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廢核.缺電.排碳 新政府的能源三難題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19 01:0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突圍脫困 再造新經濟系列八之三

民進黨在總統、立委選舉取得壓倒性大勝,非核家園的目標必然會全力落實,有望引領台灣在十年內走向非核;但廢核所將帶來的缺電、二氧化碳排放目標及電價上漲等問題之間,如何求取平衡,卻是執政當局必須嚴肅面對的挑戰。

首先談缺電問題。目前既有三座核電廠總裝置容量為514.4萬瓩,其年發電量約400億度,約占台電總發電量18%,若加上已近完工的核四(占總發電量9%),則核能約占總發電量27%。根據台電的「長期電源開發方案」,未來十年台電仍會完成一些新的電廠。但電廠的興建,由規劃、通過預算、環評到興建完成,約需八至十年,目前系統備用容量率僅10%,在計畫之外突然減少27%的電力供給,即使用電零成長,無可避免將面臨缺電問題。

何況電力需求很難是零成長,因電氣化的趨勢仍在發展之中。先進的OECD國家,1990-2010年用電年平均成長率為1.76%,日本過去20年被稱為「失落的20年」,節能減碳也很成功,但用電仍以每年1.31%的幅度成長。2007-2014年台灣平均用電成長率為1.4%。未來供電減、需求增,台灣缺電的問題會更形嚴重。

張忠謀董事長曾說,缺電是台積電在台灣繼續投資的最大障礙之一,即令停電一小時對台積電的影響也將無法計算。如果供電無法讓產業界放心,自會影響其投資,甚至外移,進而影響經濟成長與就業。

次談排碳問題,世界187個國家已向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組織提交減碳承諾。我國為盡此國際責任,並避免貿易制裁,已訂定「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其目標為2050年碳排放量比2000年減半,並已向UNFCCC提出階段性減碳承諾,2030年比2005年排放量減少20%。

民進黨希望十年內再生能源能夠提供電力供應的20%來替代核電,並主張2025年碳排放量回到2000年水準。但再生能源供應一直有諸多問題,台灣因水力資源有限且地狹人稠,太陽光電及陸上風機難以大幅度發展。以太陽光電取代四座核電廠,需1.8個台北市土地。離岸風機則有颱風、環保、漁權、航權問題有待解決,十年內達標的可能性甚低。再生能源不穩定特性也使其無法完全替代可每天24小時供電的核能。在廢核的情況下,必然要仰賴排碳更多的煤、油及天然氣供電,如此一來,如何回到2000年的碳排放量,甚至達到前述對UNFCCC的承諾,而不被貿易制裁?

在電價方面,台灣若立即廢核將使電價上漲。根據台電2014年發電成本及營收資料,若以燃氣取代核四,即令氣價已下跌,發電成本仍增386億,電價將上漲6%,若加計燃氣取代核一、二、三廠,電價將漲18%以上,未來氣價若上漲,或以再生能源替代核能,因成本更高,電價漲幅將更大。

廢核是民進黨的政見,但在執行時可以參考日本的經驗。2011-2013年間,日本因福島核災採行零核政策,進口燃料成本每年增加3兆多日圓,影響電價上漲,加深貿易逆差,並使二氧化碳減排目標的時程延後20年。由於衝擊太大,自民黨政府已捨棄零核政策,重新啟動核電廠。2015年8月日本政府並正式宣布2030年核能占電力配比目標為20-22%。根據國際核能總署資料,2012-2014年台灣三座核電廠的機組運轉效率,在世界有核電廠的國家中排名第五,為了爭取發展再生能源時間,新政府或可考慮延役。

在政策工具方面,建議趁能源價格下跌之際課徵能源稅,並將部分稅收作為輔導及獎勵節能之用;其次,電價公式宜提高合理利潤率以支應未來區域供電不平衡所需輸配電投資及再生能源快速發展所需智慧電網投資;三、浮動油價公式係於2006年訂定,之後環保署要求國內油品含硫量降低,提高的煉油成本也應計入公式之內。最重要者,當未來進口能源價格上漲時,政府宜堅守油、電、氣價調整機制來反映成本變動,而不採取凍漲及緩漲作法,如此才能提高能源效率,並避免債留子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