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巴登村 竹子「編」出新生活
‧新華社 2014/09/21
【 新華社】
「全村27戶人家都在做竹編,村裏的收入增加了不少,村民家裏的冰箱、洗衣機也多了起來。」巴登村黨支部書記新生說。
巴登,門巴語意思是「直直的藤竹」,位於西藏林芝地區墨脫縣背崩鄉,是中國少數民族門巴族的一個村落。編竹器,曾是當地門巴族製作生活用具的「絕活兒」,如今成為人們收入的重要來源,還被當地政府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門巴族生活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珞渝地區,約70%生活在墨脫縣。2013年10月31日,墨脫公路通車,結束了中國最後一個縣不通公路的歷史,但地處山頂的巴登村,通往外界依然只有一條蜿蜒在深山老林裏的羊腸小道。
記者日前從墨脫縣城出發,經過1個半小時的車程,來到通往巴登村的山腳下。在嚮導的帶領下,行走在只有1至2米寬的小路上,經過約3個半小時的徒步,才到達這個村。
村裏的房子是清一色的木屋。由於當地氣候潮溼,木屋多是上下層結構,底層四面或敞開,或用石頭堆壘,供飼養家畜。上層為住室,外側有走廊,一架用粗大的圓木砍鑿成的木梯將底層與走廊連接起來。走廊裏晾曬著辣椒、玉米、雞爪骨等。村民桑阿曲扎正在寬大的走廊裏編竹筐。
村民仁青家裏有5口人,除了大人,孩子們也幫忙編竹器。他說,門巴族的竹編原料主要是一種叫「達巴」的竹子,這種竹子韌性好、色澤光亮,編出來的竹器可用上數十年。每年的12月到1月,仁青都要和村裏的人到6公裏之外的「修古都旺」(門巴語:紙山溝)砍伐「達巴」。這些竹子被背回村裏,經過剝皮、晾曬、泡水等工序後,用來編制竹器。
如今,除了傳統的背簍、首飾盒等,村民們設計了很多新產品,有竹墊子、竹椅子、竹沙發等,還將具有門巴特色的圖案編到竹器中。去年,村民索朗平措靠竹編技藝參加了西藏首屆工藝美術大師評選活動。
「現在這些竹器的需求越來越大,價格也越來越高,五年前50元左右的小筐,現在要100元多了。」巴登村村民衛國,如今在墨脫縣城經營一家店面,專門賣門巴竹器。他說,去年墨脫公路通車後,竹編的銷售增加了近一半。
衛國告訴記者,現在村裏不通公路,所有的竹編製品都是村民背下山來,有了收入後,再把電器等現代用品背回村裏。
太陽能公共淋浴,唯一的商店裏出售著洗髮水、沐浴露……巴登村裏,這些現代元素受到村民的追捧。沿著木梯,走進村民色格卓瑪家裏,30多平方米的木屋裏,冰箱、洗衣機、電視機等電器格外顯眼,木板墻壁上張貼著明星海報,和屋裏擺放著的竹器相得益彰。
看著村民剛剛背上來的水管,新生說,村裏準備修自來水系統。「竹編帶來了大量收入,村裏的生活改善了許多,村民都開始拼命編制,一些竹編出現了粗糙的毛病。在政府引導下,大家認識到傳統竹編的精細技藝才是寶貴的,丟掉了那些,我們不僅會丟掉傳統,還將失去追趕現代的資本。」新生說。
【2014-09-22 新華社】
‧新華社 2014/09/21
【 新華社】
「全村27戶人家都在做竹編,村裏的收入增加了不少,村民家裏的冰箱、洗衣機也多了起來。」巴登村黨支部書記新生說。
巴登,門巴語意思是「直直的藤竹」,位於西藏林芝地區墨脫縣背崩鄉,是中國少數民族門巴族的一個村落。編竹器,曾是當地門巴族製作生活用具的「絕活兒」,如今成為人們收入的重要來源,還被當地政府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門巴族生活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珞渝地區,約70%生活在墨脫縣。2013年10月31日,墨脫公路通車,結束了中國最後一個縣不通公路的歷史,但地處山頂的巴登村,通往外界依然只有一條蜿蜒在深山老林裏的羊腸小道。
記者日前從墨脫縣城出發,經過1個半小時的車程,來到通往巴登村的山腳下。在嚮導的帶領下,行走在只有1至2米寬的小路上,經過約3個半小時的徒步,才到達這個村。
村裏的房子是清一色的木屋。由於當地氣候潮溼,木屋多是上下層結構,底層四面或敞開,或用石頭堆壘,供飼養家畜。上層為住室,外側有走廊,一架用粗大的圓木砍鑿成的木梯將底層與走廊連接起來。走廊裏晾曬著辣椒、玉米、雞爪骨等。村民桑阿曲扎正在寬大的走廊裏編竹筐。
村民仁青家裏有5口人,除了大人,孩子們也幫忙編竹器。他說,門巴族的竹編原料主要是一種叫「達巴」的竹子,這種竹子韌性好、色澤光亮,編出來的竹器可用上數十年。每年的12月到1月,仁青都要和村裏的人到6公裏之外的「修古都旺」(門巴語:紙山溝)砍伐「達巴」。這些竹子被背回村裏,經過剝皮、晾曬、泡水等工序後,用來編制竹器。
如今,除了傳統的背簍、首飾盒等,村民們設計了很多新產品,有竹墊子、竹椅子、竹沙發等,還將具有門巴特色的圖案編到竹器中。去年,村民索朗平措靠竹編技藝參加了西藏首屆工藝美術大師評選活動。
「現在這些竹器的需求越來越大,價格也越來越高,五年前50元左右的小筐,現在要100元多了。」巴登村村民衛國,如今在墨脫縣城經營一家店面,專門賣門巴竹器。他說,去年墨脫公路通車後,竹編的銷售增加了近一半。
衛國告訴記者,現在村裏不通公路,所有的竹編製品都是村民背下山來,有了收入後,再把電器等現代用品背回村裏。
太陽能公共淋浴,唯一的商店裏出售著洗髮水、沐浴露……巴登村裏,這些現代元素受到村民的追捧。沿著木梯,走進村民色格卓瑪家裏,30多平方米的木屋裏,冰箱、洗衣機、電視機等電器格外顯眼,木板墻壁上張貼著明星海報,和屋裏擺放著的竹器相得益彰。
看著村民剛剛背上來的水管,新生說,村裏準備修自來水系統。「竹編帶來了大量收入,村裏的生活改善了許多,村民都開始拼命編制,一些竹編出現了粗糙的毛病。在政府引導下,大家認識到傳統竹編的精細技藝才是寶貴的,丟掉了那些,我們不僅會丟掉傳統,還將失去追趕現代的資本。」新生說。
【2014-09-22 新華社】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