眾需自備郵資,貼上郵票後,即可寄出祝福,感謝老師的恩情。

郭建甫 把布袋戲偶當同事
2015-09-22 07:20:33 聯合報 記者呂筱蟬/大溪報導
image
25歲的郭建甫(圖),獲邀成為「源古本舖」的駐點藝術家,他從國小起喜愛布袋戲,雖然念的是美工及視覺傳播,將所學與興趣結合致力傳承布袋戲文化,「戲偶就像我的同事,做足精緻的特色,小眾藝術的觀眾群不會流失」。 呂筱蟬攝影
分享
25歲的郭建甫,獲邀成為「源古本舖」的駐點藝術家,他從國小起喜愛布袋戲,雖然念的是美工及視覺傳播,將所學與興趣結合致力傳承布袋戲文化,「戲偶就像我的同事,做足精緻的特色,小眾藝術的觀眾群不會流失」。

郭建甫說,小時候受長輩影響非常喜歡戲曲,國小參加布袋戲社團後深深著迷,國中到掌中劇團學習,高中則拜師國寶大師陳錫煌,學習木偶操作及各種工藝製作,成為大師入室弟子。他笑說,看布袋戲第一眼就愛上,雖然曾被同儕視為「怪咖」,但熱情永遠不會消失。

相對於電視布袋戲著重電腦科技的聲光效果,郭建甫走的是傳統戲曲風格,戲偶的雕刻、服飾刺繡、音樂及故事性各面向都要求精緻,過往師傅只會製作木偶但不會表演,衍生出實用性的問題,所以他也特別學習戲偶製作,還到學校教學、演出。

他表示,大溪的木雕、南北管戲曲也是布袋戲的元素之一,「源古本舖」宅院中的寧靜與氛圍正適合身高8寸半的戲偶表演,「曾風靡一時的布袋戲現在已式微,木偶戲的表演應開創更多可能性,要更努力傳承」。

「銀色發現者號」 為花蓮之美停泊
2015-09-22 07:20:36 聯合報 記者徐庭揚/花蓮報導
image
標榜服務金字塔頂端的頂級遊輪「銀色發現者號」今年再度停靠花蓮港。 記者徐庭揚/攝影
分享「銀色發現者號」郵輪,被稱為全球最小、價格卻最昂貴的郵輪,繼去年首航停靠花蓮港後,昨天上午再抵花蓮港,團員上岸到太魯閣、七星潭等景點,感受花蓮之美,晚間離開。船公司表示,每人每天在郵輪的花費,至少2萬元起跳,是一般郵輪的5倍費用。
長102.97公尺、吃水4.13公尺、排水量5200噸,最大載客量只有120人,但豪華程度卻相當頂級,近乎1比1的船員旅客比例提供優質服務,平均航程也比一般郵輪長。

因船身嬌小,可停靠在世界上最不為人知的小港口,但舉凡大型郵輪具備的餐廳、游泳池、健身房、劇院皆一應俱全,全船陽台房、一價全包免額外付費等特色,顯露金字塔頂端遊客的特質。

花蓮港繼獲英國知名郵輪產業雜誌評選為2014年最佳旅遊經驗港口獎後,越來越多郵輪選擇靠泊。花蓮港國際郵輪業務逐年成長,帶來國際旅客近10萬人次。

大溪百年源古本舖 宅院變戲棚
2015-09-22 07:20:27 聯合報 記者呂筱蟬/大溪報導
image
擁有180年歷史的大溪區「源古本舖」化身藝術基地,藝文團體在宅院中表演別有一番風味。 記者呂筱蟬/攝影
分享
桃園大溪區和平老街48號的「源古本舖」擁有180年歷史,前身為「古裕發商號」,已經不再經營糕餅事業,近幾年在古家第五代古正君的努力之下,老房子化身成為獨具特色的文化空間,藝文團體在百年宅院中演出,別有一番風味。

「希望老房子的歲月,注入新元素後被更多人看見」,古正君18歲離開家鄉,因工作關係走遍世界各國,她說,因緣際會下在國外看到一部紀錄片,主題竟然就是自己的老家,因已無人居住出租,「看到自己的家被別人照顧,且正在敗壞中,我的心告訴自己該回家了」。

3年前,古正君開始提供老家空間,邀請藝術家駐點演出,她看見國外旅客對老城深度文化之旅很感興趣,人潮也越來越多,於是和友人陳美霞聯手策畫一系列「看見大溪、看見台灣」藝術行動。

這也提供了到訪大溪的新玩法,透過手作體驗、創意料理、展覽及演出,體驗屬於大溪的豐沛創意與生活美感。

自9月到12月的系列活動,昨天由「秋聚—古院子豆腐料理」與「偶戲在源古本舖—郭建甫與他的戲偶們」率先登場。

老院子變身成為戲棚,民眾隨意拉張椅子坐下觀看,用更愜意的方式親近傳統文化,感受更不同。

古正君說,希望源古本舖能成為示範點,提供年輕人展演空間,也讓他們的努力被看見,「大溪及老房子有重責大任,也有更多不同的可能」。

馬聿平兄弟 種出九厘米、十八麥
2015-09-22 07:20:29 聯合報 記者余采瀅/台中報導
image
馬聿平(右)和馬聿安(左)兄弟7年前返鄉接手祖田,不僅彎腰下田,還自創品牌行銷,將農業發揚光大。 記者余采瀅/攝影
分享多數人認為農業是夕陽產業,但馬聿平和馬聿安兄弟顛覆了這種想法,他們返鄉接手祖田,不僅彎腰下田,還自創品牌行銷,將農業發揚光大,對於農業,他們看到希望與機會。
30歲的馬聿安就讀中興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博士班,大三那年立志從農,報考農業相關研究所,一路攻讀到博士;因父母皆是老師,不捨祖父留下的9厘地無人接棒,心中一直有個聲音:「農業需要我!」

