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投資台灣 先除政治障礙 2015-06-11 02:12:49 聯合報 林嘉誠/大學教授、考選部前部長(台北市) 政府、企業、外資、國營事業,投資台灣的四大咖縮手,造成台灣投資大熄火。國營事業年投資金額,十年來首度跌破二千億元;明年政府公共建設經費仍不到總預算百分之十,外資不來、企業轉向海外。 投資所代表多重的經濟意涵,稍具經濟常識者一清二楚。投資的乘數效果,國民生產毛額的主要成分,代表經濟的景氣榮景,影響國民就業、實質所得、國家未來發展。政府的公共建設扮演火車頭角色,國家基礎建設,經濟不景氣時促進需求,係重要的政府財政工具。台灣近年來基礎公共建設比較完整,公共建設需求不如往昔,加上政府財政亮起紅燈,舉債即將達到法定上限。政府預算結構問題重重,法定支出占了七成,排擠包括公共建設在內的預算。 政府公共建設預算有些需要檢討改進之處,例如每年維持百分之五成長,不低於總預算百分之十,審查程序不周全,執行力尚待加強,績效評估流於形式。若干蚊子館,遭人詬病的交通建設,荒廢的專業園區等。目前政府財政捉襟見肘,公共建設支出下降,相關主管部門推動獎勵民間合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合作跨域加值等措施,均是無可厚非,但是成效值得省思。 以BOT等政府民間夥伴合作,如台北大巨蛋案、高鐵財務改造案,由於政府部門未能有效的說明,造成人民對於BOT的誤解。廠商踟躕不前,反官商勾結情緒使得政策美意大打折扣。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跨域加值政策亦然,不但人民了解有限,地方政府在去年底首長更迭,國家發展委員會祭出的部分政策(例如產業有家),紛紛為地方政府所翻案。雲林、高雄市欲自訂法令,中央、地方合作跨域加值,人民的認知,恰好相反。 國營企業的投資出現低潮,國營企業有循環基金,除了中央政府補助外,可透過自籌或是舉債方式取得資金。中央政府總預算緊縮,本來不影響國營事業的投資。國營事業不少係公用事業,例如水電汽油天然氣、大眾運輸等,二○○八年金融海嘯後推動四年五千億元的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以及愛台十二大建設方案,均影響國營事業的投資。以近幾月缺水危機,漏水防治、再生水等,受到矚目。由於水價十多年未調整,負債不少的台灣自來水公司,漏水防治、汰換舊管線投資經費,由於中央政府補助刪減而降低。 政府不必事必躬親,不可能仰賴政府及國營事業負起全部公共建設的責任。但是政府扮演規劃者角色,例如再生能源、再生水、汙水下水道、汙水處理廠等,仍亟待推動。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國營事業、民間企業仍有攜手合作,加速投資的迫切性。 政府效能仍是投資台灣的最主要因素,有機會領導政府部門的政黨,責無旁貸必須理性提出政策。過去藍綠對抗嚴重損害行政效率、投資意願。消極上,投資台灣的政治不利因素,一定要降為最低;積極上,要求政治人物具體提出投資台灣的可行方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