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認同與政黨…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8-01-01 00:23聯合報 孫斌/社會教育者、評論者(新北市)
檢調搜索日前新黨發言人王炳忠住處,並約談新黨新聞秘書陳斯俊、新思維中心主任侯漢廷...
檢調搜索日前新黨發言人王炳忠住處,並約談新黨新聞秘書陳斯俊、新思維中心主任侯漢廷、宣傳部副主任林明正及王炳忠父親等人,追查相關人員有無為中國刺探機密、發展組織等。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日來從周泓旭「共諜案」發酵,衍生新黨青年軍被搜索,引爆白色恐怖風波。這樣以國安法之名,由國家權力和意識形態立場介入認同政治和政黨組織的作法,不免讓人感受到威權復辟和時空錯亂,失控的國家暴力,當政者應反省。
全球化年代,各國的經濟和社會組織都必須適當開放,接受外來意識形態、資金和移民的進入;而執政能力也端視能否應對和包容外來力量、變遷和差異元素的介入。與其用意識形態暴力管制百姓的國家認同和界線,不如研擬更具有彈性的社會組織、制度和應變機制,在開放邊界的社會中扮演活水閥。
民主時代,政黨或社團的政治意見和認同,都需要經過自由市場的競爭與淘汰,而不是通過懲罰和壓制的力量。你不能指責他人不愛國或不愛政府,你只能以各種誘因和優勢來吸引人民的認同,在自由競爭中成多數而勝出。在政黨認同中,更是如此。你必須展現充分的執政能力和優點說服人民支持,而不是破壞民主國家中政黨的自由競爭原則,尤其是小黨的生存空間。
我們的國家至今還沒做好進入全球年代的準備工作。好比說,全球化首要解開被冷戰侷限的視野。上世紀末,美蘇為解開冷戰糾結,曾由柴契爾、戈巴契夫、雷根等國家領導人高調友善互訪、伸出橄欖枝來建立政治交流和通商管道。為解開意識形態對立,美國的高教做了許多「重新認識中國」的知識準備工作,力除公共領域中長存的種族歧視和對中國的刻版印象。甚至主導了高等教育將近十年的「中國熱」,提高獎助金讓新生代研究者到中國去做田野工作和歷史見證,推廣中國語言和文化的學習等。
台灣至今對每年對外貿易量超過四成的中國大陸仍持「反共」和「恐中」的態度,不但和整個世界潮流相反,根本就是跟自己過不去。
抽刀斷水水更流,全球化年代無法阻卻資金和人員流動。更甚者,國安法早就該從早期的「意識形態促統」脫離,也不該拿來當作「反共」利器。美國的國安法早就脫離反蘇共和反中共的脈絡,轉為區域核武安全協防的和平機制,而台灣的歷史轉型何在呢?
台灣的認同和國界爭議,不能濫用諸如國安法這類的國家暴力來強迫執行。這個共同體的未來,諸如統獨思想,應提升到公共領域中來形成理性對話和政治辯論,讓它們正式成為民主國家的政治選項,讓人民在資訊充分和思想辯論中成長,在獨立思考和自由競爭中選擇。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8-01-01 00:23聯合報 孫斌/社會教育者、評論者(新北市)
檢調搜索日前新黨發言人王炳忠住處,並約談新黨新聞秘書陳斯俊、新思維中心主任侯漢廷...
檢調搜索日前新黨發言人王炳忠住處,並約談新黨新聞秘書陳斯俊、新思維中心主任侯漢廷、宣傳部副主任林明正及王炳忠父親等人,追查相關人員有無為中國刺探機密、發展組織等。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日來從周泓旭「共諜案」發酵,衍生新黨青年軍被搜索,引爆白色恐怖風波。這樣以國安法之名,由國家權力和意識形態立場介入認同政治和政黨組織的作法,不免讓人感受到威權復辟和時空錯亂,失控的國家暴力,當政者應反省。
全球化年代,各國的經濟和社會組織都必須適當開放,接受外來意識形態、資金和移民的進入;而執政能力也端視能否應對和包容外來力量、變遷和差異元素的介入。與其用意識形態暴力管制百姓的國家認同和界線,不如研擬更具有彈性的社會組織、制度和應變機制,在開放邊界的社會中扮演活水閥。
民主時代,政黨或社團的政治意見和認同,都需要經過自由市場的競爭與淘汰,而不是通過懲罰和壓制的力量。你不能指責他人不愛國或不愛政府,你只能以各種誘因和優勢來吸引人民的認同,在自由競爭中成多數而勝出。在政黨認同中,更是如此。你必須展現充分的執政能力和優點說服人民支持,而不是破壞民主國家中政黨的自由競爭原則,尤其是小黨的生存空間。
我們的國家至今還沒做好進入全球年代的準備工作。好比說,全球化首要解開被冷戰侷限的視野。上世紀末,美蘇為解開冷戰糾結,曾由柴契爾、戈巴契夫、雷根等國家領導人高調友善互訪、伸出橄欖枝來建立政治交流和通商管道。為解開意識形態對立,美國的高教做了許多「重新認識中國」的知識準備工作,力除公共領域中長存的種族歧視和對中國的刻版印象。甚至主導了高等教育將近十年的「中國熱」,提高獎助金讓新生代研究者到中國去做田野工作和歷史見證,推廣中國語言和文化的學習等。
台灣至今對每年對外貿易量超過四成的中國大陸仍持「反共」和「恐中」的態度,不但和整個世界潮流相反,根本就是跟自己過不去。
抽刀斷水水更流,全球化年代無法阻卻資金和人員流動。更甚者,國安法早就該從早期的「意識形態促統」脫離,也不該拿來當作「反共」利器。美國的國安法早就脫離反蘇共和反中共的脈絡,轉為區域核武安全協防的和平機制,而台灣的歷史轉型何在呢?
台灣的認同和國界爭議,不能濫用諸如國安法這類的國家暴力來強迫執行。這個共同體的未來,諸如統獨思想,應提升到公共領域中來形成理性對話和政治辯論,讓它們正式成為民主國家的政治選項,讓人民在資訊充分和思想辯論中成長,在獨立思考和自由競爭中選擇。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