7年前他和哥哥馬聿平接下祖田,在家鄉大甲種水稻,堅持不灑農藥、除草劑,並合理化施肥,種出的稻米品質優,連續兩年奪下大甲稻米評鑑冠軍;為發揮農地價值,4年前更復耕小麥,採稻麥輪作,加工生產麵粉、麵條及啤酒。

馬聿平說,剛返鄉種田,由大伯親自指導,因技術生疏幾乎天天被念,除要禁得起長時間日曬,農忙時期凌晨4、5點就得起床插秧,有時加工趕貨做到凌晨2、3點;他說:「年輕就是本錢,要放手一搏,才能創造未來。」

馬聿平熱愛大自然,負責耕作、加工;馬聿安擅於行銷,主攻訂單、開發客源;兄弟分工合作,更自創品牌行銷,為感念祖父留下9厘地,稻米就叫「九厘米」;另紀念外祖母生於西元1918年,小麥稱為「十八麥」,幾年耕耘品牌打出口碑,年收入已破百萬。

他們創辦「毗耕計畫」,「毗」代表幫忙、協助,也有連結的意思,希望農民透過互相幫助,讓耕者有毗,為耕者創造友善環境;馬聿安說:「結合鄰田一起成長,才能壯大農業。」

為不讓農業出現斷層,他們近年也提供打工換宿,鼓勵年輕人從農,只要對農業有興趣的年輕人,經篩選後可短期免費提供吃住,並教導下田,期盼有更多青年返鄉務農,創造農業新契機。

埔里籃城社區 浮雕牆不怕「掉漆」
2015-09-22 07:20:31 聯合報 記者陳妍霖/埔里報導
image
南投縣埔里陶藝師許坤揚擅於將社區彩繪牆雕塑成「立體浮雕」,保存地方特色產業。 記者陳妍霖/攝影
分享
不少社區用彩繪牆壁來突顯在地特色,不過因彩繪顏料經不起風吹日曬雨淋,容易「掉漆」、「褪色」,南投縣埔里鎮籃城社區用電動切割器在牆壁上磨牆、切割,讓圖案形成「浮雕」,最後再上色彩繪,不僅外觀立體,圖案還能保存更久。

出身彰化縣鹿港的64歲陶藝師許坤揚原從事雕刻、交趾陶創作,後來在南投縣埔里鎮開設塑陶工作室,擅於立體綠化景觀、外牆彩繪、百變公仔、玻璃纖維創作等,埔里鎮有不少社區的浮雕牆都出自他的雙手。

許坤揚說,要將原本的圖案切割出「立體浮雕」不容易,還要看牆壁厚度,近年各社區流行彩繪牆壁,營造地方特色,但因牆壁暴露在空氣中,顏料容易出現掉漆、褪色等現象,尤其靠海地區最嚴重,埔里位在山區,維持會比海邊久一點,但年限通常僅3年。

「先浮雕再上色。」許坤揚說,雖然要切割牆壁較「厚工」,但不怕圖案消失不見,就算顏料掉色,原初浮雕圖形還在,畫師要上色更容易。

「好羨慕喔!」籃城里民詹姓阿嬤邊欣賞雕刻牆邊感嘆說,可惜住家左右兩側都有房子連一起,且無外牆,不然也想要來個彩繪浮雕,美化牆壁。

「甘蔗、火車,這是籃城的特色。」里長黃金生說,籃城以前種植很多甘蔗,還有火車鐵軌載送,可惜此景已不在,要保留地方特色就是透過彩繪牆壁,同時還能營造社區亮點,吸引遊客。

七股鹽山推鹽雕機關車 超吸睛
2015-09-22 07:20:25 聯合報 記者周宗禎/七股報導
image
台糖小火車很有名,台鹽其實也有不少各有特色的小火車,還有專供首長與國外使節搭乘的「機關車」。台鹽昨天在七股鹽山推出長15公尺、重29公噸的「全台首座機關車鹽雕」,搭配各式運鹽火車頭,要在中秋節前吸引遊客來參觀。

登革熱疫情造成許多遊客不敢來台南旅遊,台鹽為吸引遊客,請來羅文晟等鹽雕師仿照已故總統蔣經國搭乘的「機關車」,是以兩周時間用粗鹽與碎鹽粒按原尺寸80%比例製作一列鹽雕機關車,車頭、每節車廂都鉅細靡遺雕刻出機關車所有細節。

展場還放置日本、德國製造的骨董火車頭,搭配縮小版小鐵道與濱海風景老照片,希望模擬當年機關車載送高官大員奔馳鹽田的景象,現場還播放各種以鹽田為背景拍攝的電影片段,讓遊客想像當年七股一望無際的鹽田豐收歲月。

台鹽董事長楊秋興指出,七股地區特殊的鹽分地帶,登革熱病媒蚊難以生存,七股至今沒有本土病例,遊客可以放心來旅遊。活動訊息可上七股鹽山逍遙遊網站http://cigu.tybio.com.tw/ ,或洽專線080023099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