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稻草變黃金 台東原民銷日成功

【聯合報╱記者李蕙君/台東縣報導】
2014.06.11 05:37 am




台東市阿美族富豐社區族人自組合作社發展稻草產業,從草繩到文創成品,成功外銷日本,改善社區經濟,年輕人也願意回到部落發展。
記者李蕙君/攝影
台灣人愛到日本旅遊,逛日本寺廟、藝品店時常看到草編製的紀念品,但很少人知道,台灣草繩也外銷日本,一年達六百五十公噸,台灣觀光客在日本看到的草繩多是「MIT」(台灣製),一年締造逾億產值,台東原住民部落今年也加入「垃圾變黃金」俱樂部。
台東市富豐社區阿美族人多數務農,每年收割期族人燃燒稻草引發環保困擾,去年開始透過自組的合作社,收集廢棄稻草編製草繩銷售,今年成功銷日,為社區增加收入。

合作社理事長宋博芳表示,日本較冷,稻米一年一收,廢棄稻草量較少,但稻草編成的草繩需求量大,會從東南亞、台灣等地進口草繩,但以防疫最優的台灣貨為首選。

他說,每年台灣平均出口五十貨櫃、六百五十公噸稻草繩到日本,以每公斤一百六十元來說,經濟效益不小,但絕大多數都產自西部平原,「草繩是阿美族部落傳統產業之一,祖先會利用廢棄稻草編草繩,但使用量不大,沒想到如今成為提升部落經濟的動力。」

富豐部落有數百公頃稻田,合作社專案管理人、部落青年蔡智豪說,以前每逢收割期,就會有農民在農田燒稻草造成汙染,「現在燃燒稻草的困擾幾乎沒了。」

原來,去年初宋博芳得知市面上有整理稻草、編織草繩的工業用機器,各引進兩部到合作社,嘗試發展自然素材草繩產業。

草繩用途廣泛,包括農產品、水產品、工業產品、園藝界、林木業、合板業與蔗糖業都用得到,富豐很快找到國內銷售管道,部落裡中高齡族人找到合作社整理稻草的工作,更令族人驚喜的是─「年輕人回來了!」

宋博芳說,今年三月在廠商轉介下接獲日本訂單,至今已出口一貨櫃、十三公噸草繩銷日,大都製成神社的各種祈福、祭祀飾品,「台灣觀光客在日本買的各種草繩製品,可能就是台灣貨哩。」
草編文創品 比種稻有賺頭

【聯合報╱記者李蕙君/台東縣報導】
2014.06.11 02:52 am


社區青年積極學習整理稻草,以及打草繩技術與產品設計。
記者李蕙君/攝影
台東市富豐社區阿美族人利用廢棄稻草,發展草繩產業銷國內外有成;但族人並不以此自滿,更著手研究日本神社文化、開發稻草編織文創產品,成功銷售日本,造就台灣「種稻不產米」的另類稻田產業。
富豐社區族人宋博芳說,草繩銷日後,才發現日本神社大量使用稻草,編織成各種祈福產品;台灣銷日的是草繩半成品,「我們為什麼不做成品賣過去呢?如此賣價更高,台灣肯定也有市場可銷。」

族人原來不懂日本神社文化,上網搜集資料、下載相關圖片,才發現日本觀光客購買的高價精緻稻草飾品,多數是「未結穗」稻草手編而成。

宋博芳說,一般製成草繩的稻草,是已結穗收割後的廢棄物,雖可製作飾品,但較粗糙;未結穗稻草烘乾後手感較柔軟、帶香氣,適合手編,可製作精巧飾品高價出售,族人因此產生發展文創產業的企圖心。


社區青年要擴大傳授給部落中高齡婦女。
記者李蕙君/攝影
合作社年初派出四名族人到西部學手編稻草技術,企畫人員也開始設計文創圖樣,並與有意願的農民契作,專門生產未結穗稻草。
「農民很喜歡這樣的契作,比種稻有賺頭。」宋博芳說,產米要做稻米穀的後續處理,一年僅兩收;但收成未結穗稻草一年可以四收至五收,一分地收入約一萬元,意外開啟農作的另一種產業發展。

部落婦女現在興起學搓製稻草技術,為投入文創產業做準備,「真的很有趣!但是腳要緊夾著稻草才搓得好,不能亂動,屁股坐得很痛。」
arrow
arrow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