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陳立恆/不識高山青,台灣如何長青?
2018-01-18 23:31聯合報 陳立恆(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占領耶路撒冷的以色列,文化實力十分堅強。 (路透)
占領耶路撒冷的以色列,文化實力十分堅強。 (路透)
二○一八伊始,我應邀到考試院演講,席間趙麗雲委員向我提出了一個無關當天主題卻令我喜出望外的質疑:GCP(Gross Culture Product,文化生產毛額)的確是一個美好的概念,然而台灣終究不是以色列,對於咱們這個連一首歌曲都缺乏全國共識的國家而言,所謂的GCP是否具備可執行性?
這質疑起始於日前我借以色列為例,呼應前統一總裁林蒼生倡議台灣應發展GCP的系列文章,令我欣慰的是,廟堂之上終有人關注,也願意和我們一起探討GCP的可執行性。
首先,我必須承認台灣社會現況確實沒有發展GCP的優勢,但絕對不是因為沒有社會共識。其實,以色列也不是一個都有社會共識的國家,我的以色列朋友不只一次抱怨某些極端正統派,諸如哈瑞迪教派(Haredi)一面仰賴國家補助又一面和政府唱反調的種種。
然而,猶太人的文化意識超越地緣甚至是血緣,一九四八年僅有三分之一的以色列公民是出生在其領土之上,並且曾經歷過幾十萬人說著十幾種不同方言,可是這不妨礙他們對於以色列的歸屬感。就某種程度而言,無論是美籍、俄裔還是中東猶太人,讓他們心手相連的,不是對方手上拿什麼護照,而是對方心中是否有托拉(Torah)、塔木德(Talmud)和律法、節日等文化存在。
曾經台灣在華人世界也有一呼百應號召力,以前金曲獎與金馬獎哪一個不是華文創作的逐鹿之地,而淪落到今天這樣一個連GCP概念都難以執行的地步,乃肇因於我們自願放棄了超越地緣與血緣的中華文化。事實上,廿多年來「台灣」這個文化主體已被「去中國化」政客們架空異化到如同文革的中國與現代的朝鮮,彷彿只剩下三萬六千平方的土地與日本殖民的五十年光陰,徒具政治正確軀殼,而沒有文化傳承靈魂。
舉例說,我相信很少台灣人沒聽過「綠島小夜曲」或「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這兩首歌,尤其後者在海外華人圈裡幾乎堪稱台灣國家代表曲,可是卻沒有多少台灣人知道綠島小夜曲的作者名叫周藍萍,原籍湖南,成名於港台的音樂家。
前段時間有位朋友來找我聊合作時,談及周先生女兒幾年前如何多方奔走籌畫《音樂家周藍萍》紀錄片一事,同時他也感嘆周先生相關作品若能在數位保存以及改編推廣上更進一步,對於台灣音樂文創的GCP增值將是一大助益。可惜我們的主流文化似乎對於這些非本土出身或是國學底蘊太過深厚的音樂家或文學家們,沒有太多積極主動興趣關注與資源置放,對周藍萍如是,對余光中亦如是。
我相信不只趙委員一人質疑台灣GCP的可執行性,也歡迎各界一起探究,但在探究之餘,更應挺身質疑這波「去中國化」的惡浪,究竟還要淹沒多少個不是生於本土,卻刻畫台灣時代面貌、也串聯起華人共通記憶的周藍萍或者余光中?試想,如果連高山青這樣的歌曲都要在台灣文化裡畏首畏尾,又怎能期待台灣文創能高山長青?
GCP和文創產業一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能不能執行的問題,而是一個國家有沒有文化的問題。
(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2018-01-18 23:31聯合報 陳立恆(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占領耶路撒冷的以色列,文化實力十分堅強。 (路透)
占領耶路撒冷的以色列,文化實力十分堅強。 (路透)
二○一八伊始,我應邀到考試院演講,席間趙麗雲委員向我提出了一個無關當天主題卻令我喜出望外的質疑:GCP(Gross Culture Product,文化生產毛額)的確是一個美好的概念,然而台灣終究不是以色列,對於咱們這個連一首歌曲都缺乏全國共識的國家而言,所謂的GCP是否具備可執行性?
這質疑起始於日前我借以色列為例,呼應前統一總裁林蒼生倡議台灣應發展GCP的系列文章,令我欣慰的是,廟堂之上終有人關注,也願意和我們一起探討GCP的可執行性。
首先,我必須承認台灣社會現況確實沒有發展GCP的優勢,但絕對不是因為沒有社會共識。其實,以色列也不是一個都有社會共識的國家,我的以色列朋友不只一次抱怨某些極端正統派,諸如哈瑞迪教派(Haredi)一面仰賴國家補助又一面和政府唱反調的種種。
然而,猶太人的文化意識超越地緣甚至是血緣,一九四八年僅有三分之一的以色列公民是出生在其領土之上,並且曾經歷過幾十萬人說著十幾種不同方言,可是這不妨礙他們對於以色列的歸屬感。就某種程度而言,無論是美籍、俄裔還是中東猶太人,讓他們心手相連的,不是對方手上拿什麼護照,而是對方心中是否有托拉(Torah)、塔木德(Talmud)和律法、節日等文化存在。
曾經台灣在華人世界也有一呼百應號召力,以前金曲獎與金馬獎哪一個不是華文創作的逐鹿之地,而淪落到今天這樣一個連GCP概念都難以執行的地步,乃肇因於我們自願放棄了超越地緣與血緣的中華文化。事實上,廿多年來「台灣」這個文化主體已被「去中國化」政客們架空異化到如同文革的中國與現代的朝鮮,彷彿只剩下三萬六千平方的土地與日本殖民的五十年光陰,徒具政治正確軀殼,而沒有文化傳承靈魂。
舉例說,我相信很少台灣人沒聽過「綠島小夜曲」或「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這兩首歌,尤其後者在海外華人圈裡幾乎堪稱台灣國家代表曲,可是卻沒有多少台灣人知道綠島小夜曲的作者名叫周藍萍,原籍湖南,成名於港台的音樂家。
前段時間有位朋友來找我聊合作時,談及周先生女兒幾年前如何多方奔走籌畫《音樂家周藍萍》紀錄片一事,同時他也感嘆周先生相關作品若能在數位保存以及改編推廣上更進一步,對於台灣音樂文創的GCP增值將是一大助益。可惜我們的主流文化似乎對於這些非本土出身或是國學底蘊太過深厚的音樂家或文學家們,沒有太多積極主動興趣關注與資源置放,對周藍萍如是,對余光中亦如是。
我相信不只趙委員一人質疑台灣GCP的可執行性,也歡迎各界一起探究,但在探究之餘,更應挺身質疑這波「去中國化」的惡浪,究竟還要淹沒多少個不是生於本土,卻刻畫台灣時代面貌、也串聯起華人共通記憶的周藍萍或者余光中?試想,如果連高山青這樣的歌曲都要在台灣文化裡畏首畏尾,又怎能期待台灣文創能高山長青?
GCP和文創產業一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能不能執行的問題,而是一個國家有沒有文化的問題。
(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