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南向 順應市場而非對作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9-22 03:52 聯合報 趙文衡/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新北市)


行政院公布新南向政策推動計畫,不過政府產業發展計畫最忌諱強力介入扭轉市場走向,否則通常鎩羽而歸,浪費資源,阻礙經濟發展進程。新南向面對更廣大的國際市場,更需要順應市場,否則不論投入多少資源,都會像鹽巴溶於海水一樣。由目前國際趨勢,可檢驗新南向政策中存在一些與市場對作的部分。

第一,新南向計畫在產業價值鏈整合上,是以五大創新產業為主,更協助新創企業進軍東協及南亞。但新創企業成功的前提,是必須給予充分的自由度,新創企業資源有限,很容易因政府的資金協助,而往政府指定的方向發展,但南向市場並不一定是新創企業的最佳市場,新創企業進入後若發現進錯市場投錯資,將沒有第二次機會。

以物聯網為例,新創企業最重要的物聯網市場,應不是南向市場,而是大陸或歐美市場。引導物聯網新創企業進入南向市場投資,會使其喪失進入主要市場的先機,反而有害新創企業的發展。此顯示新南向政策與政府的創新政策存在某種程度的矛盾。

第二,新南向政策將改變台灣過去以東協及南亞作為生產基地的出口代工型態。根據此原則,近來一些率先呼應新南向政策的產業,例如紡織業與鋼鐵業等,並不是新南向的重點產業。作為外銷生產基地向來就是南向國家的比較優勢,特別是在中國大陸的世界工廠地位衰落後,這項優勢也是吸引台商的主要動因。政府忽略南向國家的比較優勢,絕非順應市場之舉。當然在市場驅動下,這類企業還是會南向投資,政府應不必特別補助,但須協助排除貿易與投資障礙。

第三,新南向政策的重點,是開拓各國的內需市場。然而,在貨品方面,我國產品多屬中間產品,各國國內市場消費的是最終產品,我國可以進軍南向國家國內市場的產業不多,多屬於傳統產業。由於目前傳統產業發展遇到瓶頸,可將進軍南向市場與振興我國傳統產業結合。

第四,新南向政策針對電廠、石化、環保、ETC及都會捷運等具輸出潛力產業,進行基礎建設或整廠輸出。東南亞一向是我國整廠輸出的重點,但涉及政府招標的基礎建設,將受限於政治因素,特別是在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政策下,我國將會受到限制。解決關鍵不在於政府補助多少,而在於兩岸關係。

筆者較在意新創企業的協助,政府欲補助新創企業海外發展,不應僅針對南向市場,應一視同仁,才能給予新創企業最大自由度。此外,南向國家綠能市場飛速成長,政府可協助企業了解市場動態,並協助排除進入障礙。

新南向政策﹒東協﹒東南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