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透視/干預菜價波動 政府宜更細膩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6-11 00:36聯合報 彭作奎/亞洲大學講座教授、農委會前主委
農委會近日訂出蔬菜平均批發價達35元,就釋出庫存冷藏蔬菜的平抑菜價機制,農民疑惑...
農委會近日訂出蔬菜平均批發價達35元,就釋出庫存冷藏蔬菜的平抑菜價機制,農民疑惑,菜價高就打壓,但菜價低的時候,有幫忙我們提升菜價嗎?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楊萬雲/攝影
受氣候變遷影響,極端氣候的頻度與強度,都在增加,造成台灣蔬菜等生產損失嚴重。月初的暴雨,影響蔬菜產區採收,造成果菜批發市場價格上漲;政府為穩定菜價釋出冷藏蔬菜,卻遭地方首長向中央喊話。
一般而言,農產品價格普遍存在兩大核心問題,一是水準,二是穩定性。就台灣而言,農產價格的不穩定性問題遠大於水準問題。
農委會為減少菜價暴漲暴跌,與國內十七個農民團體共同決議,以過去五年台北批發市場的交易價格為基礎,訂出蔬菜每公斤平均批發價廿至卅五元做為政府的監控價格。
若夏季蔬菜每公斤平均批發價,超過卅五元以上天數的十%,以及平均價在廿元的天數十%,政府則啟動相關穩定措施,包括釋出冷藏蔬菜、專案進口,以及緊急收購、促銷,或耕鋤等措施,有其必要。
但農業機關推動穩定機制卻動輒得咎。例如去年連續三個颱風侵襲後,蔬菜平均批發價高達四、五十元,政府隨即釋出庫存蔬菜,多達五千至六千公噸。
但菜價仍居高不下,最後緊急專案進口,但因品質及口味並不符合消費者需求,對價格平抑效果不大,消費者怨聲載道,農民也未因此高價而獲利。今年依照同一基準價啟動調節措施,卻引起地方菜農的強烈反彈。
價格是由產品供需來決定。一公斤卅五元只是個數字,但價格上漲到卅五元的動力,可能來自供給量的減少,也可能是需求量的增加。據分析,去年國內蔬菜因接連颱風侵襲損失嚴重,國內可供應市場的數量有限,新政府卻因抓菜蟲議題延誤進口,造成長時間價格居高不下。
今年梅雨期批發價格也超過一公斤卅五元,但暴雨並未造成全面性菜農受害,且短期蔬菜復耕快速,蔬菜供給量不虞匱乏。但消費者因預期菜價上漲心理採購儲存,短期需求量驟增引起漲價。
農糧署依此冷冰冰卅五元的數字釋出冷藏蔬菜,造成農民反彈, 顯然現有穩定價格機制有檢討必要。
首先,以五年平均價作監控價格基準價過於粗糙,宜以過去二至三年的季價格,或半年的移動平均為基準價,以反映短期蔬菜供需數量與價格變動幅度。
其次,政府應利用飛拍高精密度資料,公布即時農情資訊,分析價格上漲的原因,讓消費者與農民掌握蔬菜受損的客觀數據,消除消費者預期上漲心理,並提供政府緊急進口的時機與數量。
第三、為因應極端氣候下生鮮蔬菜的供應,農委會宜加速落實興建二千公頃強固型溫網室設施的目標。
第四、有關農情、種植面積、災害等調查人力不足問題,可採取類似日本公共參與(public participation)做法,輔導與補助在主要農業生產地區內的學校無人機及GIS設備,就地調查現況,回傳主辦單位,既可快速掌握資訊,又可讓學生關心農業與資訊環境教育。
此外,農委會正在推動農業保險制度,但仍公告辦理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應避免以政府補助代替商業性保險給付的矛盾現象。
農民﹒菜價﹒農委會
公告版位
- Jun 11 Sun 2017 01:57
星期透視/干預菜價波動 政府宜更細膩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